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武漢大學樹木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武漢大學樹木園,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春季陰晴不定,夏季濕熱,秋高氣爽,科季干寒,地處湖北省武昌東湖之濱。1933年9月植物園開始籌建。劃校區東部山地約21公頃,為植物園用地,植針葉樹19種,闊葉樹215種。武漢大學樹木園的工作與該校生物系,特別是與植物分類學研究室緊密相關的。

地理環境

武漢大學樹木園[1]地處湖北省武昌東湖之濱。位於東經114。25′,北緯30。30′。海拔20~118米。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變化明顯,春季陰晴不定,夏季濕熱,秋高氣爽,科季干寒。年平均氣溫13~18℃,1月平均氣溫1~6℃,極端最低氣溫-17.3℃,7月份氣溫24~30℃,極端最高氣溫42.7℃。年降水量1284.0毫米。相對濕度77%。園內有四座山:珞珈山、獅子山、側船山、半邊山。

主要資源

1933年9月植物園開始籌建。劃校區東部山地約21公頃,為植物園用地,植針葉樹19種,闊葉樹215種。本園由美國哈佛大學Arhold樹木園[2]、英國皇家植物園、日本農林省林業試業場等處惠贈800多種木本及草本植物。花卉園0.5公頃,繁殖木本花卉130餘種,草本花卉60餘種,熱帶觀賞植物10餘種。苗圃面積12公頃,為荒山造林和庭園觀賞及行道樹提供苗木。當時有種子標本500餘種,木材標本200餘種,植物標本4000餘號。由於抗戰形勢所迫,1938年武漢大學西遷四川樂山,原來的果樹和林場荒蕪甚多。1946年東還璐珈山,安徽黃山,江西廬山,雲貴地區和湖北神農架等地引進了大量的種苗並進行繁殖。經過50多年的努力,培植了武漢大學多種多樣的植被,使之成為既有豐富的科學內容,又有雄偉壯麗的園景。它不僅是本地區乃至中南、西南及全國農林院校的生物、醫學等專業良好的教學和科研的實習基地和種源基地,而且也是武漢地區引人入勝的風景點之一。

據不完全統計,本園有種子植物120科558屬800多種,其中屬於珍稀瀕危的11科17.在植物有21科31屬48種。此外,還有大量的小灌木,野生草本植物,藥用植物和岩生植物。

分類研究

武漢大學樹木園的工作與本校生物系,特別是與植物分類學研究室緊密相關的。近年來植物分類研究室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科研項目有6項,1981年與美國合作對神農架地區進行植物考察,獲標本2000餘份。整理出《神農架植物名錄》。1980~1986年參加了教學片《神農架植被》的拍攝,此片已發行,得到國內外的好評。發表的論文30多篇,獲省級科技成果獎的有三項。本園從1986年以來多次被武漢市評為綠化先進單位,1990年3月又獲全國綠化獎章1枚。

植物分類研究室現有實驗室11間,植物標本室1間,貯藏室3間,陳列室1間,植物標本25000餘種,復號標本50 000多份,陳列種子、特有植物、藥用植物、木材等標本300餘種。同國內外進行標本和資料的交換約5000餘份,該標本館是中國研究植物區系的重要信息庫。

視頻

武漢大學樹木園 相關視頻

武漢大學櫻花宣傳片 ,武漢大學,發布武大櫻花宣傳片
武漢大學櫻花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