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漢水鐵路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武漢漢水鐵路橋是湖北省武漢市一座坐落於漢江上的鐵路橋,也是京廣鐵路的咽喉橋樑,位於京廣鐵路線K1199公里+300米處。其中,上行線於1954年12月28日通車,下行線於3年後通車。該橋早於長江大橋動工開建,鐵路橋部分比較相似,建築材料都使用前蘇聯產的進口鋼,所以被稱為大橋的「縮小版」、「實驗橋」。漢陽、漢口兩端引橋分別長74.5米、58米。漢水橋設計時,標準與長江大橋一致,最初的時速僅為35公里。
歷史
1954年1月,作為武漢長江大橋工程局局長,彭敏向政務院報告了修建武漢長江大橋的計劃。作為長江大橋的前期工程,全長300米的漢水鐵路橋先行動工,以使京漢鐵路先過漢水,從漢口直通長江大橋的漢陽工地。
施工過程中,在漢水河床中打樁成為了一大難題。漢水河床是密實細沙沖積層,由塑性沙質黏土和礫石構成。橋墩基礎採用旋制混凝土管樁基礎法,將直徑40—55厘米的空心混凝土基樁下到20—40米深,再在樁外構建鋼圍堰,在水下灌注混凝土製作橋墩。除了傳統的汽錘打樁,後來施工方還嘗試了射水沉樁法。
圍繞打樁的具體標準,中蘇兩方的技術人員曾發生過爭執,最後李先念出面才協調解決。基於當時的環境,局長彭敏被迫承認了「錯誤」,擱置了中方的改良方案,接受了蘇方的意見。然而,中方的意見在1975年,松浦大橋建造的過程中卻得到了證實,並在90年代開始推廣。
運營
漢水鐵路橋是武漢鐵路樞紐的一部分,漢丹、漢宜、京廣三條鐵路線在漢口站交匯,另外漢陽一側還有漢陽貨運站,這使得經行漢水鐵路橋的列車班次非常頻密。隨着鐵路技術的提高,通過的列車種類也變得多樣,不僅有時速達200公里的動車通過,還有重載貨車,還有春運時期加開的臨時客車。在2012年錄得的數據是每天通行178對車,而在12月鐵路橋改造過程中,平均每6分鐘就有一列火車駛過,還有記者曾統計到其中一邊鐵路線上,30分鐘內4趟列車的班次密度。
修繕
由於橋樑已經運營60多年,橋的部件也開始老化,當時的設計標準也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車流量。2012年以來,武漢鐵路局對本橋進行了多次的修繕。
2012年5月4日中午時段,在京廣線集中維修帶來的通行低峰期間,武漢局武漢橋工段的橋樑工對上行線的鋼桁梁進行梁體除銹和油漆塗裝施工。8月2日正午,武漢橋工段的工人們進行了橋枕抽換、移位、噴砂除銹塗裝作業。12月7日開始,武漢橋工段聯合中鐵大橋局,更換漢水鐵路橋的鋼樑,主要是位於漢口、漢陽的兩端的4片梁,每片長20米。這是繼1954年建成以來的首次換梁施工[1]。
2017年8月23日,武漢橋工段進行了換橋枕施工作業,在兩天內更換了60多根枕木[2]。
視頻
武漢漢水鐵路橋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武漢最老鐵路橋 漢水橋成功換骨 ,搜狐,2013-1-9
- ↑ 武漢橋工段丨打響換枕攻堅戰:漢水橋換枕施工紀實 ,搜狐,2017-0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