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勝驛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武勝驛鎮,東南與中堡鎮、通遠鄉為鄰,西北與天祝藏族自治縣接壤,屬半乾旱半濕潤的二陰山區,是河西走廊的東門戶。鎮政府駐地武勝驛村。[1]
中文名稱: 武勝驛鎮
行政區類別: 鎮
所屬地區: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
電話區號: 0931
面 積: 469.71平方公里
人 口: 38330人
氣候條件: 溫帶大陸氣候
車牌代碼: 甘A
行政區劃
2004年,永登縣鄉鎮區域調整後,原金嘴鄉整體併入。轄屯溝灣1個社區居委會,武勝驛、富強堡、新民、霍家灣、道順、黑林、石門峴、聶家灣、火家台、金咀、燒炭溝、向陽、兌角、獎俊埠、三莊、缸子溝、蘭草、馬荒、石家灘、五段、長豐、大利、旅順23個行政村,112個社,8067戶,總人口38330人,其中農業人口36335人。轄區內有回、土、藏、蒙古、滿、維吾爾等6個少數民族近2000人,其餘均系漢族。
面積
全鎮總面積469.71平方公里,耕地132842畝,其中水澆地10386畝,糧食畝產300公斤左右,山旱地12246畝,糧食畝產150公斤左右。平均海拔2600米左右,年降雨量340—456毫米,年均氣溫4.5℃,年無霜期80-100天。轄區內有馬荒、獎俊埠、三莊、缸子溝、石家灘5個村在1980乃內蘭州市批准為半農半牧區。轄區有天然林8039畝,退耕煥林4350畝,種草面積9959畝,發展林、牧前景廣闊。
基礎建設
武勝驛鎮內有各類學校30所,其中完全小學13所,村校14所,獨立初級中學2所,九年制學校1所,中小學在職教師268名。鎮屬衛生院1個,村級標準衛生所23個。
武勝驛鎮內312國道、柳古高速公路、永天公路、蘭武複線縱橫交錯;鎮村道路基礎較好,大川公路、永天公路武獎段已鋪油硬化。水、電、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
產業結構
農作物主要有蔬菜、小麥、豌豆、洋芋、油籽等。2006年農作物種植面積達11.71萬畝,糧食總產量1200多萬公斤,糧經草比例達到69:22:9,尤其是高原夏菜種植面積達到5175畝,優勢凸顯,效益明顯。轄區內馬荒、獎俊埠、三莊、缸子溝、石家灘5個村在1980年被蘭州市批准為半農半牧區。
境內有天然林8039畝,退耕還林3304畝,草場9959畝,大牲畜6101頭,羊29043隻,發展林、牧業前景廣闊。
境內石英石、石灰石等儲藏量達1.2億噸,主要分布在馬荒、兌角、獎俊埠、缸子溝、武勝驛等村。現有各類企業50家,其中化工業1家,發電業6家,採掘業6家,石英砂加工業35家,農產品加工業2家,服務行業180多家。具有特色的武勝驛少數民族飲食一條街享譽河西,金嘴商貿一條街發展迅速。永登監獄、武警甘肅總隊一支隊一大隊三中隊及蘭鐵水泥廠、交通水泥有限公司、縣登天公司、屯溝灣石英礦、銀星公司、永登藍天石英砂有限公司等省、市、縣企事業單位及68067部隊、84539部隊坐落鎮內。
2006年,全鎮實現農業總產值5708.96萬元,比1990年的816.68萬元增長699%,鄉鎮企業總產值16396萬元,是1990年890萬元的18.4倍,其中工業總產值3958萬元,增加值14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5元,比1990年的351元淨增1634元。
新農村建設
建設新農村是解決好「三農」問題的具體體現,要以發展經濟為中心,突出重點,穩步推進,力求取得新成效。一要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着力培養特色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全鎮計劃農作物總播11.71萬畝,其中糧食8.23萬畝,經濟作物2.38萬畝,飼草1.1萬畝,糧經飼比例達到70∶20∶10。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要加大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改變過去單一的農業種植模式。突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按照「抓龍頭、建基地、創特色、打品牌」的工作思路,加快擴大高原夏菜、優質洋芋、小雜糧、特色養殖等優勢產業規模。以火家台冷涼性出口創匯蔬菜示範基地為龍頭,在武勝驛、富強、火家台、金嘴、向陽等村種植高原夏菜8000畝,新建紅提葡萄溫室50座;以河宏澱粉公司為依託,在長豐、大利、旅順、五端、蘭草、金嘴等村大力發展洋芋產業,種植優質洋芋3.5萬畝,雙壟全膜溝播洋芋3000畝,「黑美人」洋芋500畝;以霍家灣中藥材種植協會為中介,輻射帶動霍家灣、石門峴、黑林、道順、新民、聶家灣等村種植中藥材4000畝。同時要抓好以高原夏菜、藥材、洋芋等產業為主的專業協會組織,使之在農產品種植和銷售中發揮作用。繼續擴大育肥豬養殖規模,在兌角、五端兩村發展育肥豬2400頭,壯大養殖業。
利用武勝驛、富強兩村群眾養殖奶牛的傳統習慣,引導群眾繼續擴大奶牛養殖規模,奶牛存欄達到60頭。同時做好畜牧防疫工作,促進畜牧業健康穩步發展。
二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支持配合國家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建設,搶抓永登列入全省通鄉公路試點縣的機遇,全面改造和提升通鄉公路和通村公路,力爭將永天公路武勝驛境內的22公里立項;整修村道15公里,硬化道路4公里,完成火家台至燒炭溝四級砂路4公里的後續建設。堅持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並重、防洪抗旱並舉,下大力氣解決洪澇災害、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在搞好火家台、富強、金嘴、向陽、新民等村水利工程建設和維修開發,實施好部分村社澇池維修、農村人飲安全用水工程等一批水利項目的同時,利用扶貧資金及專項補助資金,在五端、兌角、霍家灣等村新打機井3眼,完成五端村人飲工程。完成五端、兌角等三個村的村級辦公陣地建設及村級培訓基地建設,並配備辦公設施。在火家台村建成「一池三改」能源工程沼氣池100座。新修梯田1000畝。積極配合國家重大項目柳古高速公路擴建工程,化解各類矛盾,確保工程在武勝驛鎮順利實施。通過改善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農村建設和改善投資環境奠定基礎,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這裡需要強調的是,對水利設施工程,按照「誰受益、誰管理、誰使用、誰維修」的原則,制定管理辦法,明確職責,責任到人。
三要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促民富的根本措施來抓。加大勞務輸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是拓展農村就業門路,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要善於捕捉勞動市場信息,經常主動地保持與勞務部門和外地企業的業務聯繫,落實勞務輸出的各項政策措施,有針對性地搞好農民外出務工應用技術和基本技能培訓,擴大輸出規模,採取組織輸出和自謀輸出,成建制輸出與零散輸出相結合的辦法,力爭年勞務輸出6000人(次),其中組織輸出1100人(次),實現勞務收入1800萬元以上。
工作目標
2008年,武勝驛鎮將齊心協力,真抓實幹,切實從群眾普遍關心的問題入手,力爭辦成十二件實事:一、種植高原夏菜8000畝,雙壟全膜溝播洋芋3000畝;二、引進到位資金500萬元和100萬元的工業項目各一個;三、建成鎮衛生院住院部;四、完成五端村人飲工程;五、新打機井3眼;六、在火家台村建成「一池三改」能源工程沼氣池100座;七、新修梯田1000畝;八、建成三個村村級辦公陣地;九、整修村道15公里,新建四級砂路4公里,硬化道路4公里;十、完成五端小學的危房改造工程;十一、襯砌渠道4公里;十二、完成五端、兌角兩村的整村推進項目。
人文風情
武勝驛鎮歷史文化悠遠厚重。早在1985年,鎮內向陽村發現一座馬家窯文化的史前墓葬,出土了兩件極其精美的馬家窯文化馬家窯類型彩陶缽,繳縣博物館,後經專家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歷史上張騫出使西域,李軌反隋,唐玄藏西天取經,年羹堯平番,林則徐進疆,無不經過武勝驛,無不在這裡留下歷史的烙印。這裡山川秀美,是塊風水寶地。清代乾隆年間曾任西寧、涼州總兵的張世偉就安葬於大川之中,奮威將軍岳鍾琪祖墓也選在大川之中。
武勝驛鎮自古民風淳樸,崇文尚武,文化發達。明代就有私學,明清時期舉人秀才眾多,民國時永登著名人物羅鍾秀、李發成長期在此任教,他們長於書畫,善於呤詩作文,為這裡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武勝驛歷史遺蹟多,文化內涵厚,往來名人及本土傑出人才為這塊土地增添了無限的魅力與風采。武勝驛鎮民間建築古樸典雅。明長城殘垣遺蹟依稀可現,大小兩川特別是大川石門峴村張氏清末民居,小川馬荒村殷氏、陳氏、祁氏等家庭古堂屋,棟樑華美,構建精巧,匠心獨達,各有特色。這些建築、莊園都是這片土地悠遠歷史與燦爛文化的見證。
武勝驛鎮民族風情獨具魅力。鎮內大小兩川分布着漢、回、土、藏等民族,道順村野蔥溝土族村落是蘭州市唯一的一處土族村落,仍保留着傳統的生活方式。石家灘村藏民族,半耕半牧,以牧為主,民族風情獨特,武勝驛獨有的多民族文化風情,是蘭州市唯一而典型的民族風情區,展示着武勝驛的博大與寬容。
生態景觀
武勝驛鎮自然生態和諧優美。「迢迢征途何所有,滿川開遍馬蘭花」。武勝驛自古水草繁茂,森林茂密,生態良好。依託標杆山、喜鵲嶺、獎俊嶺、雞冠山等高峰形成的大小川谷,氣候溫和,水草茂盛,天然林遍布,形成和諧幽美的原始生態。境內天然林多為雲杉,松濤陣陣,群峰競秀,還有廣闊的灌木叢和高原草灘。盛夏,萬山披綠,蒼松翠拔,草原綠野,雜花繁盛、滿谷的油菜花像金色的地毯,遍野的羊群如白雲點綴,一派空闊恬靜、景色宜人的原野風景。或縱馬馳騁於石家灘草原,或漫步行走在油菜花的纖陌小道,或登高暢望莊浪河川、八寶川的空曠遼遠,都會讓人心曠神怡。點綴在綠野中的村社和諧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人與自然和諧統一讓人羨慕一方水土的親情與柔美。這裡是避暑度假、體味民族風情、親情自然山水、放鬆心情、陶冶情操的絕好境地,良好的生態,幽美的風光會讓心迷神醉,樂而忘返。
視頻
武勝驛鎮全力做好脫貧攻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