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段文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段文振(?―612年),字元起,北海郡期原縣(今山東青州)人,北周、隋朝將領。
少時有膂力,膽智過人,生性正直,通曉時務。初為中外府兵曹,後隨北周武帝攻北齊,奪取晉州,攻占文侯、華谷、高壁三城。攻打并州,迫使北齊安德王高延宗投降。隨同滕王宇文逌擊敗胡,歷任相州別駕、揚州總管長史、天官都上士。大象二年(580年),相州刺史尉遲迥作亂,段文振歸附大丞相楊堅,任丞相府掾、宿衛驃騎,後任衛尉少卿、內史侍郎、上開府、鴻臚卿、蘭州總管,封龍崗縣公。
開皇九年(589年),隋軍滅亡陳國,授揚州總管司馬,轉并州總管司馬,遷雲州總管,入為太僕卿。開皇十九年(599年),突厥進犯邊塞,率軍大破突厥。越巂蠻族反叛,段文振率軍討平。仁壽初年,平定嘉州獠民的反叛。仁壽四年(604年),隋煬帝即位,遷兵部尚書、左侯衛大將軍。隨軍征討吐谷渾,積功升任右光祿大夫。隋煬帝巡幸江都,段文振兼管江都郡事。
大業八年(612年),征討遼東的途中去世。追贈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北平郡侯,諡號為襄。

人物經歷

膽智過人
段文振,北海期原(今山東青州)人段文振少時有膂力,膽量、智慧過人,生性正直,通曉時務。 初為北周冢宰宇文護親信,宇文護知他有才幹,提拔他當中外府兵曹。
屢立戰功
建德五年(57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在晉州進攻北齊的海昌王尉相貴,尉相貴的副將侯子欽、崔景嵩為內應。段文振以槊為杖,與崔仲方等幾十人率先登上晉州城。段文振隨崔景嵩到尉相貴的住處,拔出佩刀迫他投降,尉相貴不敢動彈,晉州城於是被攻下。 北周武帝十分高興,賜他布帛上千段。進而攻占文侯、華谷、高壁三城,他都有功勞。到攻并州時,他攻陷城東門而進去,北齊安德王高延宗懼怕而出來投降。朝廷錄他前後的功勳,將授他高官,因有人上讒言而被譴責,因此只授他上儀同,賜他襄國縣公的爵位,食邑一千戶。進而,平定鄴都,賜羅綺二千匹。後來,隨滕王宇文逌攻擊稽胡,打破敵軍。歷任相州別駕、揚州總管長史。入京任天官都上士,隨韋孝寬經略淮南。
歸附文帝
大象二年(580年),尉遲迥作亂,當時段文振的母親和妻兒都在鄴城,尉遲迥派人引誘他,段文振不顧,歸附時任丞相的隋文帝楊堅。隋文帝任他為丞相掾,兼任宿衛驃騎。司馬消難投奔陳國後,隋文帝讓段文振安撫淮南。回京後,授他衛尉少卿,兼任內史侍郎。不久以行軍長史身份隨達奚震討伐背叛的南蠻,平定了他們,被加授上開府。過了一年多,升任鴻臚卿。衛王楊爽北征突厥,讓段文振任長史,因功勞簿不實而被免官。後任石州、河州二州刺史,很有威名和恩惠,遷任蘭州總管,改封龍崗縣公。突厥人進犯邊塞,他以行軍總管的身份率部破敵,一直追擊到居延塞才回還。
滅陳平蠻
開皇九年(589年),隋朝大舉伐陳,以段文振為元帥秦王楊俊的司馬,另兼行軍總管。平定陳國後,授他為揚州總管司馬。不久他又轉任并州總管司馬,因母喪離職。不久,令他復職管事,他堅持推辭,但朝廷不許可。幾年後,授他雲州總管,不久任太僕卿。
開皇十九年(599年),突厥進犯邊塞,段文振以行軍總管的身份抵禦突厥,在沃野遭遇突厥達頭可汗,大破突厥軍。段文振早先與王世積有舊交,起初,段文振北征突厥,王世積送給他駱駝、馬匹。段文振回京後,王世積因罪被殺,段文振因與他交好,功勳於是不被錄取。次年,率部出靈州道以防備胡人,無敵而還。越巂蠻反叛,段文振討平了他們,朝廷賜他奴婢二百人。
敗獠除名
仁壽(601年—604年)初年,嘉州獠造反,段文振以行軍總管身份討伐他們。他領兵出山谷間,被賊人襲擊,前後阻於險,不得相互救援,官軍於是大敗。段文振又收集散兵,出其不意而攻擊他們,最後打敗賊人。 段文振生性剛正,不肯在人之下。當初,官軍在益州駐紮,他拜見蜀王楊秀,樣子對蜀王不大恭敬,楊秀很忌恨他。到此時,楊秀告段文振軍白白地敗績送死。右僕射蘇威,與段文振有矛盾,因此上讒言害他。他因此被除名。到楊秀被廢後,段文振上表申冤,隋文帝安慰他,授他大將軍。不久授他靈州總管。
煬帝重用
仁壽三年(603年)七月初五日,隋文帝任命段文振為雲州總管。 仁壽三年(603年)七月十三日,隋文帝去世 ,隋煬帝楊廣即位。大業二年(606年)十月初七日,隋煬帝任命段文振為兵部尚書 ,待遇很深。隨軍征討吐谷渾,段文振督兵駐紮在雪山,連營三百多里,東接楊義臣,西連張壽,把吐谷渾國主圍困在覆袁川。他因戰功升任右光祿大夫。隋煬帝巡幸江都,讓段文振兼管江都郡事。
防敵之策
段文振見隋文帝那時容納突厥的啟民可汗於塞內,又嫁給他公主,不斷地賞賜他,到了大業(605年—618年)初年,對他的賞賜更多。段文振考慮到,突厥可汗,狼子野心,恐為國家禍害。於是他上表說:「我聽說古時候遠方人不亂近處人,夷人不亂華夏。周宣王外攘戎狄,秦始皇築城萬里,這是遠謀良計,不能忘記。我看國家容納啟民可汗,給他士兵吃的,借給他地利。如按我的糊塗想法,以為這種作法欠妥當。為什麼呢?胡人的生性,不親近人,很貪婪,他弱小時就投靠你,強大了就反要吃掉你,這是他們的本性。我學問不淵博,不能有遠見,只聽說過晉朝的劉曜、南梁的侯景的事。近代這些事情的應驗,眾所周知,依我看來,啟民可汗必為國家大害。依我的計策,按時打發他走,讓他們到塞外去。然後設上烽火,沿着邊境防守,一定要嚴密,這是千秋萬代的長遠謀略。」當時,兵曹郎斛斯政專掌兵權。段文振知道他是個兇險無德的傢伙,不可把機密大權交給他,所以屢次對隋煬帝說這事,隋煬帝都不採納。
大業五年(616年)五月,吐谷渾王率兵守衛覆袁川,隋煬帝分別命令內史元壽南屯金山,兵部尚書段文振北屯雪山,太僕卿楊義臣東屯琵琶峽,將軍張壽西屯泥嶺,從四面圍困吐谷渾的軍隊。吐谷渾三軍國主伏允帶領幾十名騎兵逃跑,派他的一個著名的王冒充伏允,據守車我真山。
病死軍中
大業八年(612年)正月初一日,隋煬帝在涿郡集結大軍,發兵征討高句麗,以段文振為左侯衛大將軍 ,率部出南蘇道。在路上,段文振病得很重,上表隋煬帝說:「我以凡庸、微賤之身,幸逢盛世,承受獎勵提拔,我的榮譽超過了同輩人。但是,我的智能無所可取,得到的又太多,因此我常念叨國家的大恩,廢寢忘食,我常想效犬馬之勞,以報答國家大恩於萬一。但我養身無方,疾病於是很重。抱着如此深的愧疚,就要永遠地埋在地下,我承受不了巨大遺憾,於是略略陳述一點我的管見。我看這遼東小丑,不服嚴刑,我國遠降六軍,皇上御駕親征。但是,夷狄多行其詐,皇上要多多防備。他們往往口裡說投降,心裡卻想背叛,可謂詭計多端,請不要隨意接受他們投降。眼下水位正好下降,我軍不可遲疑,但願皇上嚴令各路人馬,星夜奔馳,水陸俱進,出其不意,那麼平壤這座孤城,就可攻下來了。如果打下了平壤,就挖了他們的根,其餘城邑自可平定。如不按時平定,假如遇上綿綿秋雨,深為阻隔,兵糧又盡,強兵在前頭,靺鞨人在後頭,遲疑不決,這不是上策。」三月十二日,段文振在軍中去世。 隋煬帝看了他的表章,悲嘆很久,追贈他為光祿大夫、尚書右僕射、北平侯(一作北平公),諡號襄。 賜他家縑帛一千段,糧食二千石,在儀仗隊的鼓吹下,送他到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