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殷正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殷正茂

殷正茂(1513年7月6日~1593年1月17日) ,字養實,號石汀,南直隸徽州府歙(今安徽歙縣)人 。宋南渡秉常公十五世孫,明代官員。[1]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進士,與張居正同榜,授行人。歷官兵科給事中。遷江西按察使。殷正茂有軍事才幹,隆慶四年(1570年),征諸路漢土官兵十四萬人,代替李遷鎮壓古田僮族韋銀豹、黃朝猛之亂,分兵七道進,連破數十巢。黃朝猛死,韋銀豹被手下人出賣,最終被捕。 以功進兵部右侍郎。隆慶五年(1571年)至萬曆三年(1575年) 以南京兵部尚書兼任兩廣總督。萬曆三年(1575年),召為南京戶部尚書。萬曆六年(1578年),致仕歸鄉。萬曆九年(1581年),又起為南京刑部尚書。萬曆十一年(1583年),因遭彈劾,辭官回鄉。萬曆二十年,殷正茂去世,時年八十歲。

人物生平

正德八年(1513年)六月初四,殷正茂出生於南直隸徽州府歙縣上里。德佑元年(1275年),殷恂以部校的身份領兵隨賈似道從臨安出發前往蕪湖禦敵,大敗。殷恂循原路退至歙縣,遂定居於縣城南門。 其後幾代在地方上名望頗隆。但到了十世孫殷正茂時,殷氏家族已頗為寥落了。

隆慶四年(1570年),南京湖廣道御史陳堂提議"今督臣殷正茂才望可倚重,皇上以任度者(這裡是援引唐代裴度平淮西之事)任正茂,則正茂必能以度之討淮西者自任,賊不足平矣。" 雖一些大臣表示反對,但內閣重臣張居正也認為只有殷正茂才能穩定廣東局勢,乃力排眾議,主張任他為兩廣總督。這樣,隆慶五年(1571年)九月,古田瑤人作亂,內閣首輔高拱任用殷正茂代替李遷提督兩廣軍務,並說殷正茂雖然貪財,但可以成事(按,明人對殷正茂的評價呈現兩極化現象。一些人堅定讚許他清廉正直,另一些人則抨擊他鑽刺貪虐,各執一詞,未知孰是。由於殷正茂深受張居正器重,隨着萬曆親政後對張居正的否定,張居正生前舉薦之人多遭罷斥,惡語中傷時亦有之。故其真實情況尚有待進一步考證)。殷正茂以廣西巡撫身份代行提督兩廣軍務,開始了他與倭寇周旋廝殺的人生歷程。

萬曆二年(1574年)冬,倭寇進犯雙魚所。這是一處臨海孤城,難以救援。守御的官兵因近兩年未受倭寇侵擾,守備鬆弛,倭寇驟然攻至城下,慌亂一團,失去堅守信心,城池被倭寇攻破。殷正茂得報,大為震怒,下令處分總兵等官員,命其戴罪立功,又緊急調集援兵,分路會剿。殷正茂預計:倭寇海上無船接應,官軍會攻雙魚,倭寇勢必向內陸逃竄,而儒峒是其必經之地,在此設下埋伏,定可以逸待勞,大獲全勝。乃令總兵官張元勛依計而行,倭寇果然中計。此役官軍擒殺倭寇812人,解救被擄民眾61人,繳獲武器、馬匹無數。不久,殷正茂又親率官軍在電白剿倭1000餘人,有效地維護了兩廣的安定局面。

萬曆三年(1575年),殷正茂改授南京戶部尚書,以凌雲翼接替殷正茂的原職。 次年改任北京戶部尚書。 從此告別了在一線抗倭的生涯。升戶部尚書後,殷正茂力勸萬曆皇帝大婚不應浪費,節省了四百八十萬錢,用以救濟災民。 萬曆六年(1578年),殷正茂辭官回鄉。萬曆九年(1581年),朝廷再度起用殷正茂為南京刑部尚書。

史書記載

明·趙用賢《松石齋集·卷九·奉賀大中丞石汀殷公平古田敘》

明·張一桂《漱秇堂文集·卷二·壽大司徒石汀殷公八十序》

明·方弘靜《素園存稿·卷十·大司徒殷公八十壽敘》

明·汪道昆《太函副墨·卷七·達尊偕老篇》

明·蕭彥《掖垣人鑒·卷十四》

清·方象瑛《明史分稿殘編·南京刑部尚書殷正茂》(該傳記《明史列傳擬稿》同有收錄,附眉批。敘事極詳實。)

清·張廷玉《明史·卷二百二十二·列傳第一百十·殷正茂》

人物評價

明·莫如忠《贈石汀殷大參擢江西總憲敘》:夫今人情,以禁近補外,非信卓轢通方之才,鮮不務矜體局,為名高,多所弗屑;及抑鬱久,而懈生,索然萎薾,至變其初者有矣。而公議概著於立朝,既傑傑如彼;及仕歷諸藩,又各循循焉以其職效。如此即三仕,一官曆十有二載,而志益競、業益起,曾不以摧掊抑鬱之故自詭其平生,皆人所難也。……先是十年,士行卑甚,巧宦者苟不名節顧,以鶩溪徑,倐仆而倐興者多矣!公(謂殷正茂)不出此,獨堅忍以累行,遲久以俟時,譬松栢處於深山,零霜雪、貫四時而不改柯易葉也。豈不毅然獨立,落落偉丈夫哉!

明·張居正《答兩廣殷石汀》:鯨鯢盡戮,地方敉寧,公之功可能也;驅見在之兵,當猝然之變,在自戰之地,御必死之賊,兵不別調,役不淹時,而全師奏捷,其功不可能也。蔭賚之典,尚未足酬,簡在帝心,大畀有日。

明·趙用賢《奉賀大中丞石汀殷公平古田序》:公之功顧不偉歟!昔我先臣襄毅韓公(謂韓雍)、新建王公(謂王陽明),嘗帥永保田州之旅,討平修荔八寨,談者至今美之。余謂兩公即用兵神矣,其時江廣土漢之兵調者幾何?所饋餉當幾何?即克有功矣,其為日又幾何?乃公所征師及軍興費,率不逾十萬,而成功之速復過之。則公之功,固無論弘正中用兵諸臣,即兩公者,且瞠乎後矣!……公不惟上弭天子南顧之憂,而耀我一統之威靈,解我生民之怨毒,則四夷且益輯而萬邦且用休,所以綏國家無疆之祚者將在茲矣!詩曰"有嚴有翼,共武之服。共武之服,以匡王國"者,公其有焉。

後世紀念

殷尚書坊

殷尚書坊位於今歙縣殷家村公路西側,建於明代萬曆四年(1576年)。殷正茂因功升兵部尚書,又任戶部尚書,明神宗口諭立坊褒獎。該坊三間三樓,四柱通天,寬12.2米,高11.5米。灰凝石,樑柱粗碩,淺鐫錦紋圖案。樓枋刻"忠實勛庸"四大字,上加"玉音"二小字,額枋刻"尚書"二字。落款為"戶部尚書前奉總督兩廣軍務兼理糧餉鹽法巡撫地方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殷正茂立"。

大司徒坊

大司徒坊位於今歙縣殷家村公路東側,建於明代萬曆五年(1577年)。明神宗封贈殷正茂之祖父殷頫、父殷鐄為戶部尚書,並為立坊。坊四柱三間五樓,灰凝石建成,寬9.55米,高11米。龍鳳板上刻"誥贈"二字,四樓樓匾上刻"大司徒"三字,柱腳前後置八隻石獅,直柱、雀替、額枋和檐下翼拱上都細刻曲線優美的花卉、流雲圖案,大樑上用高浮雕,有雙獅、雙鶴、麒麟等圖案。

1998年,殷尚書坊與大司徒坊被確立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參考資料

  1. 徽州抗倭英雄戶部尚書殷正茂,中安在線, 引用日期2019-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