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汝耕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殷汝耕》,川劇《殷汝耕》又名《槍斃殷汝耕》。
劇目介紹
高腔時裝戲大幕
劉懷敘編劇
殷汝耕早年受其叔父殷開實資助,留學日本。1935年殷汝耕任北平專員,成為臭名昭著的漢奸。殷開實因此而為鄉人所不齒,遂往北平對殷汝耕進行規勸,反受其辱。殷開實被軟禁,一怒之下,自殺身亡。漢奸張順倭受殷汝耕之遣,為日寇繪製偷襲華軍的軍事地圖。其妻余氏規勸無效,向我方除奸人員告發,將張正法。鄰里為表彰余氏的忠貞,為其立碑。華軍營長任重權別家赴上海前線抗日,其妹任素芬也抱定「犧牲主義」,到殷公館對殷汝耕行刺,不幸未遂,被殷汝耕派人押往河邊處死。途中,任素芬說動排長,一起投奔華軍。偽師長張慶余等對殷汝耕脅迫屬下投日不滿,串聯所部人員發動起義,活捉殷汝耕,與華軍會師。不料在同日軍激戰中,殷汝耕乘眾不防時逃脫。
四川省川劇藝術研究院藏手抄本。
中國戲曲
戲曲是我國傳統戲劇的一個獨特稱謂。歷史上最先使用戲曲這個名詞的是宋劉塤(1240-1319),他在《詞人吳用章傳》中提出「永嘉戲曲」,他所說的「永嘉戲曲」,就是後人所說的「南戲[1]」、「戲文」、「永嘉雜劇」。從近代王國維開始,才把「戲曲」用來作為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通稱。戲曲最顯著、最獨特的藝術特點就是「曲」,「曲」主要由音樂和唱腔兩部分構成,辨別一個地方戲劇種主要依靠聲腔、音樂旋律和唱念上的地方性語言,如: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廣東的粵劇、河南的豫劇、陝西的秦腔、山東的呂劇[2]、福建的閩劇、湖北的漢劇、河北的評劇、江蘇的崑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