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  西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指中等水平。也指不求進取的思想狀態。

  • 拼音代碼:bsby
  • 拼音: bǐ shàng bù zú,bǐ xià yǒu yú
  • 歇後語: 貓兒賽老虎;騎驢望着坐轎子的
  • 燈謎: 中間人
  • 用法: 作主語、分句;用於甘居中游的思想
  • 英文: fall short of the best but be better than the worst

解釋

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後面的。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出處

漢·趙岐三輔決錄》:「上比崔杜不足,下比羅趙有餘。」晉·張華《鷦鷯賦》:「將以上方不足而下比有餘」。

舉例造句

  • 1.在些地方我不如人,但有些地方人不如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楊獻珍《加強黨性鍛煉》�
  • 2.雖然他的能力不是最強的,但是相比於大多數人還是比上不足比下有餘的,所以不可小視。[1]

成語故事

  • 西晉時期,有一個名叫張華的人,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他是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
  • 張華學識淵博,辭藻和順而華麗,他聰敏而多才,圖卦讖緯方技之類的書沒有不詳細閱覽過的。少年時即注意修養身心,言行謹慎,舉止一定要合乎禮度。見義勇為,周濟危難。器量寬闊,膽識弘大,當時的人大多都不能測出他的學識程度。
  • 他開始並不為人所熟識,於是創作了《鷦鷯賦》,通過對鳥禽的褒貶,抒發自己的政治觀點。在《鷦鷯賦》中描寫了這要一個故事:
  • 有一種叫鷦鷯的小鳥,生在蒿萊等野草之間,長在籬笆的下面,飛翔聚集在普通的環境內,而維持生命的生活資料就已經足夠了。羽毛顏色淺淡不驚艷,身體醜陋不令人憐愛,因此不被人注意和利用。
  • 體型瘦小地位卑微對於萬物都沒有什麼危害,繁殖養育後代,或往來登於巢穴(鷦鷯多巢),或單獨遨遊(匹有雌雄、雙的意思,然鷦鷯多妻制)。飛翔輕盈的樣子而自我陶醉。那些鷲(一種猛禽,毛色深褐,體大雄壯,嘴呈鈎狀,視力很強,腿部有羽毛,捕食野兔,小羊等。亦稱「雕」)、 鶚(俗稱「魚鷹」,一種大型無害的鷹,上體深褐色,下體大部純白,建有巨大的巢,常年復一年地使用,用盤旋和急降的方法捕食水中的魚)、鵾(古代指像鶴的一種鳥)、鴻(大雁)、孔雀和翡翠(一種生長在東南沿海的水禽。
  • 在樹中做巢,體積比魚狗大。雄性為翡,雌性為翠,雄性毛色紅,雌性毛色青。它也是穴居),有的高飛起來能迫近白雲與虛空宇宙的交界之處,有的遠徙能託身於極限邈遠的世界的邊界之外,舉起羽翼就能夠一飛沖天,用自己的爪牙就可以保護自己不受侵害。然而這些鳥最終都被繫着繩子的用來捕鳥的箭射中,羽毛被摘下來作為瑰美的貢品向朝廷進獻。這是為什麼呢?是因為它們的羽毛對人有用啊。那麼有言說用淺顯的東西可以引托出深邃的道理,以渺小的事物可以比喻大道,所以就為鷦鷯寫賦。[2]

典故

  • 西晉的文學家張華寫過一篇《鷦鷯賦》,講的是一種叫鷦鷯的鳥,這是一種體態很小的鳥,生活在水塘邊的茅草中。這種鳥飛也飛不高,身上的羽毛也不艷麗,但是它卻非常快樂,整天唱啊跳啊的。
  • 有一天,池塘里的一隻青蛙問它:「我見你整天都快快樂樂的,難道你就沒有什麼傷心事嗎?」它回答:「我沒有傷心事啊。小青蛙,你見過大鵬鳥嗎?」青蛙說沒見過。鷦鷯鳥說:「大鵬鳥很大,一展翅就能飛翔九萬里呢!」它又問見過鷦螟沒有,青蛙說:「鷦螟那種螞蟻大的東西誰沒見過啊!」鷦鷯鳥就說:「我跟大鵬鳥比就差得很遠,但是跟鷦螟比就偉大的多了。所以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還是很快樂的呀!」[3]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