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比利時兔 |
中文學名: 比利時兔 |
比利時兔是由比利時貝韋倫的野生穴兔改良而成,故也稱比利時野兔。該兔最大的特點是體型大,體質健壯,增重快,屠宰率高,尤以肉味鮮美和皮質好而聞名於世。在我國生產性能表現比其它大型兔好,備受養殖戶的歡迎。
[1]
外貌特徵
比利時兔的毛色屬野生類型,被毛深紅帶黃褐色或紅褐色,整根毛的兩端深、中間較淺,質地堅韌,緊貼體表;眼黑色,耳大而直立,體軀狹長,四肢長而有力。 兩眼周圍有不規則的白圈,耳尖部有黑色光亮的毛邊。眼睛為黑色,耳大而直立,稍傾向於兩側,面頰部突出,腦門寬圓,鼻骨隆起,類似馬頭,俗稱「馬兔」。
比利時兔的頭、頸、背、體側、四肢外側毛纖維均與野兔毛纖維顏色相似,毛纖維的基部為淺灰色,中段色稍淡,毛尖顏色深,並夾雜有黑色槍毛。下頜、頸下、四肢內側、腹部、尾之腹面毛色較淺。皮膚除腹部、四肢內側、頜下為褐黃色外,其他部位為深灰色。毛色光亮。頭部中等勻稱,眼眶突出,眼周圍環毛與體毛顏色一致。下頜骨寬大,嘴方正,鼻樑上有黑色山峰線。耳寬大,一耳直立,一耳下垂。頸較粗短,頸下有肉垂,肩寬,胸寬,背寬,後軀寬豐,肌肉發育良好,四肢健壯。
生產繁殖
比利時兔體型較大,仔兔初生重60~70克,最大可達100克以上,6周齡體重1.2~1.3千克,3月齡體重可達2.3~2.8千克。
成年公兔體重5.5~6.0千克;母兔體重6.0~6.5千克,最高可達7~9千克。比利時兔繁殖力強,平均每胎產仔7~8隻,最高可達16隻。 初生個重 64 克,6 周齡斷奶個重 700 克。3 月齡體重 3 公斤左右,成年兔體重 5.4~7.5 公斤。 幼兔4-5月齡性成熟,6-7月齡開始交配繁殖。比利時兔不易退化,毛色遺傳穩定,用父本與中、小型母兔雜交,可產生明顯的雜種優勢。
種群分布
比利時兔是由比利時貝韋倫的野生穴兔改良而成,故也稱比利時野兔, 後來引入我國,在我國吉林、山東、甘肅、河南、四川、貴州等地區發展。
人工飼養
比利時兔耐粗飼,能吃各種草料,在同樣飼養管理條件下,其發病率較低。 在一般飼養管理條件下,餵給相同的全價顆粒飼料,比其他肉兔生長快,抗病力強。飼料報酬為 1:3,屠宰率 52%。 比利時兔吃的食物很多,如青飼料草、甘薯藤、花生藤、大根菜、胡蘿蔔、包菜、青菜等也是適宜餵兔的好飼料,可在養兔時綜合利用。用青鮮飼料草餵兔,每天每隻兔用量為0.75公斤左右。
比利時兔養殖的規模大小要根據市場情況需求、當地自然條件、飼料資源、技術力量和自身的經營能力來確定。過小則形不成氣候、見不到效益;過大則投資大、風險大,若技術和經營跟不上,很可能造成經濟損失。一般來說,普通農戶可建100個左右籠位,養20~30隻種母兔,年產可達500~600隻商品兔。中小型兔場可建1000左右個籠位,養200~300隻種母兔,年產5000-6000隻商品兔。
市場價值
比利時兔因被毛有天然光澤、皮張大、皮板柔性和彈性好,備受國內市場青睞。近幾年來,國內不少養殖者將比利時兔進行大面積的圍欄放養,訓練返祖洞穴繁殖,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比利時兔的主要優點是體型大,體質健壯,增重快,屠宰率高,尤以肉味鮮美和皮質好而聞名於世。在我國生產性能表現比其它大型兔好,備受養殖戶的歡迎。 生長發育快,適應性強,泌乳力高。 「比利時兔」與中國白兔、日本大耳兔雜交,可獲得理想的雜種優勢。
主要缺點
比利時兔的主要缺點是不適宜於籠養,飼料利用率較低,易患腳癬和腳皮炎等。
比利時母兔開始銜草墊窩了
參考來源
- ↑ 比利時兔概述(附圖),有動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