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比約恩·博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比約恩·博里
Björn Borg

圖片來自alchetron.com

個人資料

全名     Björn Borg

出生日期    (1956-06-06) 1956年6月6日(68歲)

代表國家   瑞典

身高     1.80米(5英尺11英寸)

類型     網球

比約恩·博里瑞典語Björn Borg,1956年6月6日),生於瑞典南泰利耶,暱稱「瑞典冰人」,瑞典男子前網球運動員,網球史上男子GOAT之一,單打最高世界排名第一,曾奪得11座大滿貫在內的66個ATP男單冠軍,為國際網球名人堂成員[1][2][3]

他總共拿下11座大滿貫,包括包括六座法網男單冠軍(1974、1975、1978、1979、1980、1981)、5座溫網男單冠軍(1976、1977、1978、1979、1980),是公開賽年代以來首名奪得十個或以上大滿貫男單冠軍的網球運動員。

他曾是公開賽時代以來男子單打獲勝率最高的球員(654勝140負,獲勝率為82.37%),也是1979年、1980年ATP單打年終世界排名第一,和1978-80年連續三屆ITF世界冠軍,以及1976-80年連續五屆ATP年度最佳球員(ATP Player of The Year)。

博里與麥肯羅被公認為男子網球史上最偉大的一對對手之一,由於博里形象冷酷而麥肯羅性格暴躁,形成「冰與火」的強烈對比,尤其1980年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男單決賽是網球史上的至尊經典之一。因賽程起伏極具戲劇性,於2017年曾被拍成電影 BORG VS. MCENROEBorg/McEnroe (博里對戰麥肯羅/決戰溫布頓)。

生平

早年

比約恩·博里出生和成長於斯德哥爾摩省南泰利耶(Södertälje),一個靠近斯德哥爾摩的小鎮。博里對網球產生興趣,緣於一次他父親送了一支網球拍給他,這支網球拍是因他父親在一次乒乓球賽中獲得獎金而買下的。自此踏出了他在網球事業的第一步。

1972年,15歲的博里成為最年輕的選手代表瑞典參加戴維斯杯網球賽,當年他亦贏得溫布爾登青少年組男單冠軍。

1974年,他首奪法網男單冠軍。

1975年,他協助瑞典奪得的戴維斯盃(參看戴維斯杯一段落)。

1976年,他首奪溫布爾登男單冠軍。

1977年8月23日,他首次登上ATP單打世界排名第一位,不過僅維持了一週,就被宿敵康諾爾斯重奪過來。

巔峰

70年代中-80年代初,他曾稱霸法網和溫布爾登兩項大滿貫。 1979年、1980年連續兩年成為ATP單打年終世界排名第一。 此外,他在1978-80年連續三年獲得ITF世界冠軍(為首位獲得此殊榮的男子球員)和1976-80年連續五年成為ATP年度球員,從而建立了自己的王朝,成為那個年代男子網球的代言人。 至今,他被視為其中一位GOAT(Greatest Of All Time)的職業網球員。 他在70年代曾在法網男單決賽兩挫維拉斯(1975及1978年),以及在溫布爾登男單決賽兩挫康諾爾斯(1977及1978年),博里也成為兩人的剋星(博里對上述兩位同代名宿均有較佳對賽成績 :博里 18-5 維拉斯、博里 15-8 康諾爾斯)。

博里在事業高峰的1980年與羅馬尼亞女子網球員Mariana Simionescu結婚,但結果在1984年以離婚告終。

1981年,他在法網男單決賽僅以五盤擊敗首次打進大滿貫的未來球王倫德爾,奪得最後一個大滿貫男單冠軍。 同年他卻在溫布爾登和美網兩項男單決賽接連被宿敵約翰·麥肯羅接連擊敗後,王朝宣告瓦解。 但事實上兩人的對賽成績仍不相伯仲 :博里 7-7 約翰·麥肯羅,雖然兩人對賽時間只有短短四年(1978-81年),卻因為經典性和劃時代性而被稱頌為其中一對最偉大對手。

退休

1981年他年終排名第4,但他只參加9個巡迴賽,獲得35勝6負,包括法網在內三個冠軍,以及溫布頓美網兩個大滿貫亞軍 。 可是,ATP因為他該年參賽量不足,要求他在翌年的巡迴賽必須由資格賽打起,直接導致他在1982年因參賽問題和ATP產生矛盾,出乎意外地宣告退休,但直至1984年仍偶爾參加如蒙地卡羅等少量ATP賽事,惟成績不佳。

1987年,他進入國際網球名人堂(the International Tennis Hall of Fame)。

1989年,他和意大利女歌手Loredana Berté結婚,但結果第二次婚姻也是以離婚收場。

退休後的他,多次傳出濫藥和自殺傳聞,均被他否認。

90年代初,他亦曾經復出參加小量ATP比賽,但是次復出也不成功。 仍使用木製球拍的他,在ATP單打比賽中未能取得任何勝仗。

他曾是ATP歷史中單打獲勝率最高球員(654勝140負,獲勝率為82.37%,後被現役的拿度、祖高域僅僅壓過而獲第3)。 職業生涯獎金共3,655,751美元。 不過,波格在生涯中只參加過27次大滿貫男單比賽中,奪得11冠5亞,合共141勝16負(89.81%勝率),為公開賽年代以來大滿貫賽男單比賽勝數、入決賽率和奪冠率最高球員。

2005年,美國TENNIS雜誌評出最偉大的40位球員中,他位列第5位。

2006年,他因為陷入財困,宣佈拍賣溫布爾登冠軍獎盃和比賽使用的木質球拍,結果引起一些球迷和網球名宿的迴響和反對,博里最終也收回拍賣的決定。

2017年,波格作為領隊帶領費達拿和拿度領銜的歐洲聯隊,在利華盃網球賽(Laver Cup2017 Laver Cup)中,擊敗宿敵麥根萊作為領隊帶領的世界聯隊,奪得冠軍。

成就

博里是網壇傳奇的「歐洲大滿貫之王」,草地紅土都登峰造極。他曾奪得6次法網男單冠軍(1974-75年、1978-81年,曾是公開賽年代中獲得最多次法網男單冠軍,後被2012年第7次奪冠的納達爾打破),以及在溫布爾登男單五連冠(1976-80年,與費德勒並列為公開賽年代中溫布爾登男單最長連冠)。他亦是男子網壇歷史上中唯一一位連續三年奪得法網-溫布爾登背靠背 (海峽大滿貫,Channel Slam) 男單冠軍的球員。 他連續8年的奪冠生涯中,每年不是在法網稱霸,便是在溫布爾登奪魁。

博里不大喜歡在年底參加比賽(當年還是在草地進行比賽的澳網在1977年以後更提前在12月舉行),理由是要確保有足夠休息。他生涯中亦只曾在1974年參賽,自此以後便沒有再參加澳網的比賽,故他沒有在澳網稱王。也是因為這個緣故,博里生涯只參加27次成年組大滿貫男單比賽,並打入16次決賽(11冠5亞),創出網球史上最高成年組大滿貫單打比賽打入決賽率(59.26%)和奪冠率(40.74%)。他亦是公開賽年代以來首位獲得超過10個大滿貫男單錦標的球員。

他曾4次闖進美網決賽,1976年和1978年負於美國宿敵康諾爾斯,1980年和1981年則負於另一美國宿敵約翰·麥肯羅。另外,他亦兩奪年終大師賽冠軍(1979-80年)。

大滿貫

男單冠軍 (11)

年份 比賽 場地 決賽對手 對手國籍 勝方比分
1974 法網 紅土 奧蘭特斯 (Manuel Orantes) 西班牙 2-6, 61-7, 6-0, 6-1, 6-1
1975 法網 紅土 維拉斯 阿根廷 6-2, 6-3, 6-4
1976 溫布爾登 草地 納斯塔塞 羅馬尼亞 6-4, 6-2, 9-7
1977 溫布爾登 草地 吉米·康諾爾斯 美國 3-6, 6-2, 6-1, 5-7, 6-4
1978 法網 紅土 維拉斯 阿根廷 6-1, 6-1, 6-3
1978 溫布爾登 草地 康諾斯 美國 6-2, 6-2, 6-3
1979 法網 紅土 Victor Pecci 巴拉圭 6-3, 6-1, 66-7, 6-4
1979 溫布爾登 草地 Roscoe Tanner 美國 64-7, 6-1, 3-6, 6-3, 6-4
1980 法網 紅土 格魯萊蒂斯 (Vitas Gerulaitis) 美國 6-4, 6-1, 6-2
1980 溫布爾登 草地 約翰·麥肯羅 美國 1-6, 7-5, 6-3, 616-7, 8-6
1981 法網 紅土 倫德爾 捷克斯洛伐克 6-1, 4-6, 6-2, 3-6, 6-1

男單亞軍 (5)

年份 比賽 場地 決賽對手 對手國籍 勝方比分
1976 美網 綠土 康諾斯 美國 6-4, 3-6, 7-69, 6-4
1978 美網 硬地 康諾斯 美國 6-4, 6-2, 6-2
1980 美網 硬地 約翰·麥肯羅 美國 7-64, 6-1, 65-7, 5-7, 6-4
1981 溫布爾登 草地 約翰·麥肯羅 美國 4-6, 7-61, 7-64, 6-4
1981 美網 硬地 約翰·麥肯羅 美國 4-6, 6-2, 6-4, 6-3

年終大師賽

冠軍 (2)

年份 舉行地點 決賽對手 對手國籍 勝方比分
1979 美國紐約 格魯萊蒂斯 美國 6-2, 6-2
1980 美國紐約 倫德爾 捷克斯洛伐克 6-4, 6-2, 6-2

亞軍 (2)

年份 舉行地點 決賽對手 對手國籍 勝方比分
1975 瑞典斯德哥爾摩 納斯塔塞 羅馬尼亞 6-2, 6-2, 6-1
1977 美國紐約 康諾斯 美國 6-4, 1-6, 6-4

ATP巡迴賽

單打冠軍(66)

  • 1974年 (8) - 奧克蘭、倫敦 WCT、聖保羅 WCT、意大利公開賽(羅馬)、法網、瑞典公開賽(巴斯塔德)、波士頓(前美國職業錦標賽)、阿德雷德
  • 1975年 (5) - 美國里奇蒙 WCT、博洛尼亞 WCT、法網、波士頓(前美國職業錦標賽)、巴塞隆拿-3
  • 1976年 (7) - 多倫多室內 WCT、聖保羅 WCT、達拉斯 WCT(WCT 總決賽)、杜塞爾多夫、溫布爾登、波士頓(前美國職業錦標賽)、國際邀請經典賽
  • 1977年 (12) - 百事大滿貫、孟菲斯、尼斯、蒙特卡洛 WCT、丹佛、溫布爾登、國際邀請經典賽、馬德里、巴塞隆拿、巴塞爾、科隆、溫布利(前溫布萊職業錦標賽)
  • 1978年 (9) - 美國伯明罕 WCT、百事大滿貫、拉斯維加斯 WCT、米蘭 WCT、意大利公開賽(羅馬)、法網溫布爾登、瑞典公開賽(巴斯塔德)、東京室內賽
  • 1979年 (13) - 里奇蒙 WCT、百事大滿貫、鹿特丹 WCT、蒙特卡洛 WCT、拉斯維加斯、法網溫布爾登、瑞典公開賽(巴斯塔德)、蒙特利爾/多倫多、巴勒莫、東京-2、蒙特利爾 WCT 挑戰盃、年終大師賽
  • 1980年 (9) - 百事大滿貫、沙利斯伯利 WCT、尼斯、蒙特卡洛 WCT、拉斯維加斯、法網溫布爾登、斯德哥爾摩、年終大師賽
  • 1981年 (3) - 法網、斯圖加特-2、日內瓦

雙打冠軍(4)

  • 1974年 (2) - 巴塞隆拿-3、瑞典公開賽(巴斯塔德)
  • 1975年 (2) - 倫敦 WCT、博洛尼亞 WCT

團體

戴維斯杯

博里多次代表瑞典隊參加戴維斯杯,帶領瑞典隊在戴維斯杯取得1次冠軍。

  • 1975年決賽勝捷克斯洛伐克3:2
  • 按:戴維斯杯是一年一度男子網球的世界團體錦標賽,是國際網球比賽中最高水平的團體賽。

參考資料

  1. Björn Borg är bäst av dem alla. DN.SE. 23 December 2014 [2 July 2015]. 
  2. Sam Pollak. Californian tires at end, loses to Sweden's Borg. The Miami News. 28 December 1972. 
  3. Jim Martz. Orange Bowl Celebrates 60th Anniversary. usta.com. USTA. 25 May 2008.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