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地黃(洋地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地黃(洋地黃)

毛地黃(學名:Digitalis purpurea L) 為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除花冠外,全體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時莖上幾無毛,高60-120厘米。莖單生或數條成叢。

葉片卵圓形或卵狀披針形,葉粗糙皺縮、基生葉具長柄,卵形至卵狀披針形,葉緣有圓鋸齒,葉柄具狹翅,葉形由下至上漸小。頂生總狀花序長50~80cm,花冠鍾狀長約7.5cm,花冠蠟紫紅色,內面有淺白斑點。蒴果卵形,花期5~6月,果熟期8~10月,種子極小。

人工栽培品種有白、粉和深紅色等,一般分為白花自由鐘,大花自由鐘,重瓣自由鐘。常用於花境、花壇及岩石園中,還可作自然式花卉布置。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毛地黃

學名; 洋地黃、自由鐘、指頂花、金鐘、心臟草等 、狐狸手套

別稱; Digitalis purpurea

二名法; Digitalis purpurea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合瓣花亞綱

目; 管狀花目

屬; 毛地黃屬

分布區域; 原產歐洲西部,中國各地有栽培

高度; 50cm~1.2m

花朵大小; 20~50cm(花穗)

花期; 6~7月份

名稱由來; 拉丁語為「digitus」(手指),取自花形

形態特徵

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除花冠外,全體被灰白色短柔毛和腺毛,有時莖上幾無毛,高60-120厘米。莖單生或數條成叢。基生葉多數成蓮座狀,葉柄具狹翅,長可達15厘米;葉片卵形或長橢圓形,長5-15厘米,先端尖或鈍,基部漸狹,邊緣具帶短尖的圓齒,少有鋸齒;莖生葉下部的與基生葉同形,向上漸小,葉柄短直至無柄而成為苞片。

萼鍾狀,長約1厘米,果期略增大,5裂幾達基部;裂片矩圓狀卵形,先端鈍至急尖;花冠紫紅色,內面具斑點,長3-4.5厘米,裂片很短,先端被白色柔毛。

蒴果卵形,長約1.5厘米。種子短棒狀,除被蜂窩狀網紋外,尚有極細的柔毛。花期5-6月。

生長習性

分布在海拔1200-1800公尺的山區,植株強健,較耐寒、較耐乾旱、忌炎熱、耐瘠薄土壤。喜陽且耐蔭,適宜在濕潤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上生長。

地理分布

歐洲原產,台灣各地零星栽培,阿里山、太平山、清境農場、南天池等地,有大量歸化。[1]

參考文獻

  1. 毛地黃(洋地黃), 太平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