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基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基榮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
出生 1975年3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教育科研工作者
知名作品 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

毛基榮,男,1975年3月生,博士。高能天體物理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1]。2015年10月入選第二批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人選[2]

人物經歷

毛基榮,男,1975年3月生,現任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研究員。按照"十二五"院"百人計劃"管理辦法有關規定,2015年10月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並將獲得相應支持。

學習經歷

1993年9月 1997年7月南京大學天文系 學士 天文學

1999年9月 2001年7月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 碩士 天體物理

2002年10月 2006年10月 意大利國際高等研究院 博士 天體物理[3]

工作經歷

1997年7月 2002年10月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 高能天體物理 研究實習員

2007年1月 2007年12月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 高能天體物理 助理研究員

2008年1月 2010年9月 意大利Brera天文台 高能天體物理 博士後

2010年10月 2012年6月 韓國天文和空間研究院 高能天體物理 博士後

2012年7月 2013年3月京都大學基礎物理研究所 高能天體物理 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後特別研究員

2013年4月 2014年3月日本理化學研究所 高能天體物理 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後特別研究員

2014年4月 2014年7月九州大學物理系 高能天體物理 日本學術振興會博士後特別研究員

2014年7月 2015年2月 九州大學物理系 高能天體物理 訪問研究員

2015年2月 至今 雲南天文台 高能天體物理 研究員

主要學術成就科技成果及創新

研究領域包括:1.高紅移大質量黑洞和寄主星系的共同形成和演化;2.伽瑪暴的觀測和物理機制研究。研究方法包括高能和光學/紅外觀測、數據統計分析、解析模型、半解析模型和流體動力學數值模擬。在包括Nature、ApJ、MNRAS和A&A等刊物上共計發表SCI論文33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11篇。論文總引用941次,其中第一作者論文引用104次。還有一本關於高紅移大質量黑洞及其寄主星系共同演化研究的英文著作(唯一作者)。

主要創新成果如下:

1. (1)基於高紅移大質量黑洞和寄主星系共同形成和演化的半解析模型,詳細計算高紅移原初星系的恆星形成率、質量、以及塵埃的消光效應,在國際上較早預測了原初星系的紫外輻射對宇宙再電離過程有重要貢獻。這一研究成果得到國際理論研究的廣泛引用和近年天文巡天觀測的關注。

(2)伽瑪暴及其寄主星系的多波段觀測和理論研究

做為Swift-XRT項目組的成員開展了伽瑪暴Swift高能觀測以及數據處理和分

析,積累了豐富的高能衛星運行和觀測的經驗,積極開展地面光學望遠鏡對伽瑪暴的觀測和國際合作。與合作者共同觀測證認了紅移z=8.1的伽瑪暴,其結果發表於Nature上,這是迄今為止探測到的光譜紅移最高的伽瑪暴;

建立了迄今為止最完備的伽瑪暴X-rayflare觀測樣本。這一樣本的建立為X-rayflare的理論解釋提供了詳細的觀測依據並得到廣泛引用;

首次提出小尺度無序磁場可能由流體湍動產生,磁場的強度和結構由湍動能譜決定。相對論電子在這一磁場的輻射簡化為直接與湍動能譜相聯繫的輻射過程。將這一理論應用在活動星系核噴流和伽瑪暴的高能輻射過程中,成功解釋了伽瑪暴高能輻射能譜、伽瑪暴高能波段的高偏振現象和伽瑪暴GeV波段的輻射。這些成果得到包括Fermi衛星項目組在內的高能觀測和數據分析的支持以及數值模擬的肯定,並得到審稿人"新的視角和檢驗新的理論"的高度評價;

對伽瑪暴寄主星系的觀測研究,與合作者實地前往夏威夷多次使用8米Subaru望遠鏡,率先對若干伽瑪暴中暗暴寄主星系進行紅外光譜觀測,已獲得重要觀測資料;

對伽瑪暴寄主星系的理論研究,將星系演化的內容和伽瑪暴的性質結合起來,以恆星形成星系的演化框架為基礎,結合伽瑪暴X射線輻射和光學輻射的特性,對伽瑪暴寄主星系的若干性質和伽瑪暴在X射線波段和光學波段的吸收進行了詳細的理論計算,推測伽瑪暴的寄主星系及其吸收效應具有內稟的紅移演化。此項工作得到Swift項目組伽瑪暴X射線吸收樣本工作的引用和評述,也得到VLT光學觀測和統計樣本的支持。

2. (3)對核塌縮超新星爆發的物理過程開展了兩維流體動力學數值模擬,發現在給定超新星前身星密度分布的基礎上加入大幅度的密度擾動,將產生強烈的Rayleigh-Taylor不穩定性,從而在超新星爆發中心較遠處形成速度大於3000km/s的Ni56分布。這一理論模擬結果可與天文觀測相比較,也可用於探索和超新星爆發相關的伽瑪暴起源的重要理論問題。

代表性論文

第一作者 TheRoleoftheDustinPrimevalGalaxies:ASimplePhysicalModelforLymanBreakGalaxiesandLyman-alphaEmitters ApJ 2007,667,655

第一作者 KnotinCenA:StochasticMagneticFieldforDiffusiveSynchrotronRadiation?ApJ,669,L13 ApJ 2007,669,L13

非第一作者(37) GRB090423ataRedshiftofz~8.1 Nature 2009,461,1248

近5年發表主要論文或獲批准專利情況

第一作者 MatterMixinginCore-collapseSupernovaEjecta:LargeDensityperturbationsintheProgenitorStar? ApJ 2015,808,164

第一作者 ApplicationofJitterRadiation:Gamma-rayBurstPromptPolarization ApJ 2013,776,17

第一作者 JitterSelf-ComptonProcess:GeV-emissionofGRB100728A ApJ 2012,748,135

第一作者 DiversityofMultiwavelengthEmissionBumpsintheGRB100219AAfterglow A&A 2012,538,A1

第一作者 GRBPromptEmission:JitterRadiationinStochasticMagneticFieldRevisited ApJ 2011,731,26

第一作者 ATheoreticalInvestigationontheGRBHostGalaxies ApJ 2010,717,140

第一作者 GRBhostgalaxies:AnTheoreticalInvestigation IAUS 2012,279,353

非第一作者(6) SpectralandPolarizationPropertiesofPhotosphericEmissionfromStratifiedJets ApJ 2014,789,159

非第一作者(22) TheAfterglowofGRB130427Afrom1to10^16GHz ApJ 2014,781,37

非第一作者(28) IdentifyingtheLocationintheHostGalaxyofShortGRB111117AwiththeChandraSub-arcsecondPosition ApJ 2013,766,41

非第一作者(5) MatterMixinginAsphericalCore-collapseSupernova:ASearchforPossibleConditionsforConveying56NiintoHighVelocityRegions ApJ 2013,773,161

非第一作者(5) PhotosphericEmissionfromStratiedJets ApJ 2013,777,62

非第一作者(3) TheX-rayLightCurveofGamma-rayBursts:CluesontheCentralEngine A&A 2012,529,A3

非第一作者(3) GRB081029:AGamma-RayBurstwithaMulti-ComponentAfterglow ApJ 2012,745,41

非第一作者(5) Gamma-rayBurstLongLastingX-rayFlaringActivity A&A 2011,526,27

非第一作者(12) SearchingforDifferencesinSwift'sIntermediateGRBs A&A 2011,525,109

非第一作者(2) UnveilingtheOriginofX-rayFlaresinGRBs MNRAS 2010,406,2113

非第一作者(6) Lag-LuminosityRelationinGamma-rayBurstX-rayFlares:aDirectLinktothePromptEmission MNRAS 2010,406,2149

非第一作者(7) GRB081028andItsLate-timeAfterglowRebrightening MNRAS 2010,402,46

近5年出版主要著作情況

作者排序 書名 出版社及年份 撰寫章節及頁碼

第一作者(唯一作者) CoevolutionbetweenSupermassiveBlackHolesandtheirHostGalaxies:AGNLuminosityFunctionsandProtogalacticReionization LambertAcademicPublishing2010年 全書所有章節

參考來源

  1. 毛基榮 ,中國科學院雲南天文台
  2. 毛基榮 ,搜狗
  3. 毛基榮博士 研究員 ,中科院雲南天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