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姓,中華姓氏之一,是一個典型的多民族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數民族改姓。

毛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06位。至2007年,按人口排序,毛姓總人口約25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0.2%。在中國大陸排名第87位,到2016年排名是77位,在台灣未列入前一百名。

毛叔鄭為得姓始祖。以鳥羽為圖騰,毛下為鳥形靈台,靈台天齊上為相風鳩鳥。

起源始祖

1、 源於姬姓,屬於以國名為氏。毛氏,本姓姬,是黃帝後裔,周武王母弟毛叔鄭之後。毛叔鄭(毛伯鄭)始建有毛國,後遷於今陝西岐山、扶風一帶,再後舉國避難於河南滎陽地區。在毛伯鄭的後裔子孫以及國民中, 皆有以先祖爵號、封國之名為姓者,史稱毛氏正宗。毛氏族人大多尊奉毛叔鄭為得姓始祖。

2、出自周文王姬昌之子伯聃的封地毛邑,屬於以封邑為氏。伯聃(伯明)受封於毛邑(今河南宜陽),在周王室任司空之職,負責土木工程建築事務,為周成王六卿之一。在後世子孫中,有以封地命姓者。

3、源於改姓而來:

1)源於蒙古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①元朝右丞相伯卜花的孫子福壽,歸附明朝,因率明軍討還湖廣、巴蜀等處有功,官至副總兵,明成祖朱棣賜予毛氏,其後裔子孫多稱毛氏。②蒙古族韃靼部落酋長毛里孩,在明朝時遣使進貢,明憲宗朱見深賜漢姓毛氏,其後裔子孫多稱毛氏。

2)源於氐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氐族在殷周到南北朝時期主要分布在今陝西、甘肅、四川等省,從事畜牧業和農業,在兩晉時期曾建立有前秦、後涼、成漢等國。

3)源於回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毛忠,初名哈喇,明軍將領。因守邊有功,明英宗朱祁鎮為表彰他,特賜予毛氏,為回族毛氏之祖。毛氏回族現主要分布在新疆和甘肅一帶。

4)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今苗族、傣族、彝族、高山族、布依族、滿族、佤族、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毛氏族人分布,多為明、清時期改土歸流運動中改漢姓者後裔。 [1]

得姓始祖

毛叔鄭。他不僅是毛國的首領,還在周王朝中擔任司空之職,總管土木建築工程等事務,他的伯爵爵位可以由其子孫世襲繼承。

郡望堂號

西河郡、滎陽郡、北地郡、河陽郡。

西河堂:以望立堂。

滎陽堂:以望立堂。

河陽堂:以望立堂,亦稱潯陽堂

北地堂:以望立堂。

舌師堂:戰國時平原君有食客毛遂,出使楚國時,拔劍脅迫楚王,曉以利害,遂訂了楚國出兵援助趙國的條約。毛氏因以舌師為堂號。 [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