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寶

毛寶(?-359年2月),東晉名將,陽武縣(今河南省原陽縣)人。因功封州陵侯,守邾城,後趙石虎派兵攻之,城陷赴江溺死。

西晉末年的中原,災難頻仍,匈奴、鮮卑、羯、氐、羌等遊牧民族的鐵騎肆意踐踏着中原的稼禾。為避戰亂,大量的中原人,南下渡江,尋找安身之地,從而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人口南遷。毛寶就是在這時候獨自去了南方。毛寶後來竟成為一員智勇兼備的戰將,他的兒孫人才輩出,後代綿延不息,他因此被尊為「江南毛氏一世祖」。

到了江南的毛寶,一直懷念着故土,他和他的子孫為進行北伐,收復中原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或功虧一簣,或功敗垂成,始終未能如願。

公元327年末,剛剛建立十年的東晉風雲突變。大將蘇峻、祖約聯兵反叛,迅速攻占建康(南京),縱兵殺掠,控制朝政,將年僅八歲的小皇帝軟禁在石頭城。當時能與強大叛軍對抗的,只有江州刺史溫嶠和荊州刺史陶侃,可是他們兩人有點矛盾,不肯聯合作戰。時任溫嶠參軍的毛寶就像他的祖先毛遂一樣,前去說服了陶侃共同出兵。那年,毛寶30多歲。

毛寶不愧為一員猛將,一次戰鬥中,因力量懸殊,他的部隊被打敗。敵軍的箭射穿了他的腿,牢牢釘在馬鞍上。毛寶讓人踩着馬鞍才拔下了箭,他整頓敗軍,先追悼陣亡將士,再治療自己的箭傷,然後率軍連夜反攻,收復了失地。經過一年多的戰爭,叛亂終於被平定。毛寶一戰成名,威望遍天下,從他開始,毛家四代將門,成為名門大族。

當朝權臣庾亮對毛寶特別欣賞,他出任征西將軍後,決意北伐,將毛寶調入麾下,上疏皇帝任命毛寶為豫州刺史,率領精兵萬人,渡江駐守江北的邾城武漢市新洲區)。但這是庾亮策略的大敗筆,邾城孤懸江北,與後趙地域相連,一旦遭受攻擊,很難進行支援,並且守一座孤城並無多大價值,長江才是晉軍可攻可守的天塹。這個輕率的舉動,讓東晉準備不足的北伐計劃,完全暴露在強大的後趙面前。後趙皇帝石虎先下手為強,派軍隊來攻打東晉,其中兩萬精銳兵鋒直指邾城。面對後趙強大的攻勢,晉軍在江北接連失利,毛寶連忙向庾亮求救,庾亮卻以為邾城十分堅固,沒有及時派遣援軍。結果導致城被攻破,毛寶突圍而出,敵軍追擊甚急,毛寶等人赴江而死。一代將才毛寶,因主帥無能悲慘地死去。[1]

人物生平

勸說溫嶠

毛寶,王敦任他為臨湘令。太寧二年(324年),王敦去世,任溫嶠的平南參軍。蘇峻作亂,溫嶠將要赴國難,而征西將軍陶侃懷疑不肯同行。溫嶠屢次勸說不能使他回心轉意,就另派使者順陶侃的心意說:「仁公暫且守住,仆應當先下。」信已送出去兩天,正好毛寶到別的地方出使回來,聽說了這件事,對溫嶠說:「凡是舉大事,應當與天下一起行動,眾人一起行動在於團結,沒聽說互不同心能成功的。假如有疑慮,也應當表面上裝作不知道,怎麼能自己製造疑慮呢!應該趕緊追回信使,修改原來的信,勸說他一定要一起征討。如果追不上前面的信使,就應當再派使者。」溫嶠醒悟,就追回使者改寫書信,陶侃果然一同征討蘇峻。毛寶率領一千人作溫嶠的前鋒,都駐紮在茄子浦。

因功表任

當初,溫嶠認為南軍習水,蘇峻軍隊善於步戰,想用己之長制彼之短,就宣令三軍,有上岸者處死。這時蘇峻送一萬斛米給祖約,祖約派司馬桓撫等迎接。毛寶對部下說:「兵法上說,軍令有所不從,哪能不上岸呢!」就採用變通之計力戰,全部繳獲了他們的糧米,俘虜斬殺萬餘賊軍,祖約軍隊因此大飢。溫嶠嘉獎他的功勳,上表任他為廬江太守。

救宣留侃

祖約派祖煥桓撫等想襲擊湓口,陶侃要親自迎戰,毛寶說:「義軍都依賴公,公不可動,我請求去征討。」陶侃對座中賓客說:「這個年輕人的話可用。」就派毛寶去了。在此之前,桓宣背棄了祖約,向南屯於馬頭山,被祖渙、桓撫等攻擊,向毛寶求救。毛寶手下人認為桓宣本來是祖約的人,懷疑他。桓宣派其子桓戎再來求救,毛寶就跟着桓戎去救援。還沒到,賊軍已經在與桓宣交戰。毛寶軍遠離後方兵力薄弱,軍械質量低劣,被祖渙、桓撫打得大敗。毛寶中箭,箭穿過大腿釘入馬鞍,讓人踏着馬鞍把箭拔出來,血流滿靴,連夜望着星星奔跑百餘里回到泊船處。到達後,先痛哭陣亡將士,包紮傷口後,連夜又回去救援桓宣。毛寶到了桓宣營壘,祖煥、桓撫也就退走了。毛寶進攻祖約,軍隊駐紮在東關,攻破合肥,不久被召回石頭。

陶侃溫嶠沒能擊敗賊軍,陶侃想率軍南歸。毛寶對溫嶠說:「下官能留住他。」就去勸說陶侃說:「公本應當領蕪湖,作為南北後援,既然此前已經北下,就勢必不可退回。再說軍事上有進無退,這不僅是說要整頓齊一三軍,向人表示必死的決心而已,也是說退縮就無所依據,最終導致滅亡。從前杜弢並不是不強盛,公最終消滅了他,怎麼會惟獨打不敗蘇峻呢?賊人也怕死,不是每個人都勇敢,公可以試着給我一些部隊,讓我上岸去切斷賊軍的物資糧草,出其不意,使賊軍困頓。如果我不能成功,然後公再走,人們心中就沒有遺憾了。」陶侃同意,加毛寶為督護。毛寶燒毀了蘇峻在句容、湖孰積囤的軍資,蘇峻軍很缺乏糧食,陶侃就留下不走了。

登城射敵

咸和三年(328年),蘇峻去世,匡術在苑城投降。陶侃派毛寶守南城,鄧岳守西城。賊軍派韓晃來進攻,毛寶登上城牆射死幾十人。韓晃問毛寶說:「您是毛廬江嗎?」毛寶說:「是。」韓晃說:「您以壯勇出名,何不出城決鬥!」毛寶說:「您如果是健將,何不入城決鬥!」韓晃笑着退走了。賊寇平定後,封毛寶為州陵縣開國侯,食邑一千六百戶。

溺水而死

庾亮西鎮武昌,以為輔國將軍、江夏相、督隨、義陽二郡,鎮守上明,進南中郎將,隨庾亮征討郭默。郭默被平定後,與庾亮司馬王愆期等到章山救援桓宣,攻擊賊將石遇,擊敗了他,進號征虜將軍。咸康五年(339年),庾亮籌謀北伐,上疏解除自己豫州刺史之職,請求委任毛寶。於是下詔任毛寶監揚州之江西諸軍事、豫州刺史,將軍如舊,與西陽太守樊峻率一萬人守衛邾城。後趙皇帝石虎很惱怒,就派其子石鑒和他的部將夔安、李菟等率五萬人來進犯,張貉渡率兩萬騎兵進攻邾城。毛寶向庾亮求救。庾亮認為城池堅固,沒有及時派兵,於是城池被攻陷。毛寶、樊峻等率左右突圍出城,投江而死者六千人,毛寶溺水而死。庾亮哭得很悲慟,因此疾病發作,於是去世。

毛寶死後,朝廷下詔說:「毛寶的陷敗,本應受到貶除。然而蘇峻之難時,致力於王室。現在責罰他的過失,所以不加追贈,可以祭祀。」後來公卿們說毛寶有大功,再加上死於王事,不應當除去爵號。昇平三年(359年),才下詔恢復原來的封國。

毛寶的故事

晉咸康中,豫州刺史毛寶戍邾城。有一軍人於武昌市,見人賣一白龜子,長四五寸,潔白可愛,便買取持歸。著瓮中養之,七日漸大,近欲尺許。其人憐之,持至江邊,放江水中,視其去。後邾城遭石季龍攻陷,毛寶棄豫州,赴江者莫不沉溺。於時所養龜人,被鎧持刀,亦同自入。既入水中,覺如墮一石上,水裁至腰。須臾,游出,中流視之,乃是先所放白龜,甲六七尺。既抵東岸,出頭視此人,徐游而去。中江,猶回首視此人而沒。

歷史評價

房玄齡晉書》:「毛、鄧、劉、朱,馳騖乎咸和之後,雖人不逮古,亦足列於當世焉。」

《晉書》記載

毛寶,字碩真,滎陽陽武人也。王敦以為臨湘令。敦卒,為溫嶠平南參軍。蘇峻作逆,嶠將赴難,而征西將軍陶侃懷疑不從。嶠屢說不能回,更遣使順侃意曰:「仁公且守,仆宜先下。」遣信已二日,會寶別使還,聞之,說嶠曰:「凡舉大事,當與天下共同,眾克在和,不聞有異。假令可疑,猶當外示不覺,況自作疑耶!便宜急追信,改舊書,說必應俱征。若不及前信,宜更遣使。」嶠意悟,即追信改書,侃果共征峻。寶領千人為嶠前鋒,俱次茄子浦。[2]

初,嶠以南軍習水,峻軍便步,欲以所長制之,宜令三軍,有上岸者死。時蘇峻送米萬斛饋祖約、約遣司馬桓撫等迎之。寶告其眾曰:「兵法,軍令有所不從,豈可不上岸邪!」乃設變力戰,悉獲其米,虜殺萬計,約用大飢。嶠嘉其勛,上為廬江太守。

約遣祖煥桓撫等欲襲湓口,陶侃將自擊之,寶曰:「義軍恃公,公不可動,寶請討之。」侃顧謂坐客曰:「此年少言可用也。」乃使寶行。先是,桓宣背約,南屯馬頭山,為煥、撫所攻,求救於寶。寶眾以宣本是約黨,疑之。宣遣子戎重請,寶即隨戎赴之。未至,而賊已與宣戰。寶軍懸兵少,器杖濫惡,大為煥、撫所破。寶中箭,貫髀徹鞍,使人蹋鞍拔箭,血流滿靴,夜奔船所百餘里,望星而行。到,先哭戰亡將士,洗瘡訖,夜還救宣。寶至宣營,而煥、撫亦退。寶進攻祖約,軍次東關,破合肥,尋召歸石頭。陶侃溫嶠未能破賊,侃欲率眾南還。寶謂嶠曰:「下官能留之。」乃往說侃曰:「公本應領蕪湖,為南北勢援,前既已下,勢不可還。且軍政有進無退,非直整齊三軍,示眾必死而已,亦謂退無所據,終至滅亡。往者杜弢非不強盛,公竟滅之,何至於峻獨不可破邪!賊亦畏死,非皆勇健,公可試與寶兵,使上岸斷賊資糧,出其不意,使賊困蹙。若寶不立效,然後公去,人心不恨。」侃然之,加寶督護。寶燒峻句容、湖孰積聚,峻頗乏食,侃遂留不去。

峻既死,匡術以苑城降。侃使寶守南城,鄧岳守西城。賊遣韓晃攻之,寶登城射殺數十人。晃問寶曰:「君是毛廬江邪?」寶曰:「是。」晃曰:「君名壯勇,何不出斗!」寶曰:「君若健將,何不入斗!」晃笑而退。賊平,封州陵縣開國侯,千六百戶。

庾亮西鎮,請為輔國將軍、江夏相、督隨義陽二郡,鎮上明。又進南中郎。隨亮討郭默。默平,與亮司馬王愆期救桓宣於章山,擊賊將石遇,破之,進征虜將軍。亮謀北伐,上疏解豫州,請以授寶。於是詔以寶監揚州之江西諸軍事、豫州刺史,將軍如故,與西陽太守樊峻以萬人守邾城。石季龍惡之,乃遣其子鑒與其將夔安李菟等五萬人來寇,張狢渡二萬騎攻邾城。寶求救於亮,亮以城固,不時遣軍,城遂陷。寶、峻等率左右突圍出,赴江死者六千人,寶亦溺死。亮哭之慟,因發疾,遂薨。詔曰:「寶之傾敗,宜在貶裁。然蘇峻之難,致力王室。今咎其過,故不加贈,祭之可也。」其後公卿言寶有重勛,加死王事,不宜奪爵。昇平三年,乃下詔複本封。

其有子毛虎生毛安之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