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猴的歷史起源傳說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猴的起源傳說

來自網絡的圖片

毛猴的歷史起源傳說毛猴是老北京的傳統手工藝品。猴子作為自然界的小精靈,它的機敏、活潑,透着一種天然情趣。這裡講的可不是自然界的猴子,而是老北京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品,毛猴藝術將猴子的天然情趣和藝術家的創作完美結合,造就了一種絕妙的藝術境界。下面一起了解一下毛猴的歷史起源傳說。[1]

傳說清朝京城一家中藥鋪里,小夥計挨了賬房先生的罵,正委屈着,突然心中一動,就用蟬蛻等藥材粘了個尖嘴猴腮的「賬房先生」,師兄們看了都說像極了,小夥計覺得出了一口氣。再後來,中藥鋪老闆從中看出「生意」來,把蟬蛻辛夷白芨木通等幾味中藥單獨包裝出售,稱「猴料」。家長買「猴料」給小孩粘猴玩,漸漸成了逢年過節的一個傳統。

相傳道光年間,在北京宣武門外騾馬市大街有一家名為"南慶仁堂"的藥鋪。某日,店中一配藥的小夥計因沒伺候好賬房先生而挨了一頓臭罵,小夥計怕丟飯碗只好忍氣吞聲。到了晚上,他在煩悶中無聊地擺弄着藥材時,偶然發現蟬蛻具有某些形象特點,不由心中一動,便決定用中藥材塑造一個"賬房先生"。他選取了辛夷做軀幹,又分別截取蟬蛻的鼻子做腦袋,前腿做下肢,後腿做上肢,用白芨一粘,一個人不人、猴不猴的形象便出現了。拿給師兄們一看,也都說極象尖嘴猴腮的賬房先生。小夥計覺得很開心,算是出了一口氣。就這樣,在無意間世上第一個毛猴誕生了。流傳到社會後又被有心人加以完善,逐漸形成一種深受人們喜愛的手工藝品。

做毛猴主要用到四味中藥:蟬蛻(知了殼)做頭和四肢,辛夷(玉蘭花骨朵)做身子,白芨做粘合劑,木通做道具。這些東西雖小,卻不容易找,一般都要到中藥店去專門預定。

時至民國初年,在東安市場有一個擺攤的毛猴藝人,因他姓汪,人們稱他"猴兒汪"。他的攤前經常圍着一群人,有個姓曹的小男孩簡直入了迷,一看就是大半天,邊看邊記邊打聽,偷偷將毛猴的技藝學到了手,這個小男孩成了毛猴工藝品的繼承人,他就是毛猴藝術家曹儀簡。

說到毛猴的名稱,還有一段趣事。曾有一位英國路透社的記者見到曹先生的作品後,很有興趣,便問:"這叫什麼?"曹先生說:"這叫毛猴。"這位記者說: "英文還沒有毛猴這個單詞。這種藝術品很好,我就為它創造一個英文名稱吧。英文稱猴子為'蒙克',稱多毛的為'海瑞',英文毛猴就叫'海瑞蒙克' (hairy monkey)吧。"取完名字後他很得意,說:"這是我發明的單詞,將來一定能夠進入英國大詞典的。"

老舍夫人胡潔青特為其題詩:"半寸猢猻獻京都,惟妙惟肖繪習俗,白描細微創新意,二味飲片勝璣珠。"[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