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毛細血管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毛細血管網
圖片來自小紅書

毛細血管網Capillarity Network of Blood Vessels)由內皮細胞分裂增生,向外突出形成單層的內皮細胞幼芽,這些幼芽開始為實性條索,在血液衝擊下出現管腔,形成新生毛細血管,進而相互吻合構成毛細血管網。[1]

簡介

毛細血管網是最小動脈與最小靜脈連接的地方。在毛細血管網處,常常會發生氣體交換。比如,在肺部毛細血管網中,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氧氣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當然,這與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也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當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血液由靜脈血變為動脈血,氧氣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減少。

當血液流經腎臟部位毛細血管網時,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尿素等廢物減少。

當血液流經組織細胞處毛細血管網時,血液由動脈血變為靜脈血,氧氣含量減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毛細血管

分布於各器官的組織和細胞之間的最微細血管。介於微動脈和微靜脈之間。分支多,互相吻合成毛細血管網。管壁由一層內皮細胞及一薄層基膜組成,厚約0.5微米。基膜外面有薄層結締組織,其中有纖維細胞、巨噬細胞和周細胞等。最細的毛細血管由一個內皮細胞圍成管腔,較粗的毛細血管由2~3個內皮細胞圍成。分布於肌肉組織、神經組織和結締組織中的毛細血管,內皮細胞間為縫隙連接(縫隙寬150埃),稱連續毛細血管;分布於內分泌腺、腎臟等處的毛細血管,除有縫隙連接外,細胞本身有許多小孔,(孔徑800~1000埃),稱有孔毛細血管;分布於肝、脾、骨髓及某些內分泌腺的毛細血管,管腔擴大,稱血竇。毛細血管的管壁薄、通透性大、管徑細(8~10微米)、數量多、血流速度慢,這些特點使其成為血液與組織液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又稱交換血管。血竇(sinusoid)由毛細血管管腔擴大而成,竇壁的一般結構與毛細血管壁相同,由單層內皮細胞構成,內皮細胞膜上有窗孔。不同器官的竇壁結構各有差別。脾血竇的內皮細胞間有較寬裂隙;肝血竇內皮細胞是不連續的,有較寬的細胞隙(0.1~0.5微米);肝、脾血竇的基膜不完整或無基膜,通透性比毛細血管大,較大的蛋白質和血細胞可以通過。肝血竇壁內有枯否細胞,脾血竇內外有巨噬細胞,這兩種細胞都有吞噬能力,可吞噬清除血液中的異物、細菌等有害物質,是機體單核巨噬細胞系統的重要組成分。某些內分泌腺的血竇有連續的基膜。[2]

參考文獻

  1. 詞典網易雲閱讀
  2. 毛細血管(capillary vessel)丁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