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萼茶藨子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毛萼茶藨子 |
中文學名:毛萼茶藨子 界:植物界 科:虎耳草科 屬:茶藨子屬 分布區域:川,藏 中國植物志:35(1):306 生長海拔:2600-3800米 |
毛萼茶藨子(máo è chá biāo zǐ,學名 Ribes himalense Royle ex Decaisne var. pubicalycinum L.T Lu J.T.Pan)與異毛茶藨子相近,區別在於此變種花萼外面被短柔毛,而其它變種花萼外面無毛,僅於萼片邊緣具睫毛。產自四川(石渠、壤塘)、西藏(江達、昌都、崗拖、林芝、亞東、定結)。 [1]
毛萼茶藨子形態特徵
落葉小灌木,高1-2米;枝粗壯,小枝黑紫色或暗紫色,皮長條狀或長片狀剝落,嫩枝紫紅色或褐紅色,無毛,無刺;芽小,卵圓形或長圓形,長3-5毫米,寬1-2.5毫米,先端急尖,具數枚紫褐色鱗片,外面無毛或僅鱗片邊緣具短柔毛。
葉卵圓形或近圓形,長5-10厘米,寬6-11厘米,基部心臟形,上面無柔毛,常貼生腺毛,下面無毛,稀微具柔毛,或混生少數腺毛,掌狀3-5裂,裂片卵狀三角形,先端急尖至短漸尖,頂生裂片比側生裂片稍長大,邊緣具粗銳重鋸齒或雜以單鋸齒;葉柄長3-5厘米,稀與葉片近等長,紅色,無柔毛或有少許短柔毛,近基部有少數褐色長腺毛。
花兩性,開花時直徑4-6毫米;總狀花序長5-10厘米,具花8-20餘朵,花朵排列較密集;花序軸和花梗具短柔毛,或雜以稀疏短腺毛;花梗長1.5-3毫米;苞片卵圓形,稀長圓形,長1-2毫米,寬0.8-1.5毫米,位於花序下部的苞片近披針形,先端稍鈍,微具短柔毛;
花萼綠色帶紫紅色暈或紫紅色,外面無毛;萼筒鐘形,長1.5-2毫米,寬2.5-3.5毫米;萼片倒卵狀匙形或近圓形,長2-3.5毫米,寬2-3毫米,先端圓鈍,邊緣具睫毛,直立;
花瓣近匙形或扇形,長1-1.7毫米,寬1-1.4毫米,先端圓鈍或平截,邊緣微有睫毛,紅色或綠色帶淺紫紅色;雄蕊幾與花瓣等長,着生在與花瓣同一水平上,花絲絲狀,花葯圓形,白色;
子房無毛;花柱約與雄蕊等長,先端2淺裂。果實球形,直徑6-7毫米,紅色或熟後轉變成紫黑色,無毛。花期4-6月,果期7-8月。[2]
毛萼茶藨子(Ribes himalense Royle ex Decaisne var. pubicalycinum L.T Lu J.T.Pan)與異毛茶藨子相近,區別在於此變種花萼外面被短柔毛,而其它變種花萼外面無毛,僅於萼片邊緣具睫毛。
毛萼茶藨子生長環境
毛萼茶藨子生長於海拔2600-3800米的山坡路邊灌叢中或鐵杉林下及溪流邊。[3]
毛萼茶藨子分布範圍
毛萼茶藨子產自四川(石渠、壤塘)、西藏(江達、昌都、崗拖、林芝、亞東、定結)。
參考來源
- ↑ 毛萼茶藨子, 植物智, 2020-01-18
- ↑ 《中國植物志》 第35(1)卷 (1995) >> 306頁 PDF >> 毛萼茶藨子 Ribes himalense var. pubicalycinum
- ↑ 毛萼茶藨子(變種) .中國植物物種信息數據庫[引用日期2014-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