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娘(李學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民娘是中國當代作家李學民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民娘
我的母親是位樂善好施之人,因此也就有了很多關於她的話題,「民娘」只是其中之一。
我們家人口很多,父親一直在外地工作,從我記事起他就很少回來。雖然人口多,但由於母親的勤儉,家裡的日子相對來說也過得較為殷實。
我很小的時候,就記得常有嬸子、大娘、小媳婦們來我家找母親玩,雖然現在不記得那時她們說了些什麼,但知道她們來的時候手裡常常納着鞋底,口裡說個不停。
那時,農村人家缺衣少穿,日子過得比較緊巴。我記得那些嬸子大娘們時常到我家來拿東西用。她們家生活中缺什麼了,譬如說缺了油鹽醬醋,一時無錢買,或者做飯等着急用了而來不及去買,往往喊來她家的孩子來我家拿,並說:「到你『民娘』家拿去。」,日子長了,「民娘」就成了我母親的名字了,也成了我們家的代稱,周圍的人家都跟着這樣喊起來。
其實,我的小名叫民,「民娘」就是小民他娘。
我上高中的一個秋假裡,有一天,我們一群男男女女到生產隊裡割紅麻,一位名字叫春蓮的姑娘問我說:「我民娘在家嗎?」
那個時候我們都十六、七歲了,她仍然這樣喊,身旁的姑娘們認為她在叫我呢,開始她們都瞪起疑惑、驚訝的眼睛,繼而「轟!」的一聲大笑起來,把春蓮的臉都笑紅了。
關於母親的故事很多,我舉一個例子,那就是年年春節都來看我母親的衛東夫婦。
在老家的時候,衛東還很小,他家就在我們家的後面,隔着五戶人家。那時他們家很窮,我母親便常常把捨不得讓我們吃的糖果、餅乾之類的稀罕東西給來我家玩的衛東吃,使那時貧瘠、荒蕪的心田飽嘗了愛撫和溫暖。
後來衛東長大了,娶了個如花似玉的媳婦,衛東就把小時候的一切講給媳婦聽了,他媳婦很受感動。
母親還沒進城的時候,衛東兩口子有事沒事常往我母親那裡跑,一天有時跑三趟。後來母親搬到了鎮上,他們隔三差五到鎮上來趕集,還到母親住的那裡去,往往中午吃頓飯,有時晚上還住下,跟母親有說不完的話。逢到秋後鎮上趕會,衛東媳婦和孩子就住好幾天。現在我母親早已搬到城裡來了,衛東兩口子也早已進了濟南,在濟南購買了房子,有了自己的車,發展了自己的公司,生活很是富裕。但他們還是每年來看母親的。
今年春節後初九,他們開着車,帶着大包小包的東西來看我的母親。中午我陪着他們吃飯,其間又說起往事,他們都歷歷在目,仿佛那些遙遠的事情就發生在昨天。衛東的妻子雙手抓着母親的一隻手,說了幾個小時的話一直沒鬆開,一直到我到點要上班了,她還那樣抓着。
我被她們感動了,被我的母親感動了。走出門外,我擦了擦眼角已經溢出的淚花。
我知道,衛東兩口子是來感恩,他們不只是感謝母親,更重要的是感謝透過母親而釋放出來的那博大的愛和情!
是啊,人都有自己的過去,誰人沒有受過別人給予的恩賜呢?為什麼我們就沒有像衛東他們那樣,學會過感恩的生活!
於是,我明白了外國人的「感恩節」。於是,感恩的心就像一把打開記憶之門的鑰匙,我想起了母親去蘭州後我的童年,那段日子裡,我得到左鄰右舍嬸子大娘那麼多的關懷,常常在她們家吃上熱飯,使我那思念母親的心得到了愛和溫暖!我記起了那個給我送一雙鞋的張嬸子,想起了送我一個本子的李大爺,還有那個把睡在胡同里的我抱回家的董爺爺!於是,我也慢慢學會了過感恩的生活。我開始學會了長時間的欣賞一座山,一片雲,一棵樹,一段音樂;開始懂得了什麼是美麗,什麼叫真情。
其實,當一個人真的懂得了過感恩的生活,這時才發現自己的周圍是那麼的美好,人們是那麼的友善,世間有那麼多的愛和溫暖,生活在世界上是那麼的幸運和幸福。
感恩的心,也使我變得謙卑起來,在學習欣賞的同時,也開啟了自己施捨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