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民族英雄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民族英雄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民族英雄

外文名稱: National hero

代表人物: 岳飛、文天祥、于謙、戚繼光等

民族英雄,也就是維護國家領土領海領空主權完整,保障國家安全,維護人民利益以及民族尊嚴,在歷次反侵略戰爭中,獻出寶貴生命和作出傑出貢獻的仁人志士。

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有:衛青霍去病祖逖岳飛文天祥于謙戚繼光鄭成功林則徐左宗棠鄧世昌王銘章厲麟似張自忠謝晉元等。[1]

分類

民族英雄分狹義的與廣義的兩種類型,在一般情況下,人們更傾向於解釋為狹義的民族英雄。

狹義民族英雄是一個民族在 "反抗外來民族的侵略、壓迫的鬥爭中做出了傑出貢獻的人物,其中包括在反抗鬥爭中不畏強暴、不怕犧牲的人"。以上定義適合於任何民族,並且不受地域和歷史時間限制,也不受成功失敗、人物大小條件限制。中國著名民族英雄有衛青、岳飛、文天祥、于謙、戚繼光、史可法、鄭成功、林則徐、鄧世昌、王銘章、張自忠等等。

廣義民族英雄的定義是:在和平、變革時期,為本民族的發展繁榮做出傑出貢獻的人物。從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不閃爍着民族英雄的光輝。

又比如一項發明,使本民族受益,或為本民族爭光;一項為世界做出貢獻的學說,以及為本民族爭光的行為者,都可以稱為民族英雄。如當代中國的民族英雄錢學森鄧稼先等。

查閱詞典民族這個詞有如下的意思:

1、指歷史上形成的、處於不同社會發展階級的各種人的共同體;

2、特指具有同種語言、共同地域、共同經濟生活以及表現於共同文化的上的共同心理素質的人的的共同體;

民族英雄:捍衛本民族的獨立、自由和利益,在抗擊外來侵略的鬥爭中表現無比英勇的人。

民族英雄列表

管仲、蒙恬、李廣、衛青、霍去病、趙充國、陳湯、馬援、班超、冉閔、祖逖、謝玄、檀道濟、陳慶之、李靖、薛禮、蘇烈、徐世績、高仙芝、郭子儀、楊業、狄青、曹瑋、李繼隆、种師道、宗澤、岳飛、韓世忠、吳階、劉錡、李顯忠、虞允文、辛棄疾、畢再遇、孟珙、余玠、王堅、張珏、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徐達、常遇春、馮勝、傅友德、于謙、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孫承宗、袁可立、沈有容、鄧子龍、李成梁、熊廷弼、袁崇煥、盧象升、史可法、閻應元、何騰蛟、夏完淳、張煌言、李定國、鄭成功、林則徐、劉永福、劉銘傳、鄧世昌、馮子材、孫中山、節振國、趙尚志、張自忠、馬占山、楊靖宇。

代表人物

兩漢霍去病

霍去病:西漢名將(前140-前117),漢族,軍事家。河東郡平陽縣(今山西臨汾西南)人。漢代名將衛青的外甥,好騎射。善於長途奔襲。經典之戰:決戰漠北。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漢武帝任為驃姚校尉 ,隨衛青擊匈奴於漠南(今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南),以800人殲2000餘人,受封冠軍侯。元狩二年(前121)封為驃騎將軍。於春、夏兩次率兵出擊占據河西(今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地區的匈奴部,殲4萬餘人。同年秋,奉命迎接率眾降漢的匈奴渾邪王,在部分降眾變亂的緊急關頭,率部馳入匈奴軍中,斬殺變亂者,穩定了局勢,渾邪王得以率4萬餘眾歸漢。從此,漢朝控制了河西地區,打通了西域道路。四年夏,與衛青各率5萬騎過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進擊匈奴。霍去病擊敗左賢王部後,乘勝追擊,深入2000餘里,殲7萬餘人。後升任大司馬,與衛青同掌兵權。他用兵靈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斷,每戰皆勝,深得武帝信任。留下了"匈奴未滅,何以家為"的千古名句。元狩六年(前117)病卒,年僅24歲。

魏晉南北朝

嶺南聖母冼夫人,高涼郡(今茂名市境內)人,生於梁代(公元512年前後)。她是南北朝時期嶺南地區俚人領袖,歷經梁、陳、隋三代,一生致力於維護祖國統一,協助朝廷剪除地方割據勢力;堅持民族團結,促進漢俚民族融合;堅決革除社會陋習,推動俚人社會的文明進程;協助朝廷治理嶺南,懲治貪官暴吏,極大地推動嶺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冼夫人以其巨大歷史功績,在全國乃至全世界都具有廣泛影響力,在廣東歷史文化版圖中更是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周恩來總理曾稱頌冼夫人為"中國巾幗英雄第一人"。

兩宋岳飛

岳飛字鵬舉,北宋崇寧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於相州湯陰縣永和鄉(今河南省湯陰縣程崗村)。紹興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毀和約南侵,岳飛奮起抗戰,岳家軍神勇無比,令金兵聞風喪膽。其大破金兵於蔡州、陳州、潁州,鄭州、西京、嵩州、許州、孟州、衛州、懷州、郾城、潁昌府等地,並在郾城大捷、潁昌府大決戰中粉碎了"拐子馬"、"鐵浮圖"不可戰勝的神話,朱仙鎮大捷更是威振敵膽、金兀朮嘆呼"撼山易、撼岳家軍難!" 正當岳飛所向披靡,抗金取得節節勝利之際,宋高宗於紹興十年七月十七日連下十二道金牌, 強令岳飛班師。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 秦檜為剪除和談障礙,指使万俟卨上章誣篾一貫主戰的岳飛"謀反",收買王俊作假證,十月將岳飛父子和部將張憲關進杭州大理寺。紹興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趙構秦檜以"莫須有"的謀反罪名,將岳飛父子和張憲誣害,岳飛寧死不屈,臨刑前揮筆寫下 "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個大字。

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閒,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明朝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辛丑科進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隨宣宗鎮壓漢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後,身為御史的于謙因數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頌聲滿道。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正統十一年(1446年),因進京覲見時不向王振獻媚送禮,遭其黨羽誣陷,下獄論死,後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復任。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京城空虛,滿朝恐慌,面臨靖康之恥之險,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進兵部尚書。代宗立,整飭兵備,調遣兩京和周邊的後背軍,部署要害,親自督戰,極大的鼓舞了士氣,親自率師列陣北京九門外,大破瓦剌之軍。加少保,總督軍務。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額森)以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英宗既歸,仍以和議難恃,擇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以安。其時朝野多事,乃獨運徵調,悉合機宜,號令明審,片紙行萬里外無不惕息。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自奉儉約,所居僅蔽風雨,但性固剛直,頗遭眾忌。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成化初,復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諡肅愍。萬曆中,改諡忠肅。有《于忠肅集》。《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于謙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