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工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民生工程 | |
---|---|
民生工程是政府堅持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保障公民基本權利,提高生活水平,重點關心弱勢群體,採取的一系列積極政策舉措。一句話,民生工程就是政府為民辦實事、辦好事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現代版「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1]
截至2019年9月,針對住房、醫養、托幼等領域民生短板,有關部門在加緊籌劃,研究建設一批惠及面廣的民生重大工程,大規模專項行動將接續展開。[2]
國家政策
2019年9月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要着眼補短板、惠民生、增後勁,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
2019年9月1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強調,要以民生需求為導向培育經濟新增長點,加大政府支持帶動社會力量投入,增加普惠優質的教育、醫療、養老、托幼等服務供給,尊重居民意願加大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力度,持續推進棚戶區改造,研究支持建設一批惠及面廣、補短板的民生重大工程。
2019年9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王蒙徽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將加快解決城鎮中低收入居民住房問題。要重點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的棚戶區和國有工礦區、林區、墾區的棚戶區,加大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工程進度。增加租賃住房有效供應,着力解決新市民等群體的住房問題。鼓勵人口流入量大、房價較高的大中城市,結合本地實際發展共有產權住房。
2019年9月29日,國家發改委等21部門聯合印發《促進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行動綱要(2019-2022年)》,提出將圍繞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實施優質醫療健康資源擴容工程、「互聯網+醫療健康」提升工程、健康產業集聚發展工程等十項重大工程。
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關於編報2020年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建議方案的通知,將重點儲備納入一批具有較強示範帶動作用、2020年能夠開工建設的家政、養老服務類產教融合實訓基地項目。國家發改委、教育部等6部門印發的《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也強調,支持產教融合重大項目建設。其中,家政、養老、托幼、健康等社會領域龍頭型企業,符合條件的優先納入建設培育範圍。[3]
發展方向
養老方面,下一步將把發展社區養老服務、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作為解決大城市養老難問題的重要民生工程。到2022年,力爭所有街道至少建有一個具備綜合功能的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國家發改委等部門還將開展普惠養老城企聯動專項行動,中央預算內投資重點支持「社區、醫養、學習、旅居」四類項目。進一步加大對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改擴建項目支持力度。
醫療領域,中央深改委審議通過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工作方案。下一步中國將推進國家醫學中心建設,將區域醫療機構資源進行整合。[4]
各地落實
江西
江西省提出,將實施學前教育補齊短板工程。到2022年,新建公辦幼兒園1000所,新建農村學校附設幼兒園400所。上海市則提出加強普惠性托育點建設,新增56個托育點中,大多依託公辦幼兒園開設,新增民辦托班價格將控制在3000元/月左右。[5]
山東
山東省提出,2019年年底前,省財政安排老舊小區改造補助資金2.3億元,帶動市縣財政、水氣暖專營公司投入13億元,吸引社會資本投入,改造全省老舊小區項目881個。貴州省提出,重點推動和支持老年人口較多、符合改造條件的老舊住宅小區施行加裝電梯項目。有條件的地方積極引導城鄉老年人家庭進行適老化改造。[6]
安徽
2006年底,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廣泛調研、深入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生活難、看病難、上學難」問題,啟動實施了十二項「民生工程」。
2007年,安徽省全面建立起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省年人均收入低於683元的130.9萬農村絕對貧困人口,全部納入保障範圍,年人均補助達到380元,農村特困群眾救助實現了向農村低保制度的轉變。2007年,全省45.7萬「五保」對象年人均供養標準提高到1200元。2007年,中央和省級補助7.2億元,投入農村飲水安全工程,惠及318.2萬餘人。血吸蟲流行區的青陽縣河西村興建了兩座供水池,清澈山泉引入家家戶戶,村民們改廚、改灶、改廁,紛紛建起沼氣池,創建生態新家園。
2007年,安徽省共有81個縣(市、區)建立了新農合制度,參合農民達3602萬人,參合率85.8%,當年籌資20.8億元,累計補償1000多萬人次。
在城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全面啟動。2007年,全省參保人數達421萬人。其中,合肥、蕪湖、馬鞍山被列入全國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試點城市。此外,全省規劃建設了300所鄉鎮衛生院,1000個村衛生室、67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333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總投入資金3.4億元。
對於重大傳染病病人,一套醫療救治和生活救助制度也已初步建立。2007年,全省共為1956名艾滋病人進行抗機會性感染治療,對1680名艾滋病病人提供抗病毒治療藥品和免費CD4檢測7335次,向4.7萬名結核病人提供免費化療、X攝片和痰檢,對6130名晚期血吸蟲病人提供免費救治。
從2007年起,安徽省計劃用兩年時間完成全省304萬平方米農村中小學D級危房改造任務。省政府同時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全力支持和配合農村中小學危改和校舍建設工作,能免收的行政性收費一律免收,服務性收費減半收取。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一項系統工程。2008年,安徽省委、省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提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在繼續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的同時,又新增實施六項民生工程。即: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建立高校和中職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制度;完善大中型水庫移民後期扶持政策;實施農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立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保障機制;實施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工程。十八項民生工程當年財政投入總規模約160多億元。
現實意義
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建設直擊民生痛點、難點,惠及面廣,既有托幼等領域的補短板,也有養老、醫療等社會服務體系的提質量。將有效提升中國公共服務體系保障和改善民生能力,更大程度釋放民生紅利。同時,通過增加服務供給,擴大社會服務消費,促進形成強大的國內消費市場。
在帶動有效投資方面,職業教育和托幼、醫療、養老等民生服務將成為重點領域。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8月末,各地已安排使用的新增專項債券資金中,用於棚改等保障性住房建設6238億元,用於科教文衛等民生領域526億元。
業內指出,民生重大工程建設將撬動巨大的投資空間。僅老舊改造方面,若按40平方米的人均住房面積初步計算,至少撬動約1.6萬億元的規模投資。
民生領域投資空間巨大已成為共識。加大民生投資力度,有助於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實現穩增長效果。
專項調查
2007年,安徽省實施十二項民生工程,針對部分群眾「上學難、看病難、生活難」等現實利益問題,建立起保障民生、改善民生的制度框架,直接惠及全省4000多萬城鄉居民。十二項民生工程,涉及解決「生活難」的有5項,解決「看病難」的有5項,解決「入學難」的有2項,74%的資金直接補助到人。實施一年來,「民生工程」結出累累碩果。群眾得到的是實實在在的政策實惠。
安徽省統計局社情民意調查中心在全省17個市抽選了17000戶城鄉居民樣本,開展了「十二項民生工程社會公眾評價情況」專項調查,結果顯示,十二項民生工程群眾滿意度達88.6%。以人為本的施政方針,真金白銀的「惠民」工程,贏得了老百姓的高度肯定。
調查表明,其中對「全面消除農村中小學危房」的政策實施結果滿意度最高,達93.4%;對「全面實施城鄉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和「逐步建立重大傳染病病人醫療救治和生活救助保障機制」的滿意度也在90%以上,分別達92.4%和91.4%;最低的項目「探索建立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滿意度達到81.8%。
「上學難」和「看病難」,是群眾關心的兩個重點。教育的民生工程,讓百姓得到較大實惠,而在加強城鎮醫療保障上,還有待繼續努力,實現「病有所醫」。
調查顯示,無論是整體的綜合評價,還是對單項民生工程的認識,農村居民滿意度普遍高於城市居民。原因不難理解,民生工程雖然帶來同樣的政策收益,但城市居民收入明顯高於農村,惠民政策的槓桿,對改善生活的效應有別,百姓的感受自然也就不同。
17000名被調查居民中,年齡越大,對民生工程滿意度越高。60歲以上被調查者對民生工程的政策實施結果綜合滿意度為91.7%,高出18歲至29歲被調查者的8.7個百分點,顯示出老年人對社會保障的要求更迫切;此外,收入在2000元以下者,對民生工程宣傳組織的滿意度,普遍高於收入在4000元以上較高者。多數民生工程的「陽光」,直接照耀低收入階層,在實施過程中,各級政府做了大量細緻的工作,使中低收入者親身感受到政府公共服務方式的轉變,產生了較高的滿意度。
任何一項惠民政策,只有真正落實無偏差,才能實現它惠民的初衷。因此,必須加強民生工程實施過程的監督,確保政策落實不走樣和政策執行的公平。
湖南把「精準扶貧」作為重大政治任務,首要民生工程,頭等大事來抓
參考文獻
- ↑ 縣民生工程督查組到慎城鎮檢查指導民生工程進展情況. [2019-10-14].
- ↑ 着力補短板 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將啟. [2019-10-14].
- ↑ 抓緊編報2020年教育現代化推進工程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建議方案. [2019-10-14].
- ↑ 着力補短板 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將啟. [2019-10-14].
- ↑ 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將啟 業內撬動巨大投資空間. [2019-10-14].
- ↑ 着力補短板 新一批民生重大工程將啟. [2019-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