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氣排球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氣排球

氣排球運動是一項集運動、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群眾性體育項目,作為一項新的體育運動項目,如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老年朋友的青睞。其打法和記分方法與競技排球基本相同。

氣排球由軟塑料製成。比賽用球重約120克, 比普通排球輕100-150克;圓周74--76厘米,比普通排球圓周長15-18厘米。

基本內容

中文名:氣排球

球重:120克

參賽隊員:5人

適合人群:男女老少皆宜

體育項目:群眾性體育項目

圓周:74--76厘米

顏色:黃、藍、白三色

規則:《氣排球競賽規則》

簡介

排球運動對於中國人來說並不陌生,但競技排球終究對技術和參賽選手的各項素質要求非常之高,在平民百姓中推廣普及有着一定的難度。

氣排球是我國土生土長的一項群眾性排球活動。1984年,呼和浩特鐵路局集寧分局為了開展老年人體育活動,在沒有規則限制的情況下,組織離退休職工用氣球在排球場上打着玩兒。由於氣球過輕且易爆,他們將兩個氣球套在一起打,最後又改用兒童軟塑球。隨後又參照6人排球規則制了簡單的比賽規則,並將這種活動形式取名為「氣排球」。

氣排球運動是一項集運動、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群眾性體育項目,作為一項新的體育運動項目,如今已經受到越來越多老年朋友的青睞。氣排球運動可是純粹的「中國製造」。氣排球作為全國老年體協的五大競技項目之一,自從中國火車頭老年體協首先推出該項目以來,先後在浙江、福建、上海、江蘇、湖南、廣西、重慶等地得到了很好的推廣,打球健身的老年人越來越多。尤其以廣西最為普及。

氣排球由於運動適量、不激烈,男女都可以混合進場參與,適合各個年齡層次的人進行強身健體活動。

歷史

1985年9月,靈川縣成立了老年人體育協會,龔藝任協會副秘書長,負責全縣老年人體育活動的組織工作。他看到在老年人體育室里,老人除了下棋就是打牌,沒有什麼運動項目,心裡非常着急。後來,他組織開展了一些籃球、排球、乒乓球比賽,但老年人普遍反映運動量過大,體力吃不消。「要是發明一些專門適合老年人的體育運動就好了。」龔藝想。

1986年11月,龔藝在電視上看到一個老年人吹雞毛比賽的節目,他突發靈感:能不能用汽球代替排球,進行類似排球的運動呢?他立即找出當年參軍時用過的氣枕頭,吹起氣在房間裡拋來拋去,居然感覺還不錯。他非常興奮,第二天就到桂林買回了4個塑料袋,吹起氣,請妻子當助手配合他在家裡練習。

龔藝把這項運動稱為「汽排球」,並拿到縣體委請當時的政協主席、老體協主席袁定安等領導帶頭練習。通過1個多月的練習、摸索,他們發現,這種球質軟、富有彈性、手感舒適、難度不大、運動量不大又不易傷人的「汽排球」,非常適合老年人和婦女活動,於是向外界推廣。龔藝還給這項運動編了一套「順口溜」:跑一跑,跳一跳,樂一樂,笑一笑,汗水冒一冒,回家洗個澡,晚上睡好覺。

1987年元月,龔藝取得縣領導的支持,開展了靈川縣首屆老年人「汽排球」迎春比賽。首屆比賽引來熱烈反響,37支隊伍參與了角逐。當年的「三八」、「五一」、「五四」等節假日,該縣都舉行了全縣性的「汽排球」比賽,此後,這一運動項目在全縣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

當時的「汽排球」後來怎麼變成「氣排球」了呢?龔藝回憶說,現任靈川縣教育局局長秦榮明,當時正在廣西師範大學體育系讀書,聽說這項運動後通過採訪他,寫出了一篇關於氣排球的畢業論文,並與他商量將「汽」改成了「氣」。

特點

球質軟。富有彈性,手感舒適,不易傷人。

球體大。圓周為80~83厘米;重量輕約100~120克,在空中飄遊緩慢、容易控制。適合於老年人的眼、手、腳的節奏。

球網低。男高2.10米,女高1.90米。打球時可減少跳躍,運動安全。

場地小。全場長13.4米,寬6.1米,室內外均可開展活動。

運動量適宜。氣排球活動有跑、跳、蹲、轉身,使腦、眼、手、腰、腳等都運動,但活動量不大,有利於健身強體。

集體性極強。必須協調配合,有利於團結奮進和展現高尚的道德風範。

規則寬。人體任何部位觸球都可以。有時候為了救球,手來不及的情況下,可以用腳踢。只要按規則要求,將球打到對方場內地面上空為有效。

氣排球好學易懂,老年朋友不妨一試。

比賽規則

  • 隊員

1.每隊最多可有8名隊員,隊員上衣必須有號碼,應由1號至8號。身前號碼10厘米見方,身後號碼15厘米見方。場上隊長應在上衣胸前有一明顯標誌。

2.教練員和隊員應了解並遵守規則,以良好的體育道德作風服從裁判員的判定。如有疑問只有場上隊長可向裁判員請求解釋,教練員不得對判定提問異議或要求解釋。

3.教練員和隊員必須尊重裁判和對方隊員,不得以任何行為影響裁判的判斷。不得以任何行動和表現去拖延死球時間或被認為有意延誤比賽。

  • 進行

1.隊員場上位置:雙方隊員各分為前排三名,後排二名。前排左邊為4號位,中間為3號位,右邊為2號位,後排左邊為5號位,右邊為1號位。每局比賽開始、場上隊員必須近位置表排定的次序站位,在該局中不得調換。在新的一局、每個隊上場隊員的位置可重新安排。

2.暫停:每局比賽中,每個隊可請求2次暫停,每次暫停時間為1分鐘。只有成死球時經教練員或場上隊長向第二或第一裁判員請求後才准予暫停。第一裁判員鳴哨後,比賽應立即繼續進行。某隊請求第三次暫停,應予拒絕、並提出警告。第一裁判員已鳴哨發球,隊員尚未將球發出或與鳴哨的同時請求暫停,均應拒絕,如第二裁判員在此時間錯誤鳴哨允許暫停,第一裁判員也不得同意,應再次鳴哨發球。

3.換人: 每局每隊最多可替換6人次,一下一上為1人次。某隊換人時應由教練員或場上隊長在死球時向第二或第一裁判員提出要求、並說明替換人數和隊員的號碼。裁判員准許換人時,上場隊員應已做好準備並從前場區上下場,如隊員未做好準備,則判罰該隊一次暫停。

  • 成績計算

1.得分:只有發球隊勝一球時,才得1分,決勝局則不論發球隊或接發球隊勝一球即得1分。

2.勝一局:某隊先得15分並超出對方2分時,或雙方得分成16:16時誰先得1分成17:16時,則該隊勝一局。決勝局誰贏得15分並超出對方2分時,即算該隊獲勝。

3.規定比賽時間5分鐘後仍不到場者,作棄權處理,對方則以每局15:0的比分和2:0的比局取勝。各隊無正當理由不得無故棄權和罷賽。否則,取消該隊三年內參加公司體育競賽資格。

  • 動作和犯規

1.發球

(1)發球隊勝一球或接發球隊取得發球權時,該隊隊員必須按順時針方向輪轉一個位置,由輪轉到1號位的隊員發球,如沒有按發球次序輪轉發球,則為輪轉錯誤,必須立即糾正,並判失去發球權。

(2)發球隊員必須在第一裁判員鳴哨發球後8秒鐘內將球發出,球被拋出發球隊員未擊球,球也未觸及發球隊員而落地,允許繼續發球。

(3)發球隊的隊員不得以任何方式阻擋對方觀察發球隊員和球的飛行路線。

(4)發球時判斷隊員的位置錯誤,應以隊員身體着地部分為依據,在發球隊員擊球的一剎那,球未擊出前,同排隊員的站位不得左右超越或平行,前後排隊員不得前後超越或平行。即4號位隊員不得站在3、2位隊員的右邊,2號隊員不得站在2、3、4位隊員的前面或平行。否則,應判失球權或對方得分。發球隊員與本方5號位隊員不受站位的限制。

(5)發球觸網算違例,發球和比賽過程中球觸頂按違例處理。

2.擊球 隊員擊球時,有意或無意把球接住停在手中或用雙臂將球夾住停留時間較長或用手將球順勢沖至停留時間較長再將球送出,判擊球犯規。隊員身體任何部位連續觸球多於一次,則判連擊犯規(攔網除外)

3.過中線和觸網 比賽進行中,隊員踏越中線,應判過中線犯規,隊員身體任何部位觸及球網,判觸網犯規,因對方擊球入網而使網觸及本方隊員時,不算觸網犯規。

4.進攻性擊球(仔細看這一點,這是明顯與硬排球運動不同,看下面圖A)

氣排球扣球(圖A) 氣排球扣球(圖A) (1)隊員在後場區可以對任何高度的球做進攻性擊球,但在起跳時不得踏及或踏越限制線,否則即為違例犯規。

(2)隊員有前場區,採用攻擊力強的扣、抹、壓吊動作,將高於球網上沿的球擊入對區、則判犯規。如採用攻擊力小的傳、頂、挑的動作,擊球的底部或下半部,使球具有一定向上的弧度過網不算犯規。

(3)隊員有前場區,對低於球網上沿的球,可用任何擊球動作將球擊入對區。[1]

5.攔網與過網

(1)後排兩名隊員不得攔網。如有參加攔網並起到攔網作用時應判犯規。

(2)攔網不算一次擊球,還可再擊球一次。

(3)不得攔對方的發球和對方隊員進入前場區直接擊過網的球,只允許攔對方隊員在後場區直接擊過網的球。

(4)甲方隊員完成直接向對方擊球前,乙方的手觸及甲方地區上空的球時,應判乙方隊員過網犯規。

動作要點

兩腳左右開立稍比肩寬,兩腳尖稍內收,兩膝彎曲成半蹲。腳跟稍提起,身體重心稍靠前,兩臂放鬆,自然彎曲,雙手置於腹前。兩眼注視來球,兩腳始終保持微動放鬆。

準備姿勢:看清來球,迅速移動倒球的落點,對正來球,兩腳左右開立,約同肩寬,左腳稍前,右腳腳跟稍提起,兩膝微屈,上體稍前傾,兩臂彎曲置於胸前,兩肘自然下垂,兩手成傳球手形,眼睛注視來球方向。

手型:當手觸球時,手腕稍後仰,兩手自然張開,手指微屈成半球狀。兩拇指相對成「一」字形或「八」字形,兩拇指間的距離不能過大,以防漏球。

擊球點:擊球點在前額上方約一球左右。

球觸手的部位:拇指外側,食指全部,中指的二三指節,無名指第三指節和小指第三指節的半個指節。簡稱為「3、2、1、半和拇指外側」。

擊球部位:後中下部

用力順序:蹬腿、展腹、伸臂最後用手指手腕的彈力將球向前上方傳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