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管炎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氣管炎丸,散寒鎮咳,祛痰定喘。用於外感風寒引起的咳嗽,氣促哮喘,喉中發癢,痰涎壅盛,胸膈滿悶,老年痰喘。
中成藥介紹
中成藥具體是指以中藥材為原料藥,在中醫傳統理論的指導下,遵照一定的處方、生產技術工藝和質量標準,生產的複方製劑或提取加工精緻而成的一種中藥新型劑型。
處方來源:歷史的文獻記錄、民間驗方、新研製。[1]
特 點:具有組方嚴謹、療效確切、毒副作用相對較小、攜帶使用方便等特點。而且省去了煎劑煎煮的過程,能夠應急使用,也減少了中藥的異味和甘苦。
常見的劑型:注射劑、口服液體劑型(溶液型、混懸劑、乳劑)、口服固體劑型(散劑、膠囊劑、片劑、丸劑)[2]
服用中成藥請詳細閱讀說明書或諮詢相關醫師。
藥品詳情
主要成分
麻黃、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蜜炙)、前胡、白前、百部(蜜炙)、紫菀、款冬花(蜜炙)、蛤殼(煅)、葶藶子、化橘紅(鹽水炙)、桔梗、茯苓、半夏曲(炒)、遠志(去心炒焦)、旋覆花、浮海石(煅)、紫蘇子(炒)、黨參、大棗、五味子(醋炙)、桂枝(炒)、薤白、白芍(酒炙)、桑葉、射干、黃芩、青黛、蒲公英。輔料為生薑汁、枇杷葉膏、包衣用滑石粉。
性 狀
為白色光亮的濃縮水丸,除去外衣後顯灰綠色;味微苦。
方 解
方中麻黃髮汗散寒、宣肺平喘。石膏可以止咳平喘,屬大寒藥物;去皮炒過的苦杏仁主治咳嗽氣喘,胸滿痰多;前胡可以散風清熱,降氣化痰;經過炮製後的白前主治肺實喘滿,咳嗽,多痰。另外再加上百部(蜜炙)、紫菀、葶藶子、黃芩、遠志(去心炒焦)、炙甘草等三十三味中藥共奏散寒鎮咳,祛痰定喘的功效。[3]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0粒,一日2次。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禁 忌
孕婦禁用。
儲 存
密封,置陰涼處。
注意事項
- 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
- 高血壓、心臟病患者及脾胃虛寒泄瀉者慎服。有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有支氣管擴張、肺膿瘍、肺心病、肺結核患者出現咳嗽時應去醫院就診。
- 服藥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 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兒童、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 對該藥品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 該藥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 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 請將該藥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 如正在使用其他藥品,使用該藥品前請諮詢醫師或藥師。[4]
運動員慎用。
附 注
此藥品圖只具有藥品名稱功能,不具有其他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