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趣(楊文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氣趣》是中國當代作家楊文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氣趣
寰宇茫茫,生物吐納,有一種有形無形而存在的東西,中國古人稱之為氣。
氣在中國哲學範疇系統中,是一個重要的範疇,中國哲學發展史上各家各派共同使用,具有多方面、多層次的涵義:殷至春秋,氣為雲氣、陰陽之氣和沖氣;戰國時期,氣為浩然之氣和精氣;秦漢時期,氣為雲氣、自然之氣;魏晉南北朝時,氣為有無之氣;隋唐時期,氣為佛、道之氣;兩宋時期,氣為理之氣;元明時期,氣為良知流行之氣;明清之際,氣為氤氳之本原或實體;近代,氣為光、電、質點。綜合諸意,可以作這樣幾個方面的理解:氣是自然萬物的本原和本體,是客觀存在的質料或元素,是具有動態功能的客觀實體,是充塞宇宙的物質媒介或媒體,是人性命,是道德境界。從中可見,氣範疇具有時代性和民族性,氣的內涵包括物質現象和精神現象、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既是客觀存在的實體,又是主體的道德精神。氣範疇的這種包容性,儘管留給人們以極大的解釋餘地,可以把各方面的意思放入氣中,借氣來發揮自己的思想,使氣的內涵包羅萬象。換個角度講,氣的內涵缺乏明確的含義,具有模糊性、非規則性、非邏輯性。進入這個領域,門派林立,眾說紛紜,真像亂麻一團,理清頭緒真不容易。本文的益趣僅在於調節人體氣息和過程的氣功之氣,別的不敢涉及。
我對氣功情有獨鍾,不為一些邪教肖小們的所為而動搖。1989年在中央黨校學習時,開始認識和習練氣功,也發表過十多篇研究論文,雖練習斷斷續續,但至今堅信不疑。我國氣功源遠流長,《周易》一書中已可找到古代習靜養氣的淵源,《老子》、《莊子》等書中有許多章句反映了氣功修煉的內容。「氣功」一詞最早見晉代許遜《淨明宗教錄》中有「氣功闡微」之語。我們現代所稱的「氣功」,實際上概括了古代吐納、導引、服氣(食氣)、胎息、行氣、練內丹、禪定、止觀等不同的稱謂和方法。人們對氣功的定義不一,概括有:是一種以培養元氣為主的自我鍛煉方法;是一種很好的醫療體育鍛煉方法;是一種自我生物回授法,即在生理健康的物質基礎上主動調節自我的意識精神,使之恢復自然狀態。
氣功在我國幾千年的流傳過程中,大致形成了醫、道、釋、儒、武五大流派,各有自己的不同風格和特點:醫家以防病治病為己任;道家主要修煉精、氣、神,以冀長生;釋家主張清淨養性,求精神之超脫而輕於修命;儒家則以正養氣為要務;武術家則練筋骨以壯力,以強身禦敵為主。由於五家縱橫交叉,互相滲透,再加上調氣、調心、調身的方法差異及傳授不同,使各種流派的功法更加難數。這些功法,若從形式劃分,則可分靜功、動功及靜動功;若從呼吸方法分,則可分氣息內功與聲息氣功;若從功用上分,則可分用於健身的強壯功和偏重於治療的保健功等等。
我個人認為,不管氣功理論如何繁雜深奧,氣功學要害是實踐學,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你才有可能了解它、認識它、掌握和應用它。求人不如求己,世界上最高明最好的醫生是自己。舉一個親身經歷的事:今年五月份,我岳父大人因病住院,醫生診斷為因丙肝引起肝硬化、腹水,住了二十多天院後,病情惡化,大口吐血,醫生講一半天之內人就會出問題。鑑於當地風俗,子女們只好把老人拉回家中打吊瓶,等待悲痛的時刻。誰知打了四天吊瓶,老人仍沒有大去跡象,期間還請老中醫來號脈,說「典型絕脈,在等時辰」。岳父大人只是昏睡不醒。再請醫生診斷,醫生講,九十二歲的高齡,恢復是不可能的,打吊瓶只是在延續着老人痛苦的生命。子女們反覆討論,最後停藥,讓老人少受點罪。誰知道停藥八天,老人沒吃沒喝,反倒腹中積水不見了,慢慢的眼睛睜開一會,有時還清醒一會。子女們大喜過望,又請來醫生,又開始用藥,半個月過後,老人家逐漸能喝點吃點說點,並日漸好轉。這不能說創造了一個生命奇蹟,最起碼是唱響了一曲生命的讚歌。
岳父大人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全靠自身調節,獲得寶貴生命]的延續。而氣功習練是人們主動、自覺的自身調節,更能調動人體潛能,使身體強健,生命輝煌。從來就沒有神仙皇帝,更沒有救世主。別人能為你解決的事情,原本就不是你自己的,任何時候,自己的一切還得靠自己。
中醫學認為,氣是構成宇宙的最根本物質,是流動着的世界三要素「信息、能量、物質」混合統一體。不論是先天精氣,還是後天水谷之氣;不論是元氣、宗氣、營氣、衛氣、還是臟腑經略之氣,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最基本物質。自己的氣自己養,自己的功自己練,自己的命運自己說了算。
悠悠萬事,惟此為大。[1]
作者簡介
楊文禮,陝西志丹人,陝西省委黨校退休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