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下兵馬俑博物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下兵馬俑博物館位於江蘇徐州市雲龍區兵馬俑路1號漢文化景區內,是國內首座水下兵馬俑博物館(濱水區)。博物館坐落在獅子潭中,其外觀由東西兩座為覆斗型的灰色建築物構成。博物館共有兩個組成部分,西廳展示俑坑發掘原貌,東廳為中國古代騎兵軍團介紹,並陳列漢代騎兵俑軍陣場景。

中文名稱 水下兵馬俑博物館

外文名稱 Underwater Terracotta Army Museum

類 別 歷史博物館

地 點 徐州市雲龍區兵馬俑路1號漢文化景區內

竣工時間 2006年4月30日

開放時間 9:00-17:00

館藏精品 漢兵馬俑

票 價 80元/人

建議遊玩時長 90-120分鐘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宜

建築布局

水下兵馬俑博物館隸屬於徐州漢文化景區,與徐州漢兵馬俑博物館、漢畫長廊和1995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之首的獅子山楚王陵,並稱為「兩漢三絕」(三絕:兵馬俑、漢壁畫和漢王陵)。該館方案由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祁斌設計;施工圖由徐州市第二建築設計院設計,項目負責人袁野,結構專業負責人馬力。上海市園林工程有限公司負責施工。水下兵馬俑博物館棧道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進出口兩側的獅子潭的岸邊用石料、木材進行鋪裝。整個建築外觀簡約純淨,古韻幽雅。 水下兵馬俑博物館位於徐州漢文化景區的獅子潭內,在曾被水淹沒的騎兵俑坑和馬俑坑的原址上建成,展出了復原的俑坑和精心修復的兵馬俑。博物館共有兩個組成部分,西廳展示俑坑發掘原貌,東廳為中國古代騎兵軍團介紹,並陳列漢代騎兵俑軍陣場景。徐州水下兵馬俑博物館於2010年榮獲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創作大獎。

館藏文物

兵馬俑坑計有東西向步兵俑坑3條,間距5米,各長28米。坑口寬2.2米,底寬1.1~1.4米,深0.4~1.1米;南北向警衛俑坑一條,位於3條步兵俑坑之東約 5.5米,坑長26米,寬1米,深0.15~0.40米;騎兵和戰車坑兩條,位於3條東西俑坑之西北125米,其一於1981年損壞,其二東西長12.5米,寬 3.5米,深0.4~0.6米。俑坑距現地24米餘。已發掘兩條步兵俑坑和警衛俑坑,兩條步兵俑坑東端皆遭不同程度的破壞,現存陶俑2393件,其中一號坑1016件,二號坑1377件。俑皆陶土燒制,青灰色,計有馬 4匹,官吏俑1件,余為甲冑俑、跪坐俑、盔甲俑、髮辮俑、髮髻俑、弓弩手俑及持長械俑等。俑身塗粉,局部繪朱。從形制、質地、服飾等特點分析,為公元前1世紀作品,約當西漢景、武之際。漢兵馬俑原是距今2150多年前的西漢楚國的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陪葬品。從製作工藝上講,兵馬俑是用模子製作出來再經二次加工塑造成的,大小差不多,但是,如果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的表情千姿百態,各不相同。它們當中的昂着,張着嘴,仰着身子,仿佛是一位性格粗獷、情不自禁地在嚎啕大哭,身邊的兩位一個探過頭來,一個側過臉來像是在安慰勸說正在嚎哭的人;有的則是低着關、皺着眉,嘴角向下撇,顯出性格內向,默不作聲的悲鬱神情,這與整體莊嚴肅穆的軍隊主題是相吻合的。漢兵馬俑在繼承了秦俑風格的基礎上加以發展,由寫實轉變為寫意,它不注重人物線條的比例是否準確,而側重於人物的內心世界和精神風貌。

發展歷史

1985年,考古工作者在獅子山楚王陵以西發現有6條兵馬俑陪葬坑,分成南、北兩組軍陣[1] [Please purchase a license if using PhraseExpress for non-personal tasks] 。而位於北側的兩條騎兵俑坑自1987年發掘之後,一直淹沒於潭水之中。為將徐州漢兵馬俑坑跨越全貌完整地展示給世人,2005年徐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在兩條騎兵俑坑原址上興建水下兵馬俑陳列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