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水面艦艇部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水面艦艇部隊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中文名稱: 水面艦艇部隊

外文名稱: Surface ship unit

水面艦艇部隊海軍中在水面遂行作戰任務的兵種。有的國家稱水面部隊或水面兵力。包括水面戰鬥艦艇部隊和勤務艦船部隊。海軍的基本作戰兵力。[1]

主要任務

具有反艦、反潛、防空、水雷戰和對岸攻擊等作戰能力,能單獨或在其他軍種、兵種部隊協同下,完成海上戰役戰鬥任務,有的還可以執行戰略性戰役任務。主要用於攻擊敵方海上兵力和岸上目標,支援登陸、抗登陸作戰,保護或破擊海上交通線,進行海上封鎖、反封鎖作戰,海上運送作戰兵力與物資,參加奪取制海權海洋制空權的鬥爭等。平時,除保衛海疆外,還根據國家政治、經濟和外交政策,保衛大陸架專屬經濟區,保衛和參加海上科學試驗與調查作業、開發海洋資源,維護國家海洋權益。有的國家還將水面艦艇部隊派駐他國基地或進入他國海域游弋,炫耀武力或進行軍事干涉。

種類

現代水面艦艇部隊,各國艦艇種類、編制規模差異很大。有的國家海軍水面艦艇部隊擁有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大中型艦艇,總數達數百艘;有的國家海軍僅有幾艘小型巡邏艦艇。戰鬥艦艇部隊,按艦種區分,有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艇、布雷艦艇、掃雷艦艇、登陸艦艇、獵潛艦艇、導彈艇魚雷艇等部隊。勤務艦船部隊,主要有偵察船、通信船、海道測量船、海洋調查船、拖船、工程船、防險救生船、破冰船、醫院船、訓練艦船、修理艦船、補給艦船、運輸艦船及其他專用艦船等。水面艦艇部隊的編組,通常分為艦種編組(行政編組)、任務編組(作戰編組)。艦種編組,由戰術技術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艦艇編為艦艇總隊、支隊、大隊和中隊等編制序列,實行統一領導和管理。任務編組,在遂行海上駐巡、作戰或其他任務時,根據任務的性質、參與艦艇種類和數量等,從艦種編組部隊中抽調艦艇或建制單位,參加海軍諸兵種組成的特混艦隊、分艦隊或其他形式的任務編隊;在一定條件下,也可單獨組成任務編隊。海軍組織諸兵種合同作戰時,通常以水面艦艇部隊為基礎,設專門指揮艦(旗艦),或在某艘水面艦艇上開設海上指揮所。參與執行某項任務編組的水面艦艇部隊,任務結束後歸建。美國海軍艦艇部隊編有艦隊,艦隊設有水面艦艇部隊司令部,統轄所屬水面艦艇部隊。其艦種編組,統一編為各艦種大隊或中隊;任務編組分為作戰艦隊、特混大隊、特混中隊、特混分隊和特混小隊。

美國航空母艦則屬於艦隊航空兵部隊建制,根據任務需要,配屬作戰艦隊。海軍水面艦艇部隊,艦種編組為總隊、支隊、大隊等;任務編組通常分別以航空母艦、巡洋艦或驅逐艦為核心,並配有其他水面艦艇為護衛兵力組成編隊。日本海上自衛隊,以驅逐艦部隊為主,編成護衛艦隊,隸屬聯合艦隊,下轄護衛隊群和隊,作為其海上防衛的主力。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水面艦艇部隊的編組形式,通常是在艦隊下直轄艦種大隊或中隊。

發展歷史

世界上自有海軍、艦隊以來,就有水面艦艇部隊。隨着海軍裝備的改進,海戰規模的擴展和樣式的變化,水面艦艇部隊加快了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英、法、俄、意、德、奧等國的海軍,就擁有戰列艦、戰列巡洋艦、巡洋艦、驅逐艦等部隊,大戰期間這些戰鬥艦艇部隊在海戰中起主導作用。海戰時,通常由單一艦種的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或2-3個艦種組成編隊,成單縱隊或複列縱隊,進行列陣對抗,直至1916年日德蘭海戰後,才宣告了這種簡單的艦隊列陣對抗的海戰樣式的終結。戰後,一些國家海軍繼續發展戰列艦、巡洋艦和驅逐艦等水面艦艇部隊。

20世紀20-30年代,英、美、日、法等國建成第一批航空母艦,編入水面艦艇部隊。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美、日等國海軍競相發展航空母艦,並在海戰中廣泛使用,戰列艦攻防能力逐漸喪失優勢,失去原有主力艦地位,從1942年珊瑚海海戰起,戰列艦被航空母艦取代。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等水面艦艇部隊仍發揮重要作用。由於反潛戰、水雷戰和登陸作戰的需要,反潛艦艇、掃布雷艦艇和兩棲作戰艦艇等在一些國家的水面艦艇部隊中也發展很快。戰後,許多國家將戰列艦先後封存,不再新建。有些國家對巡洋艦的發展也持慎重態度,一度很少建造。有些國家不再專門建造布雷艦艇,多數國家的反潛艦艇、掃布雷艦艇、登陸艦艇等部隊都有新的發展。

50年代末,蘇聯海軍首先建立導彈快艇部隊。其後,許多國家海軍相繼組建導彈快艇部隊,與此同時水翼快艇、氣墊快艇、氣墊登陸艇等也陸續編入水面作戰艦艇部隊。勤務艦船部隊艦船的類型和數量也有相應的發展。60-70年代,導彈艦艇在局部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70年代末,許多國家海軍的水面艦艇部隊逐步實現武器導彈化。

中國自清朝同治年間(1862-1874)開始建立近代海軍,至中華民國時期,艦隊主要由水面艦艇部隊組成。1949年4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組建海軍部隊時,水面艦艇部隊是當時唯一的海上兵力。同年11月,組建護衛艦大隊。此後,又陸續組建了登陸艦、掃雷艦、魚雷艇、獵潛艇、驅逐艦等部隊。至1955年底,水面艦艇部隊的艦艇種類逐步齊全,體制編制基本成型,武器技術裝備也有改善。隨着國家科學技術的發展、工業水平的提高和經濟實力的增強,20世紀60年代始,自行設計研製導彈艇、驅逐艦、護衛艦、登陸艦等新型艦艇,艦艇部隊有了迅速發展。70年代起,組建一批導彈快艇部隊和導彈驅逐艦部隊。80年代,重點發展護衛艦、驅逐艦等戰鬥艦艇部隊,掃雷艦、布雷艦、獵潛艦等戰鬥艦艇部隊也有較大發展。綜合補給船、遠洋打撈救生船、遠洋拖船、醫院船等大型勤務保障艦船陸續編配部隊。

2012年9月25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遼寧艦"交付人民解放軍,成為中國第一艘現代航空母艦。此後,各種新型艦艇不斷列裝部隊,水面艦艇部隊的艦種構成進一步完善,增強了整體作戰能力,為執行遠洋任務提供了條件。隨着信息技術隱身技術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單艦作戰探測區域和武器使用能力得到極大擴充,水面艦艇部隊的體制編制進一步完善,更加強調採取合成戰鬥群的編組形式,有的還將與潛艇部隊等組成相對固定的特遣編隊,由臨時編組向固定編組發展。

主要兵種

海軍中在水面遂行作戰任務的兵種,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艇、布雷艦、掃雷艦艇、登陸艦艇、獵潛艇、導彈艇、魚雷艇等戰鬥艦艇部隊和勤務艦船部隊的總稱。在有的國家簡稱水面部隊。主要任務是攻擊敵方海上兵力和岸上目標,支援登陸和抗登陸作戰,保護或破壞海上交通線,進行海上封鎖和反封鎖作戰等。通常按總隊、支隊、大隊、中隊的序列編制,有的以支隊為最小建制單位。一般由技術戰術性能相同的艦艇編成,也可由技術戰術性能不同的艦艇編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