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凍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永凍土是中國農業氣候學的一個名詞術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名詞解釋

永凍層(permafrost)又稱永久凍土或多年凍土層,是指持續多年凍結的土石層。可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每年夏季融化,冬季凍結,稱活動層,又稱冰融層;下層常年處在凍結狀態,稱永凍層或多年凍層。

凍土層的厚度從高緯到低緯逐漸減薄,以至完全消失。例如,北極的多年凍土厚達千米以上,年平均低溫為-15℃。永凍層的頂面接近地面。向南,趨近連續凍土的南界,多年凍土厚度減到100m以下,低溫為-5~-3℃,永凍層的頂面埋藏變深。大致北緯48°附近是多年凍土的南界,其處平均低溫接近0℃,凍土厚度僅1~2m。超過這一界限,就從連續凍土帶過渡到不連續凍土帶。後者由許多分散的凍土塊體組成,這種分散的凍土塊體稱為島狀凍土塊。中、低緯高山和高原地區的凍土層,主要受海拔高度的控制。一般來說,海拔越高,凍土層越厚,低溫也越低,永凍層頂的埋藏深度越小。土層的凍融變化是土木工程建設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處置不當將帶來嚴重後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