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嘉 (西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嘉皇帝晉懷帝司馬熾:字豐度晉武帝司馬炎第二十五子 ,晉惠帝司馬衷異母弟,母王媛姬,西晉第三位皇帝。 司馬熾初封豫章王,惠帝在位期間,被立為皇太弟。惠帝崩後,司馬熾被扶植為帝,改年號為「永嘉」。
永嘉
307年-313年四月
政權 西晉
君主 晉懷帝司馬熾
歷時 7年

永嘉(307年-313年四月)是西晉皇帝晉懷帝司馬熾的年號,共計7年。

永嘉七年四月晉懷帝死,晉愍帝司馬鄴即位,改元建興元年。

紀年

永嘉 元年 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六年 七年
公元 307年 308年 309年 310年 311年 312年 313年
干支 丁卯 戊辰 己巳 庚午 辛未 壬申 癸酉
成漢 晏平二年 三年 四年 五年 玉衡元年 二年 三年
前趙 元熙四年 五年
永鳳元年
二年
河瑞元年
二年
光興元年
二年
嘉平元年
二年 三年
永嘉之亂後,晉朝統治集團南遷至漢地南部,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中國北部地區則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永嘉之亂

永嘉之亂,是西晉後期匈奴軍攻破晉都、俘虜晉帝、最終使西晉滅亡的歷史事件。因該事件主要發生於晉懷帝永嘉年間(307-313年),故名。[1]

八王之亂後,西晉政權衰弱,經濟殘破,社會矛盾尖銳,內遷各族趁機起兵反晉。永興元年(304),南匈奴貴族劉淵左國城(今山西離石)起兵,建立漢政權。永嘉三年(309),南匈奴兩次進攻洛陽,被西晉擊退。永嘉五年(311),劉淵之子劉聰石勒王彌劉曜等率軍攻晉,在寧平城之戰中殲滅晉軍主力,殺晉太尉王衍及諸王公,隨即第三次進攻洛陽並將之攻破,俘獲晉懷帝,殺王公士民三萬餘人。建興四年(316), 劉曜又攻入長安,俘晉愍帝,西晉滅亡。[2]

「永嘉之亂」是使中國漢地在短暫的統一後再次由統一走向分裂的重大事件。永嘉之亂後,晉朝統治集團南遷至漢地南部,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東晉,史稱衣冠南渡。中國北部地區則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3][4]

參看

鏈接

參考文獻

  1. 《晉書·孝懷帝紀》:「永嘉五年春正月,帝密詔苟晞東海王越……三月戊午,詔下東海王越罪狀,告方鎮討之。以東征東大將軍苟晞為大將軍。丙子,東海王越薨。四月戊子,石勒追東海王越喪,及於東郡,將軍錢端戰死,軍潰,太尉王衍、吏部尚書劉望、廷尉諸葛銓、尚書鄭豫、武陵王澹等皆遇害,王公以下死者十餘萬人。」
  2. 《資治通鑑·晉紀三》:詔曰:「昔自漢末,四海分崩,刺史內親民事,外領兵馬。今天下為一,當韜戢干戈,刺史分職,皆如漢氏故事;悉去州郡兵,大郡置武吏百人,小郡五十人。」交州牧陶璜上言:「交、廣州西數千里,不賓屬者六萬餘戶,至於服從官役,才五千餘家。二州脣齒,唯兵是鎮。又,寧州諸夷,接據上流,水陸並通,州兵未宜約損,以示單虛。」僕射山濤亦言「不宜去州郡武備」。帝不聽。及永寧以後,盜賊群起,州郡無備,不能禽制,天下遂大亂,如濤所言。然其後刺史復兼兵民之政,州鎮愈重矣。
  3. 《資治通鑑·晉紀三》:漢、魏以來,羌、胡、鮮卑降者,多處之塞內諸郡。其後數因忿恨,殺害長吏,漸為民患。侍御史西河郭欽上疏曰:「戎狄強獷,歷古為患。魏初民少,西北諸郡,皆為戎居,內及京兆、魏郡、弘農,往往有之。今雖服從,若百年之後有風塵之警,胡騎自平陽、上黨不三日而至孟津,北地、西河、太原、馮翊、安定、上郡盡為狄庭矣。宜及平吳之威,謀臣猛將之略,漸徙內郡雜胡於邊地,峻四夷出入之防,明先王荒服之制,此萬世之長策也。」帝不聽。
  4. 《資治通鑑·晉紀九》:漢主聰使前軍大將軍呼延晏將兵二萬七千寇洛陽,比及河南,晉兵前後十二敗,死者三萬餘人。始安王曜、王彌、石勒皆引兵會之,未至,晏留輜重於張方故壘,癸未,先至洛陽,甲申,攻平昌門,丙戌,克之,遂焚東陽門及諸府寺。六月,丁亥朔,晏以外繼不至,俘掠而去。帝具舟於洛水,將東走,晏盡焚之。庚寅,荀藩及弟光祿大夫組奔轅。辛卯,王彌至宣陽門;壬辰,始安王曜至西明門;丁酉,王彌、呼延晏克宣陽門,入南宮,升太極前殿,縱兵大掠,悉收宮人、珍寶。帝出華林園門,欲奔長安,漢兵追執之,幽於端門。曜自西明門入屯武庫。戊戌,曜殺太子詮、吳孝王晏、竟陵王、右僕射曹馥、尚書閭丘沖、河南尹劉默等,士民死者三萬餘人。遂發掘諸陵,焚宮廟、官府皆盡。曜納惠帝羊皇后,遷帝及六璽於平陽。石勒引兵出轅,屯許昌。光祿大夫劉蕃、尚書盧志奔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