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定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定區是福建省龍巖市轄區,由原有的福建省永定縣縣改區而來閩粵交界的邊區,著名的革命老區。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央蘇區21個組成縣之一,也是福建省八大僑鄉和重點對台縣之一,是福建省重點旅遊縣和對外開放旅遊經濟區,同時又是福建省重點礦區,素有"烤煙之鄉"美稱。

永定區位於福建省西南部,西南界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東南界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與南靖縣。總面積2216.3平方千米。人口36.2658 萬人(2010年末)。通行閩西客家方言。

國務院近日正式批覆同意福建省調整龍巖市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國務院批覆同意撤銷永定縣,設立龍巖市永定區,以原永定縣的行政區域為永定區的行政區域,永定區人民政府駐鳳城鎮九一街西路2號。[1]

歷史沿革

永定,周時屬七閩地;秦時屬閩中郡。

漢初屬閩越國;三國時屬吳國的建安郡。

晉太康三年(282),永定治地屬晉安郡新羅縣,上隸揚州,元康元年(291)改隸江州(初治江西南昌,後移九江)。

南北朝宋泰始四年(468),屬晉平郡。梁天監(502~519)屬南安郡。陳武帝(557~559),永定屬閩州南安郡。

隋開皇九年(589),廢建安、南安二郡,改為泉州,大業初年,復為閩州。永定治地,屬泉州後隸閩州。

唐武德元年(618),屬建州。開元二十四年(736),開福撫二州山洞置汀州,轄新羅、長汀、黃連三縣,永定治地屬汀州新羅縣。天寶元年(742),改汀州為臨汀郡(乾元元年(758)復為汀州,入宋後仍稱臨汀郡),改新羅縣為龍巖縣,永定治地屬臨汀郡龍巖縣。大曆四年(769年),析龍巖的湖雷下堡置上杭場。唐大曆十二年(777)龍巖縣改隸漳州。上杭場脫離龍巖而直屬汀州。永定治地屬汀州上杭場(場治在今之永定縣湖雷鎮)。

五代十國後周顯德元年,即南唐保大十二年(954),徙上杭場於秇梓堡(今永定縣高陂鎮北山村)。永定隸屬依舊。

宋淳化五年(994),升上杭場為縣。至道二年(996),上杭縣治從秇堡遷白砂(現上杭縣境)。永定治地屬臨汀郡上杭縣。

元至元十五年(1278),汀州升格為路,至元十八年(1281),汀州路所屬6縣為元世祖忽必烈女兒魯國公主囊加真的封地。隸福建行中書省。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隸江西行中書省。至正十六年(1356),汀州復隸福建行中書省。永定治地屬汀州路上杭縣。

明洪武元年(1368),汀州路改稱汀州府,屬福建承宣布政司,永定治地隸於汀州府上杭縣。天順六年(1462),上杭縣勝運里爆發號稱"白眉"的農民起義,"破縣治、殺都閫"。後溪南里又爆發以鍾三、黎仲端為首的農民起義。成化十四年(1478),福建巡撫高明,以"去治遠"、"山僻人頑"、"地險民悍",必須"鎮撫化導"為由,會同福建承宣布政使司、福建都指揮司、福建提刑按察司上奏朝廷批准,析上杭縣溪南、金豐、豐田、太平、勝運等五里十九圖,設置永定縣,隸屬汀州府,直至清代未改變。建縣直至民國前期,地域、疆界均無改變。

民國2年(1913),廢府建制,屬西路道。民國3年,改西路道為汀漳道,屬汀漳道。民國5年廢道,直隸福建省。民國22年12月,"福建事變"後,屬龍汀省。民國23年7月,屬福建省第七行政督察區。民國24年至25年1月,屬第六行政督察區。民國25年4月,豐稔市劃歸上杭;合溪劃歸永定;走馬坑、凹下、下岐坑歸上杭;池溪、三壩以黃潭河為界,河東歸永定,河西歸上杭。民國26年4月,屬第七區。民國29年3月,峰市特種區、上杭縣洪山鄉和龍巖縣竹子爐劃歸永定。

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1927~1937年),1929年建立縣蘇維埃政府,於1930年歸屬閩西蘇維埃政府,下轄12個區,123個鄉,1323個村。1935年縣蘇改屬閩西南軍政委員會,後屬中共閩粵贛邊省委。1938年3月,轉入革命基點村活動。

1949年9月,成立縣人民民主政府,廢除民國時期的行政建制,轄9個區,屬第八專區。1950年1月,改縣人民民主政府為縣人民政府,所轄區數不變。1950年4月,第八專區改稱龍巖專區,隸龍巖專區。1951年2月,龍溪專區平和縣湖山鄉劃歸永定,增設湖山區,即第十區。1952年2月,增設岐東、堂溪2區。1956年6月,將12個區合併為1個縣屬鎮(鳳城鎮)、7個區。1957年4月,撤銷區建制,設1個鎮、36個鄉;12月,將上杭屬地合溪鄉洪教、溪南、武北劃歸永定。1958年2月,將高陂的悠遠(包括龍星、中聯、聯合3村)劃歸龍巖縣紅坊鄉;9月,全縣37個鄉鎮並為1個鎮、12個鄉;10月,建立人民公社體制,將13個鄉鎮改為13個人民公社。1959年12月,建立先鋒煙場。1960年,將13個公社並為9個;1961年調整為38個,其中除城關公社下轄的6個公社和峰市公社下轄的2個公社外,其餘30個公社歸屬於6個工委。1963年設省辦西溪農場。1965年3月,西溪公社併入西溪農場;同時撤銷工委,將38個公社、2個場並為25個公社、2個場。1970年龍巖專區改稱龍巖地區,隸龍巖地區。1970年12月,又並為15個公社、1個場,下轄222個生產大隊、2435個生產隊。1972年11月,恢復西溪農場。

1983年7月建立鳳城鎮。1984年5月,改坎市公社為坎市鎮;7月,恢復鄉鎮建制,西溪農場併入西溪鄉,設2個鎮、15個鄉、1個場;9月,金砂從城郊鄉劃出設鄉。1987年6月,下洋撤鄉建鎮;7月,虎崗從高陂劃出設鄉,大溪從湖坑劃出設鄉;至年底,全縣設3個鎮、17個鄉、1個場。1992年10月,撫市、高陂、湖雷先後撤鄉建鎮。1993年,湖坑撤鄉建鎮,培豐從坎市劃出設鄉,龍潭從撫市劃出設鄉,陳東從岐嶺劃出設鄉。1994年,培豐撤鄉建鎮。1996年11月,國務院批准龍巖撤地設市,屬龍巖市。1997年,龍潭撤鄉建鎮,高頭從古竹劃出設鄉。1998年9月,峰市撤鄉建鎮。至此,全縣設10個鎮、14個鄉。

2014年12月13日,撤銷永定縣,設立龍巖市永定區,以原永定縣的行政區域為永定區的行政區域,永定區人民政府駐鳳城鎮九一街西路2號。

行政區劃

2013年末,永定區轄10個鎮、14個鄉,共24個鄉級政區;有1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26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36個居民小組、3200個村民小組。[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永定區位於福建省龍巖市,北緯24°23"-25°06",東經116°25"-117°05"。面積2216.3平方千米。轄9鎮、15鄉東與本省南靖縣、平和縣接壤,南和廣東省大埔縣、梅州市相連,西與本省龍巖上杭縣交界,北和本省龍巖市毗鄰。區人民政府駐地在區境西南的鳳城鎮。區治距龍巖地區行政公署駐地龍巖市公路里程78公里,距省會福州市公路里程548公里(鐵路由龍巖市起至福州市515公里),距首都北京市3216公里(其中永定到龍巖公路78公里,龍巖到北京鐵路3138公里),距廈門市公路里程288公里、汕頭市公路里程250公里、深圳市公路里程627公里。

氣候

1988~2000年,全區年均氣溫為20.1℃。其中最高為1998年,平均氣溫為21℃,比常年偏高0.9℃;最低為1995年,平均氣溫為19.6℃,比常年偏低0.5℃。氣溫的月際變化明顯,一年之中7月份最熱(個別年份為6月或8月、9月),1月份最冷(個別年份為12月或2月)。極端最高氣溫為38.1℃(1989年7月14日),比1958年有氣象記錄以來(下同)最高氣溫39.2℃(1963年9月2日)低1.1℃;極端最低氣溫零下5.1℃(1999年12月23日),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低氣溫。

1988~2000年,全區年均降雨量為1663.8毫米。其中最多年份為1997年,達1967.3毫米,比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多年份1983年少512.5毫米;最少年份為1991年,僅1038.7毫米,為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少年份。大多數年份在1400~1800毫米之間。降雨量在年內分布是1~6月為遞增,6月達最高值,7月減少,8月又明顯增多。一年中大致可分為4個降雨季節:2~4月為春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23%~24%;5~6月為梅雨季,降雨量最多,占全年的32%~39%;7~9月為颱風季,降雨量占全年的28%~31%;10月至次年1月為秋冬季,降雨量占全年的10%~13%。個別年份降雨量分布較為特殊,如1996年8月7~9日,連續3天日均降雨量均超過100毫米,其中8日24小時降雨量為159.2毫米。

水文

永定水文站前身為羅潭水文站,原在湖雷鎮羅潭村橋子頭,設立於1958年1月,是省、地水文局垂直領導的基層單位,其任務為搜集永定河的水文資料。羅潭水文站控制永定河流域面積792平方公里,觀測項目包括流量、水位、水溫、含沙量、降水量、蒸發、水質等。由於撫石線永湖段公路改造,1995年遷至鳳城鎮東郊大洲段設定新址。通過1995~1996年與原站的對比觀測,在保證水文資料的連續性及完整性前提下,於1997年1月1日正式取代原站搜集水文資料,並更名為永定水文站,控制永定河流域面積836平方公里,隸屬關係及觀測項目不變。[3]

自然資源

礦產

截止2007年9月,非金屬礦主要有煤、石灰石、耐火粘土、水泥原料粘土等986種;金屬礦主要有稀土、鐵、錳、鋅等15種。煤炭、石灰石、花崗岩是該區主要礦種,其中煤炭9085億噸、"永定紅"花崗岩儲量5億立方米。至2000年,全區發現礦產資源有36種。其中非金屬礦有煤、石灰石、紅色花崗岩、閃長岩、混合岩、霏細岩、二長花崗岩、花斑岩、耐粘土、水泥原料粘土,磁磚粘土、建築沙、石、石墨、高嶺土、鉀長石、硅石、水晶、礦泉水、溫泉等21種。金屬礦有金、多金屬(銅、鉛、鉀、錫、鉬、鈮、鈦、鈷、鉭)、稀土、鐵礦、錳、鋅、鎢礦等15種。主要礦產地質儲量(含部分探明儲量)有煤3.5億噸,石灰石3.58億噸,花崗石材5億立方米,磁磚粘土500萬噸,鐵礦(含錳鐵礦)476萬噸,多金屬礦17000噸,砂金157公斤。資源儲量在福建省和龍巖市均居前列,有"南方礦區"之稱。

林業

截止2007年9月,全縣有林地面積224.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99.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3個百分點;林木蓄積量601.4萬立方米。有林地面積中:林分210萬畝,經濟林145萬畝,竹林20萬畝。

水利

永定區境內溪流眾多,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汀江、永定河、金豐溪、黃潭河等,截止2007年9月,可開發利用的水力資源72.2萬千瓦,國家重點工程、裝機60萬千瓦的棉花灘水電站就坐落境內。此外,該區礦泉、溫泉藏量較大,截止2007年9月,已發現露頭溫泉8處,水溫多在40℃以上。

永定區境內溪流眾多,分屬汀江、九龍江、梅江三大水系,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達72.2萬千瓦,占福建省水能蘊藏量的7%。可開發利用的水能資源有68.77萬千瓦,占全省可開發利用的水能源的8.5%。截止2007年9月,已開發4.7萬千瓦。國家重點工程裝機60萬千瓦的棉花灘水電站已於1998年3月12日動工興建,2001年4月第一台機組將投入發電。

地熱

該永定區區地熱資源豐富,居龍巖市第一位,截止2007年9月,已發現的溫泉8處,其中鳳城、城郊箭灘3處,下洋4處(下圩、新圩、太平寨、中川),湯湖1處。湧水量大多為0.3~5公升/秒。其中湯湖的流量最大,每秒達18.8公升,年產熱水量計208.43萬噸以上。水溫以湯湖、下洋下圩的為最高,在60°C~80°C之間。礦化度0.2~0.5克/升。水質類型為重碳酸鈉型水。

人口

2001~200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在4‰~7‰之間。由於學生到大中專院校就讀,戶口外遷,而畢業後戶口很少遷回等原因,縣內人口遷移變動幅度較大,戶籍人口逐年減少,2005年戶籍人口461484人,比2001年減少3904人。

2000年人口普查永定區有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哈薩克族、俄羅斯族、鄂倫春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克族、京族等少數民族分布。[4]

交通

與京九鐵路相連的福建省第三條出省通道--梅坎鐵路貫穿全縣,接入廣東。

永定區境內公路基本形成以省道203線、309線及縣道606線(適峰線)為主骨架,縱橫24個鄉(鎮)。雙永高速公路永定段高速公路已於2012年1月2日建成通車、湖雷至城關高速公路已於2013年2月6日建成通車。另外,龍巖中心城市至坎市新羅快速通道和改建4條旅遊公路(湖坑伯公凹至岐嶺、下洋至湖山、湖坑至高頭隘背、大溪至下洋廖陂)。改造完成後,將使高頭、湖坑、下洋初溪的土樓連成一片,使永定客家土樓通往龍巖、廣東、漳州的公路成為快車道。

經濟

下洋鎮被文化部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坎市鎮、下洋鎮被評為福建省商業重鎮。下洋牛肉丸、高陂肉圓分別獲得海峽兩岸客家美食產業論壇暨美食大賽特級金牌菜和金獎稱號,棉花灘源酒被評為福建省第三屆評酒會金獎優質酒。提出了創建19個品牌81個支撐項目的目標任務,重點培育"福建土樓之都·客家故里永定"世界級文化旅遊品牌,全國兩岸交流合作重點縣、中國車橋之鄉、中國烤煙之鄉和華東紅柿之鄉4個國家級品牌以及福建重點僑鄉、海西教育強區、海西數碼影音基地、海西水泥物流中心、海西煤炭物流中心、海西石材生產基地等6個海西品牌。

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111.66億元,比上年增長15.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77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55.45億元,增長22.0%;第三產業增加值37.44億元,增長12.3%。三次產業的比例由上年的17.5∶48.3∶34.2調整為16.8∶49.7∶33.5。

第一產業

永定區農林資源豐富,畜牧、漁業、蔬菜、水電、林竹、煙草等六大主導產業已初具規模,開成紅柿、林竹、"六月紅"早熟芋、小美蕉、瘦肉型生豬、棉花灘生態漁業等六大特色。在農業加工企業中,形成以永僑藤器公司、宏洋竹木公司、紫金木業公司為龍頭的出口創匯企業群體。

第二產業

永定已探明煤炭儲量4.5億噸。已完成全省第一個區級礦區詳規,安全生產評估達到B級發上標準。生產規模達到年產400萬噸。今後進一步做強做大煤炭產業,年產值可突破20億元。

永定境內有汀江、永定河、金豐溪,蘊藏着豐富的水電資源。在汀江建成發電的4×15萬千瓦棉花灘水電站是福建省第二大水電站。在火電方面,坎市火電廠2×2.5萬千瓦技改已完成,興鑫水泥第一期生產線餘熱發電已建成即將併網發電。2×15萬千瓦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和國產實業旋窯水泥餘熱配套發電項目建成投產後,永定將形成"水火併舉"的全省電力強縣,年發電量超過30億千瓦時,產值超過10億元。

機械工業企業均為民營企業,主要產品有小型工程機械、車橋鑄件、耐磨鋼球、硅錳合金、不鏽鋼線材、金屬型材。2006年,全縣機械工業總產值將超過1.5億元。

永定區境內蘊藏着豐富的花崗石、石英礦、鐵礦、錳礦、鉬礦、鉭礦、鉛鋅礦、錫礦、高嶺土等35種非煤礦資源。目前非煤礦產業剛剛起步,前景非常廣闊。

第三產業

永定旅遊資源豐富,有紅色旅遊、綠色旅遊、客家風情旅遊。"東樓西湖"是福建省八大旅遊品牌之一,"福建土樓"已列入第28屆世界遺產備選清單,客家土樓民俗化村是國家4A級景區,棉花灘水電站庫區有65平方公里的龍湖,湖畔的王壽山被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有方圓旅遊開發公司整體開發初溪土樓;北京慧點科技公司投資1.8億元綜合開發客家土樓;省廣電集團的龍湖影視城已奠基開工,龍湖狩獵場等項目已簽約。

2001年始,結合土樓申報"世遺"工作,縣財政先後共投入3500多萬元,完成洪坑、初溪、高北土樓群的環境整治和綠化美化。2003年12月,洪坑土樓民俗文化村完成"4A"級景區各項創建工作,被確定為"4A"級旅遊景區。2004年12月,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王壽山森林公園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實現永定森林旅遊零的突破。[5]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至2005年,全區有職業中專3所、高級中學1所、普通中學34所、完全小學127所、幼兒園26所、教師進修學校和特校各1所,其中有省示範性高中1所、省普通中學二級達標校1所、省三級達標中學2所、省示範性初中2所、省級示範小學和省級農村示範學校8所、省標準幼兒園2所。各級各類在校生8.08萬人,2005-2006學年第一學期,初中、小學、幼兒適齡人口入學率分別為97.6%、99.9%和87.5%,高中階段入學率為45.32%,殘疾兒童及少年入學率為97.2%。全縣共有中小學教職工5561人,小學專任教師大專以上學歷、中學專任教師本科以上學歷達標率分別為48.6%和35.3%。2001-2005年,全區為各級各類大中專院校輸送學生達12377人,其中2005年為本三以上院校輸送人才2069人,首次突破2000人大關,五年高考上線人數居全市前列。從1997年起,永定區着力鞏固提高"兩基"和實施"雙高普九"。1997-2003年,先後5次通過省、市教育"兩基"跟蹤督查。2004年12月,省對永定區實施"雙高普九"工作進行驗收前的督查。2005年,縣政府將全面實施"雙高普九"工作列入為民辦實事頭號工程,區財政當年就投入3450萬元用於改善辦學條件(2002-2005年累計投入9440.65元)。2001-2005年,通過狠抓宣傳造勢、組織領導、協調配合、篩查測定、控輟保學、調查取證、經費投入、優化結構和課程改革,全縣教育工作呈現新面貌。

社會保障

2004年,區、鄉(鎮)、村三級就業培訓網絡形成。2001-2005年,全區新增就業崗位11847個,安置7143人就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82%,城鎮登記失業率從8.21%下降到4.68%。至2005年底,全區養老保險企業參保176家、12636人,失業保險參保單位236戶、17262人;醫療保險參保單位達340家、21495人,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參保人數是2001年的1.69倍和1.23倍。2004年3月,全區基本實現城鄉一體化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區共有919戶、3368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959戶、18069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05年,全區有875戶、2455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8193戶、18429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醫療服務

2001-2005累計投入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2600,籌建市醫院病房大樓、區醫院門診大樓、120心大樓、區傳染病區、區中醫院病房大樓、虎崗衛生院門診綜合樓、區實驗室,購置區婦幼保健院辦公業務用房。2003步建立覆蓋城鄉的疫情監測網絡。至2005全區有醫療衛生單位28,衛技人員939衛生所431有病床1033療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就醫環境明顯改善。

科普工作

2005區共有科普專職人員120兼職人員233有25區、鄉(鎮)級科學技術協會,71農村專業技術協會,24農函大鄉(鎮)輔導站,198技興趣小組,265技教育基地。5年間,全區共實施科技項目69,"加壓疝氣帶"、"肉丸加工機"等17項發明創造、實用新型技術獲得國家專利權。通過科技項目實施,全區引進推廣紅香蕉、金苹棗、台灣脆桃等一批新品種,研究開發出紅柿低糖軟糕、即食型干野菜、柿葉菜、柿霜含片等一批新產品。[6]

特產

永定地方特色產品較多,截止2007年9月,享譽海內外的主要有烤煙、永定紅柿、六月紅芋、永定菜乾、萬應茶、小美蕉、"永定紅"花崗岩、金德啤酒、金豐米特釀等。其中永定菜乾是傳統"閩西八大幹"之一;永定烤煙素有"煙魁"之稱,是全國清香型烤煙的代表;永定紅柿已開發出柿餅、柿子糕、柿葉茶、柿霜、柿果酒、柿果醋等系列產品。

永定烤煙:前身是曬煙。清乾隆年間,永定曬煙加工而成的條絲煙就被譽為"煙魁",並作為貢品。新中國成立後,改曬煙為烤煙。永定素有"烤煙之鄉"的美譽,被列為全國41個優質煙基地區之一。烤煙是區內種植面積最大、商品率最高的經濟作物,成為永定農民和區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之一。

永定紅柿:福建省產柿最多的區,品質優良,遠銷省內外以至日本,經濟效益高。全縣紅柿種植面積5330公頃,產量5萬噸以上,逐步形成農工貿一體化的紅柿生產經營體系。成功研製柿餅、柿酒、柿脯、柿醬等系列產品,並陸續面市。

萬應茶:起源於清嘉慶年間,由陳東鄉著名老中醫盧曾雄依據三十多年臨床經驗,應用三十多種地道中藥材經過傳統中藥製劑工藝技術配製而成,可治多種外感和消化道疾病,療效顯著,產品暢銷海內外。2007年,"采善堂"萬應茶被評為首批"福建省老字號"。並被評為福建省著名商標、名牌產品。

永定菜乾:"閩西八大幹"之一,已有400多年歷史。用芥菜經過幾蒸幾曬精製而成。製作精細,便於貯存,既可清蒸、干炒,亦可泡湯。用永定菜乾做的菜乾扣肉是閩西名菜之一。2011年,"永定菜乾"被授予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旅遊

永定客家土樓被列入全省"八大旅遊品牌"和"五區兩帶"旅遊發展格局,客家土樓在2008年7月7日申報"世遺"成功,2011年永定土樓和南靖土樓被列為國家5A景區。王壽山被確定為國家級森林公園,龍湖影視城項目正式奠基。由廈門市旅遊局、龍巖市旅遊產業發展委員會、永定縣人民政府聯合舉辦的福建土樓文化旅遊節成功舉辦,有100多個國內外旅行商參加。

永定客家土樓是東方文明的一顆明珠。它以歷史悠久、種類繁多、規模宏大、結構奇巧、功能齊全、內涵豐富著稱,具有" 大、奇、特、美"等特點,被譽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神話般的山區建築模式","世界建築奇葩",聞名中外,影響深遠。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舉行的第三十二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福建土樓("六群四樓",共有46座土樓)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其中,永定洪坑土樓群、高北土樓群、初溪土樓群、衍香樓、振福樓"三群兩樓"共23座土樓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10年2月13日胡錦濤總書記考察永定客家土樓後稱讚"客家土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大家庭、小社會和諧相處的典範"。

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省級歷史文化名鎮1個(湖坑鎮)

歷史文化名村1個(下洋鎮初溪村)

國家森林公園:王壽山(含東華山)

文物保護單位

全國科普教育基地有氣象科普教育基地1個,省級科普教育基地有湖雷招寶生態農莊1個;有湖雷萬源樓、金砂金谷寺、永定暴動遺址、岐嶺牛牯脖毛澤東主席紀念亭、西溪赤寨村軍政亭等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