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漢委奴國王印

漢倭奴國王印東漢光武帝頒授給其屬國奴國的一枚金制王印,為現存日本最古老的金製品。[1] 該印於天明四年(1784年)出土,現藏於日本福岡市立博物館。這一重大歷史發現標誌著中古時期中日外交關係的正式建立,曾被廣泛引為中日交流的重要證據。

中原王朝對倭奴國頒發金印,表明歷史上在日本列島上眾多政權的其中之一,的確作為中原王朝的屬國而存在。中原王朝也不可能承認除了自身以外的任何「王朝」,只有中原王朝的皇帝才能稱為「皇」,這是整個東亞世界的共識。

目錄

歷史

漢代時,日本列島分為諸多小國。據《後漢書·東夷傳》記載,建武中元二年,倭國眾多邦國當中的奴國遣使朝貢,光武帝劉秀賜金印。「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國奉貢朝賀,使人自稱大夫,倭國之極南界也,光武賜以印綬。」

乾隆四十九年(日本江戶時代天明四年)甲辰二月二十三日,一來自葉崎{{#tag:ref|葉崎,位於九州北部筑前國那珂郡博多灣志賀島,今日本福岡縣糟屋郡志賀町。的農夫甚兵衛在整修自家水田時掘獲此印{{#tag:ref|一說實際挖掘的是甚兵衛的兩個傭工,秀治和喜平。。該印金質蛇紐,重約108克;印面2.34厘米見方,以陰刻篆體刻有「漢委奴國王」。

儒學者龜井南冥是第一個考證金印歷史由來的學者,並將其獻給了當時福岡藩的藩主黑田家。1931年昭和6年),日本指定該印為國寶二戰後再於1956年定為一級國寶。1978年,黑田家將金印捐給福岡市。1979年福岡市美術館收藏金印,1990年改由福岡市博物館收藏。

金印的真假

由於金印為日本最老的金製品,而且當時日本缺乏文字記載,因此不少學者認為金印是偽造的,直到不同地方的金印與「漢委(倭)奴國王」印比較之後,才確認其為真跡。

西漢東漢四百年的歷史之中,東亞出土三顆金印,發現於不同的地點和年代。除了「漢委(倭)奴國王」金印以外,還有雲南昆明石寨山漢墓所出土的「滇王之印」和江蘇揚州邢江縣甘泉二號漢墓出土的「廣陵王璽」。

「廣陵王璽」是在 1981 年於甘泉二號漢墓附近的田間意外的發現,後來根據漢墓中銅器上的年號,推測金印是在光武帝永平元年(公元 58 年)賜予兒子廣陵王劉荊

廣陵王璽」與「漢委(倭)奴國王」金印製作的時間相近,而且印的尺寸與文字的雕刻手法都很相似,有的學者認為可能來自同一個工匠或是作坊,由此也間接證實「漢委(倭)奴國王」印的真實性。[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