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漢文帝不用兵

漢文帝不用兵》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三筆》卷十一。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

目錄

原文

史記·律書》云:「高祖厭苦軍事,偃武①休息。孝文即位,將軍陳武等議曰:『南越、朝鮮、擁兵阻扼②,選蠕觀望③。宜及士民樂用④,征討逆黨,以一封疆⑤。』孝文曰:『朕能任衣冠,念不到此。會呂氏之亂,誤居正位,常戰戰慄栗,恐事之不終。且兵兇器,雖克所願,動亦耗病,謂百姓遠方何?今匈奴內侵,邊吏無功,邊民父子荷兵⑥日久,朕常為動心傷痛,無日忘之。願且堅邊設侯,結和通使,休寧北陲⑦,為功多矣。且無議軍。』故百姓無內外之徭,得息肩于田畝⑧,天下富盛,粟至十餘錢。」予謂孝文之仁德如此,與武帝黷武窮兵,為霄壤不侔⑨矣。然班史略不及此事。《資治通鑑》亦不編入,使其事不甚暴白,惜哉!

注釋

①偃武:停止戰鬥。

②擁兵阻扼:派重兵扼守險要的地勢。

③選蠕觀望:選擇時機觀望。

④宜及士民樂用:應當調動兵馬。

⑤以一封疆:以平定邊疆。

⑥荷兵:征戰。

⑦休寧北陲:使北方邊境安寧。

⑧得息肩于田畝:得以休養生息,積極農耕。

⑨為霄壤不侔:是天壤之別。侔,相比。

譯文

《史記·律書》中說:「漢高祖厭惡打仗,停止戰鬥休息。孝文帝即位後,將軍陳武等人提議說:『南越、朝鮮,擁重兵把守險地,選擇時機觀望。應當調動兵馬,征討叛賊,以平安邊疆。』孝文帝說:『朕能勝任皇上的衣冠,但想不到這一點。碰到呂氏之亂,誤坐皇位,經常戰戰慄栗,恐怕大事沒有結果。況且動用兵器,雖能克敵如願,但打仗也會損傷自身,想到百姓的長遠利益該如何。如今匈奴侵入內地,守邊的官吏無功,邊疆的百姓打仗已久,朕常常為他們感到傷心不安,沒有一天能忘記。我希望一邊鞏固邊防,一邊派使節講和,使北方邊境安寧,這才是大的功德。暫不要談論用兵。』因而百姓消除了內外的徭役,得以休養生息,積極農耕,天下富強繁盛,糧食非常便宜。」我想孝文帝如此仁德,和漢武帝窮兵黷武,真是天壤之別啊!然而班固的史書卻對此事略而不記。《資治通鑑》也未編入,使這件事不能很好地傳播於天下,真是可惜。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1123~1202)著的史料筆記,被歷史學家公認為研究宋代歷史必讀之書。《容齋隨筆》與沈括的《夢溪筆談[1]、王應麟的《困學紀聞》[2],是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

視頻

漢文帝不用兵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史記》應該怎樣讀,讀哪些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