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艾森克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漢斯·艾森克 |
漢斯 J. 艾森克(1916—1997),英國心理學家,主要從事人格、智力、行為遺傳學和行為理論等方面的研究。他主張從自然科學的角度看待心理學,把人看作一個生物性和社會性的有機體。在人格問題研究中,艾森克用因素分析法提出了神經質、內傾性—外傾性以及精神質三維特徵的理論。
簡介
德裔英國人,人格心理學家,把因素分析應用到人格分析上,以其人格理論和行為療法而聞名。Eysenck採用Jung的二分法原型,他假設若干特質如木訥和害羞,會在一些內向(introversion)的人身上產生強烈的相互作用;而相反的特質卻會在外向(extraversion)的人身上產生相互作用。對此Eysenck又增加了兩種二分法原型,及神經質(neuroticism)的尺度:極穩定的人格與及不穩定的人格(emotional stability-instability),他利用MMPI和自己設計的人格測驗所得出的特質數據,把自己的假設應用到統計學測驗中,結果發現這些假設是正確的。在他認為內向者和外向者身上應該連續出現的特質中,的確存在一些相互牽動的關係;在精神異常和正常人之間應該連續出現的特質中,也的確存在可比較的互動關係。漢斯 J. 艾森克1916年3月4日出生於德國柏林,病逝於英國倫敦。他的父母都是演員,父親長於喜劇表演,母親則是默片演員。在他 2 歲時,父母離婚,他由祖母撫養長大。在他 18 歲時,由於拒絕加入納粹組織而無法進入柏林大學就讀,因此離開德國去國外求學。他先到法國第戎大學(Dijon University)學習文學和歷史。之後去倫敦大學,他本來打算學習物理和天文學,但是由於他沒有經過必須的培訓,因此他面臨一個選擇:要麼花一年時間接受基礎訓練,要麼選擇另一個他未曾聽聞的專業 - 心理學。最後他選擇了心理學。
評價
漢斯 J. 艾森克的人格理論(Eysenck's?Personality?Theo-ry?)H.J.漢斯 J. 艾森克從特質理論出發,以因素分析方法和傳統的實驗心理學方法相結合長期研究人格問題,並把研究興趣從特質轉向維度,從而確立了自己的人格理論。漢斯 J. 艾森克反對把人格定義抽象化,他在其《人格的維度》(1947)一書中指出「人格是生命體實際表現出來的行為的模式的總和」。漢斯 J. 艾森克認為這種行為模式的總和包括認知(智力)、意動(性格)、情感(氣質)和軀體(體質)四個主要方面。後來他又強調人格具有穩定持久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