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汕頭電視塔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汕頭電視塔,位於廣東省汕頭市金平區梅溪河以西。是汕頭市標誌性建築[1],目前也是汕頭最高建築物。由同濟大學的馬人樂教授設計。

1990年10月15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聳結構委員會年會在汕舉行,會上對汕頭廣播電視中心發射塔的建造情況進行了總體評估,認為其設計新穎、造型美觀,被評為「鋼塔優秀設計和優質製作」。

1991年2月26日,汕頭廣播電視中心發射塔正式啟用。是當時全國最高建築,直至東方明珠問世。

基本內容

汕頭廣播電視中心發射塔是1987年開始醞釀籌建的。老一輩廣電人都不會忘記,早在1990年以前的汕頭電視台是採用國產的彩色電視發射機在共和路電視樓七樓上架設蝙蝠式天線發射。

選址過程

首先面臨的是選址問題,那時候考慮過南區礐石,也考慮過東區,但很快就發現這些想法都不切合實際。為什麼?影響飛機航線!由於汕頭外砂機場是軍民共用。為此,當時的陳恩城副局長先後跑了五趟廣州,最後有關方面同意建塔,但必須以潮汕路為界,該路往東,絕對禁區;往西,任由選擇。

憶起往事,陳副局長說:「往西,那時候也考慮過兩個點,一是牛田洋,另一在現今育新學校附近。牛田洋很快就被否決,因為資金不夠,光打地基就得焦頭爛額;後者思來想去也覺得不大合適,因為當時主要還是考慮儘量靠近市中心,大伙兒基本都是騎自行車上下班,為方便起見太偏太僻不大好。」最終,發射塔的地址定在了大學路與潮汕路交界處,之所以選在這裡當時還有一個因素,就是這裡離潮州、揭陽都不遠,有利於訊號覆蓋,實現輻射整個潮汕地區的初衷。

設計先河

地點有着落了,下來就是征地問題了,最初打報告要求是60畝,但上級只批准30畝,最終定下來是38.64畝。實事求是地說,30多畝的確是少了點,大概那時候人們也沒料到,此後10餘年裡,廣電事業竟是如此狂飆猛進。不過話說回來,正因為地少,使得汕頭廣電中心發射塔在塔身設計方面開歷史之先河,領一時之風騷。這算得上是意外的收穫吧。

當時國內的最高電視塔在上海,為210米;第二高在廣州,為198米。而興建在即的汕頭廣電中心發射塔,設計為212米,將一下子躍居榜首。設計者是同濟大學的馬人樂教授,馬教授如今名滿天下,被視為這方面的權威。但毫無疑問,正是汕頭廣電中心發射塔那好評如潮的獨特設計,讓他聲譽鵲起,此後,遼寧、山東等地的電視台紛紛找他設計,十多年下來,經馬人樂教授之手設計的鋼塔有200多座,在國內首屈一指。

那麼,汕頭電視塔有何獨特之處呢?我們知道,以前國內的電視塔,全都是單純的鋼塔結構,派不上其他用場。而正如前面提及,由於地少,必須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汕頭電視塔因此別出心裁地在地基和塔身之間,多設計了3層用於辦公,整座鋼塔呈六角形錐體,實用面積連地下室達到5510平方米,這是建成之初的模樣。

1996年3月,由於漏水(當時的發射塔是純粹的錐體,底層辦公的地方玻璃都是斜的),便改玻璃斜放為豎放,一下子又增多了700多平方米的實用面積。這一設計模式,由此為其它地方電視台爭相模仿。

建造過程

汕頭廣電中心發射塔正式動工興建是在1988年10月15日,於1989年12月28日建成,為期十三個月,比原計劃提早了整整一年半,這無疑又是一大奇蹟。

當時,為找一合適的廠家製造塔身並安裝調試,廣電局的技術人員幾乎走遍國內各大機械製造廠,一般的答覆是造100米以下的,八九個月就夠了,造這麼高的塔,至少得三年時間。著名的滬東造船廠,提出的方案是3年造價700萬;廣電部設計院也需2年以上,而且造價更高,同時他們也坦率地承認,他們造過的塔,最高才178米,200米以上的確心中無底。最終承建的是江西礦山機械廠,他們製造的塔,總重量達到704噸,花費方面鋼鐵是368.7萬元,再加上安裝、調試等費用,總數是477.6萬元,可確保30年不生鏽。

1990年10月15日,中國土木工程[2]學會高聳結構委員會年會在汕舉行,會上對汕頭廣播電視中心發射塔的建造情況進行了總體評估,認為其設計新穎、造型美觀,被評為「鋼塔優秀設計和優質製作」。

視頻

汕頭電視塔 相關視頻

潮汕路夜景,放眼望去汕頭電視塔與遠處的礐石大橋,汕頭西區的景色盡收眼底 。
汕頭電視塔附近,一公交車失控衝上站台,疑有人員被撞傷!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