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區城西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城區城西街道位於江城區西北部,因地處原縣城之西而得名。東與江城市區和崗列街道接壤,西與白沙鎮交界,南與埠場鎮毗鄰,北臨陽東縣麻汕鎮和江城區雙捷鎮,總面積48.5平方公里。[1]
轄區是漠陽江下游沖積平原,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四周河流環繞。國道G325線通麻布演、津朗、潭塘、碧橋等村,江閘公路通三江、西岸、那西、東砵、龍灣、阮西等村。街道轄1個社區、16個行政村,150條(個)自然村,共61815人(2010年)。
中文名:城西街道
行政區類別:街道
所屬地區:廣東省陽江市江城區
面 積:48.5 km²
下轄地區:1個社區、16個行政村
電話區號:0660
人口數量:61815人(2010年)
車牌代碼:粵Q
歷史沿革
城西街道轄區清代屬長樂鄉郡台都、太平鄉雁村都、歸善鄉虔儒都和獨州都。民國時期至新中國成立初期,稱城西鄉、西北鄉等,屬陽江縣第一區。1956年屬附城區。1957年撤區建大鄉,稱城西鄉,屬附域區。1958年人民公社成立,屬超美人民公社。
1959年屬江城人民公社。1961年建城西人民公社,屬附城區。1983年撤公社稱城西區。1987年2月,撤區建城西鄉。1994年1月,撤鄉建城西鎮。城西本身無鎮區,鎮政府設在城區金雞閣,1997年1月,遷往城西東砵奔雞山。 2003年11月,陽江市將所屬陽東縣管轄的白沙、雙捷2鎮劃並江城管轄,並將原崗列、城西、白沙3鎮改為街道。
人口
人數較多的村委會有:麻演村委會,5278人;山津村委會,5055人;東砵村委會,5040人。
姓氏有:黃、徐、張、袁、楊、曾、潭、莫、蔡、梁、周、馮、林、洪、行、鄭、賴、傅、胡、陳、葉、劉、關、黎、何、阮、歐、李、龐、容、史、朱、謝、吳、蘇、甄等。其中人數較多的是:楊姓,5490人;莫姓,4838人;徐姓,3606人;阮姓,4039人。
該街道總人口61815人(2010年)。
經濟
農業
城西街道是江城區水稻高產穩產鎮和「菜藍子基地」,1990年被國家農業部評為「農業創高產先進單位」。2000年,全鎮有耕地面積2.58萬畝,其中水田2.14萬畝,旱地4411畝。全鎮糧食種植面積4.19萬畝,其中水稻3.21萬畝,年畝產達749公斤。1994年,在麻布演、屋背洲一帶建成城西第一個「菜籃子基地」;1997年,在那西村建起第二個「菜籃子基地」。至2000年,全鎮建起蔬菜基地共7個,蔬菜種植面積達2.42萬畝,每年上市蔬菜2.4萬噸。
工業
90年代,城西部分土地被徵用,農村富餘勞動力轉向第二、第三產業。鎮政府實施「工業興鎮」戰略,投入2.4億元創建麻布演、第一埒、和平、東砵、那西、津朗、潭塘、西岸八大工業區,總面積60萬平方米。主要行業有五金刀具、日用化工、塑料製品、鞋業、家具等。2000年,全鎮企業從業人員9265人,年總產值13.27億元,年創稅金5533萬元。
1991年,城西工商所投入500萬元,建成占地2000平方米的綜合性城西市場,集肉菜、服裝、日用品於一體,有肉菜攤位92個、服裝攤位22個、日用品攤位9個。
1996年,麻布演村投資230萬元,在國道G325線邊建成占地面積7000平方米的麻布演蔬菜批發市場,設有百貨、日雜、五金交電、農具、農藥、化肥、副食、飲食、醫藥、建材、大米、服裝等商鋪52間和魚、肉、蔬菜等攤位105個。晚上,路邊增設夜市攤檔18個。
1997年,開設城西圩,圩址設在麻布演市場對面的國道G325線邊,定每月二、七日為圩期,主要擺賣家禽、木材和其他農副產品。 至2000年,全鎮進廠務工6377人,經商840人,從事建築業2012人,從事運輸業545人,從事餐飲業210人,年收入共9886萬元。
視頻
陽江市鄉村振興大擂台村莊展播 | 江城區城西街道龍灣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