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城 - 城市代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城 - 城市代稱

江城,指江河在本地文化中占據突出地位的城市,現特指湖北省武漢市。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江城

地理位置; 華中地區長江中下游武漢市

適宜遊覽時間; 3-5月、9-11月

門票價格; 部分免費

氣候類型;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區內景點開放時間不同)

占地面積; 8,494平方公里

基本介紹

武漢,簡稱"漢",現為湖北省省會,華中地區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國長江中下游特大城市。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長支流漢江橫貫市區,將武漢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跨江鼎立的格局。長江和漢水交匯在武漢,在武漢市內分布着大小湖泊數十個.江城源於長江和漢水兩大河流。

唐朝詩人李白在《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寫道:"為遷客去長沙, 西望長安不見家。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故武漢市自古又有"江城"的別稱。

2012年5月,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節目製作的《羽動江城》節目報道了在江城武漢舉行的尤伯杯、湯姆斯杯羽毛球公開賽賽況,這也是國家對武漢的江城稱號的證明。

歷史沿革

春秋時期,今江城地域為百越之地。

秦始皇帝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百越,置南海郡,江城地域屬之。

西漢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趙佗建立南越國,江城地域屬南越國。西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高涼縣,江城地域屬合浦郡高涼縣。東漢獻帝延康元年(220年),置高涼郡,又分高涼縣設安寧縣為高涼郡治,江城地域屬高涼郡安寧縣。

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縣改稱令,高涼令併入安寧令。南朝齊(479~501年),安寧令復稱安寧縣。南朝梁武帝大通元年至二年(527~528年),安寧縣改稱高涼縣,隸屬高涼郡,江城地域屬高涼縣。

隋煬帝大業十三年(617年),高涼縣更名為陽江縣,縣治名陽江城,這是陽江縣和陽江城得名之始。此後,或設郡,或建府、州等,陽江縣均為其轄地或自成州(廳),而江城地域一直為其屬地,江城地域之中心--陽江城則同時為縣(州、廳)治所在地。這一地位延續到陽江撤縣建市時。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廢高涼郡設高州總管府,武德七年改稱高州都督府,府治設在陽江城。太宗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廢高州都督府設恩州,西平(今白沙)為恩州州治。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恩州為恩平郡,郡治在陽江城。肅宗乾元元年(758年),廢恩平郡復稱恩州,州治仍在陽江城。昭宗大順二年(891年),避兵亂,遷州治於恩平恩城,昭宗天復四年(904年),復遷州治回陽江城。

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恩州改稱南恩州,江城為州治。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南恩州為南恩路總管府,江城為府治。至元十九年,復稱南恩州,江城為州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廢南恩州,陽江縣改屬肇慶府

清穆宗同治六年(1867年),陽江縣升格為陽江直隸州。同治九年,陽江直隸州改稱陽江直隸廳。德宗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復稱陽江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國民政府內務部頒布《劃一現行各縣地方行政官廳組織令》,廢除府、州、廳三級,改為省、道、縣三級,陽江直隸州改為陽江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0月,陽江縣隸屬粵中專區,1952年改隸粵西行署,1956年隸屬湛江專區,1983年11月,隸屬江門市,江城地域均屬陽江縣。

1988年1月7日,陽江撤縣建陽江市,以陽江城為中心設江城區為市政府駐地;同年4月,陽江市江城區政府成立。[1]

參考文獻

  1. 江城雨後彩虹, 醫學百科 , 長江日報,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