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怡

來自 搜狐 的圖片

江怡,男,四川宜賓人,1961年出生於遼寧省丹東市,哲學家,哲學博士

現任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分析哲學研究所所長[2]。曾任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3]。主要研究領域為維特根斯坦哲學、分析哲學、語言哲學、英美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的比較研究、分析哲學與中國哲學的比較等。

已發表論著、合著10餘部,譯著6部,論文200餘篇。代表作有《維特根斯坦:一種後哲學的文化》《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維特根斯坦》《思想的鏡像——從哲學拓撲學的觀點看》《分析哲學教程》《當代西方哲學演變史》等。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遼寧省丹東市

出生日期----1961年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畢業院校----南開大學

人物經歷

1982年畢業於四川師範大學政教系,獲法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天津南開大學哲學系,師從車銘洲教授,主攻當代西方語言哲學,1985年獲哲學碩士學位,碩士論文題目為《羅素的意義理論》;畢業後任教於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1987年任講師;1988年考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師從塗紀亮教授,主攻分析哲學方向,1991年獲哲學博士學位。

1991-2010年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助理研究員(1991)、副研究員(1993)、研究員(2001),並擔任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副主任(1996-1998)、主任(1999-2010)等職,兼任中英暑期哲學學院中方委員會副主任(1996-2006)、執行主任(2007-2010)等。2000年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生導師,2002年被聘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導師。2010年起在北京師範大學工作,曾任哲學與社會學學院院長(2010-2015)。 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現代外國哲學研究室主任、所職稱評定委員會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學位評定委員會成員。現任山西大學哲學社會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分析哲學研究所所長。

現擔任的社會和學術職務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學科評審組專家、中國現代外國哲學學會(國家一級學會)名譽理事長、北京市哲學會名譽理事長、國際皮爾士學會執委、國際分析哲學史學會執委等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世界哲學》雜誌編委、美國哲學學會國際會員。

學術訪問

1995年-1996年赴英國牛津大學進行學術訪問,做關於「海德格爾與老子的比較研究」的報告,並順訪英國劍橋大學、愛丁堡大學、布里斯托爾大學;2002年赴美國哈佛大學哲學系進行學術訪問,在哈佛大學燕京學社做關於「對話的哲學基礎」的報告,並順訪普林斯頓大學、邁阿密大學、紐約州立大學布法羅分校等;2007年赴英國學術訪問,在牛津大學做關於「哲學拓撲學」的學術報告,在劍橋大學做關於中國哲學的學術報告,並訪問倫敦大學、曼徹斯特大學等。2014年美國羅格斯大學訪問教授,2018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訪問學者。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分析哲學、語言哲學、心靈哲學、形而上學、英美哲學與歐洲大陸哲學比較研究、中西哲學比較研究等。

主要貢獻

主要代表著作

《維特根斯坦:一種後哲學的文化》(1996,1998、2002)、《維特根斯坦》(1999)、《走向新世紀的西方哲學》(主編,1998,2004)、《思想的鏡像》(2009)、《當代西方哲學演變史》(主編,2009)、《現代英美分析哲學》(主編,2005)、《分析哲學教程》(2009,2016);《語言與價值》(主編之一,2016)、《分析哲學:回顧與反省》(主編之一,2018)。

學術論文

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哲學動態》《世界哲學》《科學技術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學術月刊》《哲學分析》、Frontiers of Philosophy in China,Journal of Chinese Philosophy,Syntheses等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中英文論文300多篇,並被《新華文摘》、《高校社會科學文摘》、《社會科學文摘》(上海)以及《人大複印資料》等文摘類雜誌多篇轉載。近期發表的主要學術論文:《西方哲學史中的價值觀變遷》《論後期維特根斯坦對常識心理學的態度》《40年來的中國分析哲學研究:問題與挑戰》、Chinese Philosophy in the New Er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heme of the 24th World Congress of Philosophy、《「闡釋」與「詮釋」:通向真理的不同道路》《重新審視分析哲學與歐陸哲學的分野》《分析哲學中作為證據的事實》《論分析哲學運動的歷史特徵與現實意義》《論分析哲學運動中的三大轉變》《論維特根斯坦後期思想在當代哲學發展中的位置》等。

主持課題

近五年主持國家和省部級課題多項,主要有: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分析哲學運動與當代哲學發展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維特根斯坦與當代西方哲學」、「分析的西方哲學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地重大項目「西方價值觀演變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重大項目研究「分析哲學與當代西方哲學」。

學術講座

《邏輯哲學論》的秘密、西方哲學II。

精彩講座

江怡教授關於語言學與哲學的講座。

江怡教授在東三教433給我們帶來了一次關於語言學與哲學的精彩講座。

講座一開始,江怡教授就用一句話闡明了語言學與哲學的密切關係:「語言學的進步,也是哲學的進步。」江怡教授從二十世紀初的語言學轉向開始談起,用簡練的語言為同學們介紹了數理邏輯的革命為語言學帶來的新空氣。自然語言自身的豐富性就決定了它所帶來的表達上的多樣性,那麼語言歧義就會造成錯誤,從而影響知識的表達過程。數理邏輯的嚴謹就成為了表達思想的一個好方法。事實上,要表達思想就要使用語言,所以語言學與哲學是密不可分的。接下來,江怡教授為我們介紹了世界著名語言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理論內容。從概念出發,然後進入判斷,最後形成推理,這是我們傳統的認識模式。但是從分析哲學一開始,他們把它就否定了。實際上他們認為單個詞是沒有意義的。任何一個詞要具有意義,只能放在它出現的命題或者句子當中,這就是所謂的分析哲學的語境原則。這個思想體現 在維特根斯坦後期的哲學當中,它反映的是一種整體論的思想。維特根斯坦的語言遊戲概念,實際上把整個遊戲活動,或者把語言遊戲作為他認識的一個方向,用一個語詞也好,或用一個句子也好,一定是在一個語言遊戲中才能確定它的意義,脫離了具體的語言遊戲活動,這個詞或者句子的意思是不確定的,的確是無法確定的。江怡教授多次舉例為同學們深入淺出的闡明了這些著名的理論和思想,博得的同學們的陣陣掌聲。隨後,江怡教授為大家陳列出對語言學的哲學思考的發展過程及各時期的代表人物和他們的代表思想。最後,講座在同學們的熱烈提問中結束。

江怡教授用生動的語言為大家帶來一場信息量大的精神盛宴,使同學們受益匪淺。講座結束後,同學們又就維特根斯坦的語言遊戲概念以及哲學方面的思考與江怡教授進行了友好熱烈的討論。

視頻

18世紀法國啟蒙哲二 西方哲學Ⅱ 全81講 江怡 北京師範大學 2022年9月25日發布

參考來源

  1. 分析方法與中國當代哲學話語體系建設 ,山西大學, 2022-10-11
  2. 6月8日名師講壇江怡 ,瀟湘晨報
  3. 江怡 教授 ,北京師範大學, 2018-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