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漢 杜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漢
圖片來自紅動中國網

江漢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頷聯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把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頸聯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運用借喻手法寫出其雖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尾聯借用老馬識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

原文

杜甫〔唐代〕

江漢思歸客,乾坤一腐儒。

片雲天共遠,永夜月同

落日心猶壯,秋風病欲蘇。

古來存老馬,不取長途。

譯文

我漂泊在江漢一帶,思念故土卻不能歸,在茫茫天地之間,我只是一個迂腐的老儒。

看着遠浮天邊的片雲和孤懸暗夜的明月,我仿佛與雲共遠、與月同孤。

我雖已年老體衰,時日無多,但一展抱負的雄心壯志依然存在;面對颯颯秋風,我覺得病情漸有好轉。

自古以來養老馬是因為其智可用,而不是為了取其體力,因此,我雖年老多病,但還是能有所作為的。

賞析

  「江漢」句,表現出詩人客滯江漢的窘境。「思歸客」三字飽含無限的辛酸,因為詩人思歸而不能歸,成為天涯淪落人。「乾坤」代指天地。「乾坤」句包含「自鄙而兼自負」這樣兩層意思,妙在「一腐儒」上冠以「乾坤」二字。「身在草野,心憂社稷,乾坤之內,此腐儒能有幾人?」(《杜詩說》)黃生對這句詩的理解,是深得詩人用心的。

  「片雲」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詩人把他「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他由遠浮天邊的片雲,孤懸暗夜的明月,聯想到了自己客中情事,仿佛自己就與雲、月共遠同孤一樣。這樣就把自己的感情和身外的景物融為一片。詩人表面上是在寫片雲孤月,實際是在寫自己:雖然遠在天外,他的一片忠心卻像孤月一樣的皎潔。昔人認為這兩句「情景相融,不能區別」,是很能說明它的特點的。

  「落日」二句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周易》云:「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恰好說明:次句的腐儒,並非純是詩人對自己的鄙薄。上聯明明寫了永夜、孤月,本聯的落日,就決不是寫實景,而是用作比喻。黃生指出:「落日乃借喻暮齒」,是詠懷而非寫景。否則一首律詩中,既見孤月,又見落日,是自相矛盾的。他的話很有道理。落日相當於「日薄西山」的意思。「落日」句的本意,就是「暮年心猶壯」。它和曹操「烈士暮年,壯心不已」(《步出夏門行·龜雖壽》)的詩意,是一致的。就律詩格式說,此聯用的是借對法。「落日」與「秋風」相對,但「落日」實際上是比喻「暮年」。「秋風」句是寫實。「蘇」有康復意。詩人飄流江漢,而對颯颯秋風,不僅沒有悲秋之感,反而覺得「病欲蘇」。這與李白「我覺秋興逸,誰雲秋興悲」的思想境界,頗為相似,表現出詩人身處逆境而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胡應麟《詩藪·內篇》卷四讚揚此詩的二、三聯「含闊大於沉深」,是十分精當的。

  「古來」二句,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老馬」用了《韓非子·說林上》「老馬識途」的故事:齊桓公伐孤竹返,迷惑失道。他接受管仲「老馬之智可用」的建議,放老馬而隨之,果然「得道」。「老馬」是詩人自比,「長途」代指驅馳之力。詩人指出,古人存養老馬,不是取它的力,而是用他的智。我雖是一個「腐儒」,但心猶壯,病欲蘇,同老馬一樣,並不是沒有一點用處的。詩人在這裡顯然含有怨憤之意:莫非我真是一個毫無可取的腐儒,連一匹老馬都不如麼?這是詩人言外之意,是從詩句中自然流露出來的。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五十七歲時所作。大曆三年(768)正月,杜甫離開夔州,輾轉於湖北江陵、公安等地。此時的杜甫歷經磨難,北歸已經無望,且生活日益困窘,他感慨萬千,於是寫下此詩。

簡析

  《江漢》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首聯用自嘲的方式寫出詩人滯留江漢的困境;頷聯二句緊扣首句,對仗十分工整。通過對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寫,把思歸之情表現得很深沉;頸聯直承次句,生動形象地表現出詩人積極用世的精神,運用借喻手法寫出其雖身處逆境但依然壯心不已的精神狀態;尾聯借用老馬識途的典故,再一次表現了詩人老當益壯的情懷。全詩表意委婉含蓄,集中表現了到老不衰、頑強不息的精神,感人至深。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1]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