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育仁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江育仁 | |
---|---|
原圖鏈接 來自360網 | |
出生 |
江蘇省常熟市 | 1916年11月20日
逝世 | 2003年1月1日 | (86歲)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俊生、駿生 |
職業 | 兒科醫生、中醫兒科專家 |
江育仁,(1916年~2003年)男,名俊生,又名駿生,字育仁,江蘇省常熟市人。著名中醫學家、中醫兒科學專家。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國家級名老中醫學術繼承人導師、中國中醫藥學會理事、理論整理研究委員會委員、中國中醫藥學會兒科學會名譽會長、高等中醫院校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普通高等教育新版規劃教材顧問委員會委員、光明中醫大學、《中國中醫藥年鑑》、《中國中醫急症》雜誌等顧問。
[1]
目錄
人物簡介
江育仁是現代中醫兒科學術界的著名專家,學醫、業醫,從事中醫兒科醫療、教學、科研工作70年。對小兒脾胃病及急性熱病等有深刻的研究,尤擅長於小兒麻疹、流行性乙型腦炎、疳證、哮喘、反覆呼吸道感染、癲癇等疾病的診治。他善於通過大量的臨床實踐,總結提煉,提出了在現代兒科學術發展史上有重大影響的"脾健不在補貴在運"、"流行性乙型腦炎從熱痰風論治"、"小兒疳證分疳氣、疳積、干疳證治"、"反覆呼吸道感染不在邪多而在正虛"等具有創新意義的學術觀點。著有《中醫兒科診療學》、《中醫兒科臨床手冊》,主編了《中醫兒科學》、《實用中醫兒科學》等12部論著和教材,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曾多次出席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全國代表大會,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91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被英國劍橋國際傳記中心收入《世界名人辭典》。 [2]
主要經歷
江育仁1916年11月20日生於江蘇省常熟市白茆鎮山涇村。早年就讀於鄉村學校和私塾學堂,17歲時投師於常熟儒醫李馨山先生的門下,結業後自己懸壺開業。初入杏林,閱歷不深,缺乏實際經驗,加之當時小兒時病流行、危重病多,難免不出醫療上的糾紛,再者社會上"同行是冤家",聲譽便逐漸低落。於是下決心取下開業招牌,毅然奔赴上海中國醫學院再求深造,並追隨上海兒科名醫徐小圃先生學習兒科專業。
1938年,江育仁從上海中國醫學院畢業,回到家鄉常熟白茆鎮再次開業行醫。當時,兒科痧、痘、驚、疳等疾病橫行,他應用師從徐小圃先生學到的臨證經驗,屢起沉疴,一時聲名鵲起。
1954年底,江蘇省中醫院正式掛牌,江育仁應招來院任職。1955年3月,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正式成立。江育仁作為建院建校初期的元老之一,他一面在大內科上班,一面負責籌組兒科,編寫教材。直到1956年4月,他所參與教學的江蘇省中醫學校第一期醫科進修班畢業,學員之一、無錫世傳十四代兒科曹氏傳人曹頌昭留省中醫院工作,兒科才正式開張掛牌。
上世紀五十、六十年代,麻疹及合併肺炎、喉炎、腦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疳證等兒童傳染病高發。1955年開始,江育仁即與南京兒童醫院、南京傳染病院、原南京醫學院附院兒科等協作,除相互會診,定期舉行學術講座外,還派科內技術骨幹常駐有關協作單位兒科,具體管理病床,以中醫藥為主進行治療觀察,不斷總結經驗。先在南京傳染病院設立中醫病房醫治麻疹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接着便在江蘇省中醫院兒科病房每年冬春季節專門收治麻疹合併症、夏秋季節專門收治流行性乙型腦炎,長達十餘年,成為南京中醫學院本科、西醫學習中醫、中醫進修班同學實習溫病學的重要基地。 [3]
著作
編著、主編了江蘇省中醫進修學校教材《中醫兒科學》、《中醫兒科綱要》,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中醫兒科學》第一版、第二版,《中醫兒科診療學》、《中醫兒科臨床手冊》、《實用中醫兒科學》等書。
主要論文
[1]江育仁.小兒肺炎治驗三則[J].廣西中醫藥,1983(01).
[2]江育仁.應用"熱"、"痰"、"風"理論治療135例"乙腦"恢復期及後遺症小結[J].赤腳醫生雜誌,1979(06).
[3]江育仁.小兒肺炎的證治芻見[J].江蘇醫藥(中醫分冊),1978(01).
[4]江育仁.從熱、痰、風三證探討流行性乙型腦炎的治療規律[J].江蘇中醫,1961(Z1).
[5]江育仁,沙星垣.麻疹證治[J].江蘇中醫,1959(11).
[6]江育仁,王苹芬.小兒肺炎證治[J].江蘇中醫,1959(09).
[7]江育仁,曹頌昭,湯耀聯.中西醫合作治癒三例小兒肺炎記錄報告[J].上海中醫藥雜誌,1957(03).
[8]江育仁.中西醫合作治癒兩例乙型腦炎記實[J].江蘇中醫,1956(S1).
[9]江育仁.談談我用中藥治療血吸蟲病幾種類型的一些體會[J].江蘇中醫,1956(01).
[10]江育仁.臨證當辨實虛多寡暴發宜佐活血化瘀[J].吉林中醫藥,1989(01). [4]
學術內容
一、重視陽氣,善治麻疹
麻疹當時還是兒科的"四大要證"之一,是小兒最常見的一種呼吸道傳染病。自1955年到1965年江蘇省中醫院兒科在江育仁的主持下每年冬春流行季節,都開設1~2個病區,收治麻疹患兒。江育仁曾以總結的"591例麻疹肺炎的分型分證及治療規律的探討"一文,於1964年參加衛生部在北京召開的麻疹肺炎經驗交流座談會,被作為重點交流論文。會議決定以該文為主要參考資料,會後由江育仁和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王伯岳共同執筆,制訂了"中醫治療麻疹合併肺炎臨床分型診治草案",於1965年在《中醫雜誌》上公開發表,成為全國各地開展麻疹肺炎防治工作的指導性文件。
二、創熱、痰、風,辨證乙腦
江育仁積多年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的臨床體會認為,衛、氣、營、血是溫病病機演變的普遍規律,但溫病種類很多,各種溫病又有其自身的特點,尤其"乙腦"的重型病例,發病急驟,往往起病即見昏迷、痙厥等營血症狀,如一律沿用衛、氣、營、血循序辨證似欠合拍。同時,也由於急性期與恢復期、後遺症期的病因機機未有統一的認識,形成階段之間的割裂,缺乏整體觀察的系統觀念。為此,江育仁對"乙腦"121例急性期及135例恢復期和後遺症期患兒作了系統觀察。提出其臨床主證可以用"熱" "痰""風"三大證候來概括。急性期的熱、痰、風證,以實證為主;恢復期及後遺症期的熱、痰、風證,則以虛為主或虛實夾雜,
三、疳分三類,載入行標
江育仁將曾與南京醫學院兒科、南京兒童醫院等共同觀察的533例疳證患兒,根據病因調查、證候分類、診斷依據、治療法則以及合併症產生等幾個方面作了分析和研究。宗"諸疳皆脾胃病"的論點,將各類不同證候的表現加以歸納,結合患兒的基本臨床特徵,列為"疳氣"、"疳積"、"干疳"三大類證,並在治療上總結出"疳氣"以和為主、"疳積"以消為主、"干疳"以補為主的基本規律。通過長期實踐,確能切合臨床實際,又便於學習應用,為中醫兒科界普遍接受,並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行業標準》等國家標準。
四、研究指紋,剖析新義
江育仁在兒科診斷學方面也有研究。他曾親自與學生作了一些調查研究,選擇了3歲以內的正常兒和患各種不同疾病的患兒500例,分作正常兒組與病兒組對照觀察,察看指紋的部位(風、氣、命)和顏色,以觀察與疾病的變化關係。經過統計分析,認為不可將指紋作為唯一的的診斷依據,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有重要的診斷價值。有些正常兒的指紋,也有直透三關的。指紋充盈度的變化可能與靜脈壓有關,一些心力衰竭的患兒其指紋可向命關伸展。指紋的色澤在某種程度上可反映患兒體內缺氧的程度,即缺氧愈甚,指紋的青紫色也就愈見明顯等等。 [5]
軼事典故
江育仁學醫的原因
在江育仁14歲時,患了一場大病,當時醫生診斷是"傷寒症"。雖一開始就求醫服藥,但病情卻日益增重,家裡人曾三次登門邀請當地某名醫出診求治,而那位"名醫"不是今天沒空,就是明天不便,終未請到。那時,病勢沉重,神志已欠清晰,陷入昏昏沉沉的狀態,全家焦慮,幾將無望。後來幸而請到一位鄰鎮專看"傷寒"的醫生,那位醫生非但沒有名醫的架子,除精心診治外,還親切地和非常周到的向家屬囑咐如何煎藥、服藥、護理等。不久病情好轉,化險為夷,全家歡欣,對那位醫生感激得"恩同再造"。江育仁,經過那次的大病以後,下定了學醫的決心。他的父親也同意了,但要求他學醫就必須當一個好醫生,並再三的告誡他,光有看病的本事還稱不上好醫生,還必須具有與病人痛癢密切相關的"割股之心"才稱得上一個良醫。當時江育仁就提出今後學醫,一定要拜為他治好"傷寒"的那位醫生為師。可惜的是到江育仁學醫的那年,他夢寐以求的老師,不幸已"遽歸道山"了。後經親友介紹,江育仁在17歲時投到了常熟儒醫李馨山先生的門下。
人物評價
著名中醫學家,兒科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