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惠山國家森林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惠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無錫市城區西側,距市中心3千米。1993年建園,面積為936公頃。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現有五大景區,即石門景區、東大池景區、二茅峰景區、三茅峰景區、別賞植物景區。園內築有-條寬6米、長6.24千米的盤山遊覽通道。直達山頂,山道兩旁野花綻放,隨風搖曳,與林木交相輝映,迎接遠方的來客,位於錫城中央處的惠山國家森林公園,莽莽森林恰似綠色的屏障,為無錫築起一道綠色的牆。

發展歷史

惠山森林公園範圍內的錫山及惠山部分,解放初期就闢為錫惠公園,其餘風景優美有特色的地方也先後得到開發,成為名勝景點。如嶂山、蓮花山間的東大池,解放前就是無錫有名的風景點;二茅峰南的青山寺是著名廟宇,已開闢為青山公園;二茅峰北麓也曾開闢過二泉公園;舜柯山南麓的舜龍溪邊,已開闢為無錫太湖花卉園。

抗戰前,惠山生長着合抱大松樹、櫟樹楓香,後被日寇砍伐殆盡;解放後大搞植樹造林,山上鬱鬱蔥蔥,有針葉林,闊葉林和針闊混交林,山下有果園、茶園和竹林。林內棲息着眾多鳥類和一些獸類。公園內人文景觀豐富,有建於南北朝的惠山寺、青山寺、明陽觀;有建於唐代的「天下第二泉」,宋代的東坡詩石,元代的忍草庵,明代的雙塔寺、寄暢園、東林書院等。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規劃面積7.18平方公里,始建於1989年。為順應旅遊業走向森林、回歸自然的趨勢,市委、市政府從改善生態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角度出發,作出了把惠山建成森林公園的決定。1993年5月,林業部批准正式建立無錫惠山國家森林公園。從此,這個素有無錫「市肺」之稱的「城中山」便成了人們集中植樹種綠的地方。「民族林」、「成年林」、「家庭同心林」遍布山間,香樟、楓樹、石楠等常綠、落葉闊葉樹種等逐步改變了原有林相結構,大批適生鄉土樹種鬱鬱蔥蔥,累計植樹50餘萬株。隨之而來一個原本樹木品種比較單一的「城中山」,已初具森林規模。惠山土地權屬地無錫郊區,在森林公園位於錢榮路的西入口,修建了惠山有史以來第一條直通山頂的盤山公路。曾經步行到山頂要化半天時間,乘汽車從山腳盤旋而上只需20分鐘。然而讓人遺憾的是,惠山森林公園遲遲沒有建成開放,這裡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並未得到有效綜合開發。森林公園內人文古蹟較為集中,已發現的有宋代大詩人蘇東坡詩石、秦少游墓、明朝古蹟水簾洞等。[1]

地理環境

惠山為天目山余脈、毗鄰大運河、山頂三峰並立,蔚為壯觀。主峰高328米,依次稱為頭茅峰、二茅峰、三茅峰,別稱九龍山。又因山上多泉、故以"九龍十三泉"而名噪天下、素有"江南第一山"之譽。

資源情況

解放前,惠山是疏林茅草,山岩裸露。20世紀50年代、在此植樹500餘萬株、1982年,又種下了3.7萬株大樹、綠化惠山頭茅峰下20多公頃山村、成效卓著。惠山山頂還建造了4個蓄水池。鋪設了上山水管,架設電力線路。並將運河水送上22米高處。經精心養護。苗木成活率高達92.4%,這些苗木都已成林,鬱鬱蔥蔥,呈現一派森林景觀,林木成為森林公園的巨大資源。如今園內擁有54科、88屬、104種喬灌木,蒼松翠柏,青翠欲滴。

主要景點

惠山國家森林公園現有五大景區,即石門景區、東大池景區、二茅峰景區、三茅峰景區、別賞植物景區。園內築有-條寬6米、長6.24千米的盤山遊覽通道。直達山頂,山道兩旁野花綻放,隨風搖曳,與林木交相輝映,迎接遠方的來客,位於錫城中央處的惠山國家森林公園,莽莽森林恰似綠色的屏障,為無錫築起一道綠色的牆。成為錫城新興的旅遊熱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