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崑山天福國家濕地公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濕地公園(調研)原圖鏈接來自 百度 的圖片

江蘇崑山天福國家濕地公園位於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花橋經濟開發區最北部,由河流、沼澤、林地、池塘、人工湖和稻田等組成,總面積779.54公頃,濕地面積495.94公頃,濕地率63.62%。2013年12月,獲批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2018年12月通過驗收,正式成為國家濕地公園[1]

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

地理環境

江蘇崑山天福國家濕地公園位於位於江蘇省崑山市花橋經濟開發區最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1°05′22.32″~121°07′44.08″,北緯31°19′18.28″~31°21′13.53″,北依上海市嘉定區和平村,東鄰上海市嘉定區周涇村,南面臨近滬寧鐵路,西畔大瓦浦河。總面積779.54公頃,濕地面積495.94公頃,濕地率63.62%。

資源情況

天福國家濕地公園地處太湖流域吳淞江水系,河網密布,濕地類型十分豐富,包括人工恢復的小型湖泊濕地、富有江南水鄉特色的河流濕地、充滿野趣的沼澤濕地和由永久性水稻田、魚塘構成的人工濕地等四大類型。全區屬北亞熱帶南部季風氣候區,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

據最新調查,園內現有維管束植物549種,昆蟲類325種,底棲類15種,魚類35種,兩棲爬行類16種,哺乳類9種,鳥類182種。其中,包括國家Ⅱ級保護植物[2]7種,如蘇鐵、野大豆、榧樹等,國家Ⅱ級保護鳥類22種,如紅隼、短耳號、小杓鷸、白臉琵鷺、蓑羽鶴和鳳頭鷹等。據統計,天福濕地支持着蘇州市50.58%的鳥類種類源,表現出較突出的生物資源保護、支持功能。

開發建設

品牌建設

2006年,依託崑山花橋總體規劃,開展天福生態休閒區的建設;

年,通過基礎設施建設、景點打造,將原取士區打造成橋苑公園

2012年,隨着橋苑區域生態環境、濕地資源逐步修復、改善,且為了提高花橋生態建設水平,公園管理主體向江蘇省林業局申請,將橋苑區建設成「天福省級濕地公園」;

2013年,經過幾年的生態保護與恢復,橋苑區域的生態系統得到顯着改善,為了擴大天福區域保護恢復範圍、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保護江南水鄉文化,積極貫徹執行《蘇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公園管理主體於2013年委託江蘇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南京大學等單位編制《總規》,基於橋苑區以及周邊河流、農耕濕地等,向國家林業局申請建設「江蘇崑山天福國家濕地公園;

年,為天福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期,期間濕地公園開展了系列的生態恢復、科普宣教、科研監測、保護管理等工作。經過幾年的持續、大量投入,天福國家濕地公園主體已建成,濕地生態系統結構與功能逐步完善。

2018年12月,天福國家濕地公園通過國家級濕地公園試點驗收評估。

2021年2月5日,被中國林學會命名為第五批全國林草科普基地,有效期為2021年~2024年。

基礎建設

濕地公園設有84個生態監測點,監測項目包括水質、氣象、空氣質量、土壤和動植物資源等。根據連續數據監測,在大氣質量方面,天福國家濕地公園PM2.5呈逐月下降趨勢、負氧離子呈逐月上升趨勢,整體空氣質量逐漸提高;在水環境質量方面,以公園內主要水道朱昌塘為例,氨氮及COD濃度均顯着下降, 2017年公園氨氮整體達到II類水標準,2017年上半年COD整體達到III類水標準,流出公園的水體基本均優於流入公園的水體。天福國家濕地公園對區域空氣和水環境質量改善具有重要而顯着的「生態綠腎」作用。

視頻

江蘇崑山天福國家濕地公園 相關視頻

航拍江蘇天福國家濕地:由荒地變河網密布
天福國家濕地公園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