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期刊)原圖鏈接來自 中國知網 的圖片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前身,分別是政協江蘇省委員會於1956年創辦的「江蘇省各界人士政治學校」和江蘇省民主建國會、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於1956年創辦的「江蘇省工商界政治學校」。1958年兩校合併,成立「江蘇省各界人士政治學校」。1962年8月改名為「江蘇省政治學校」。「文革」期間,政校被迫停辦。

學院設施

學院現擁有職工宿舍50套,學員宿舍兩幢100個標準間,容納250人大教室1個,80人中教室2個,40人的小教室4個,會議室10個,大、中、小餐廳5個。辦公樓、學員樓、教室、餐廳、會計室均配置中央空調。2002年,學院建成5400平方米圖書館[1]綜合辦公樓,基建投資1700萬元。目前,學院為進一步提升辦學條件,投入3000多萬元,正在建造8000餘平方的綜合培訓樓。

學院歷史

1983年8月,經中央書記處同意,中央辦公廳(1983)58號文轉發了中央統戰部《關於恢復各省、市、自治區政治學校的請示》後,1985年6月,省委 [蘇字(1985)334號] 文同意省委統戰部《關於恢復江蘇省政治學校的報告》,並指示"建立籌備機構,着手做好建校的各項準備工作"。1986年3月,省政協、省委統戰部共同建立籌備領導小組,1987年1月,省長辦公會議批准省政治學校立項重建,新院址選在風景秀麗、環境幽靜的南京東郊風景區苜蓿園月牙湖畔,占地22畝。1989年8月,省清理固定資產領導小組批准正式開工興建(教學辦公樓一幢,學員樓兩幢,職工宿舍樓兩幢,建築面積為11000平方米)。主體建築採用大磚瓦混凝土剛性坡屋面,與古城牆隔河相映生輝。主體樓之間由走廊相連,江南園林式的庭院,主體綠化,集山水花草為一體,小巧玲瓏,自然協調,整個建築既有仿古特色,又有現代風格,給人以古樸典雅、清新舒適之感。

1991年9月,學院由長江路292號搬遷到新院址辦公。1992年5月19日,在新院址隆重舉行了首期市級民主黨派負責人培訓班開學典禮和揭牌儀式,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協、省各民主黨派、省工商聯和有關部、委、廳、局的負責人應邀出席。省委書記沈達人、省政協副主席、民盟主委陳敏之為學院揭牌。

1986年至2000年十五年間,教學科研工作經歷了兩個階段。1992年前主要是籌建階,"邊籌建、邊辦學",共舉辦各類培訓班16期,培訓人數778人次。1992年5月搬入新院址,辦班有了自己的陣地,開始走上了正規,科研工作也開始起步。這期間共舉辦各類培訓班次57期,培訓人數2288人次;編寫教材4冊,在各類刊物發表論文[2]40餘篇;舉辦大型理論研討會五次;參加省外理論研討會十餘次。

1988年9月,省委同意江蘇省政治學校改名為「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享受同級黨校待遇,按正廳(局)級建制,歸省委領導,有關方針、政策和工作指導關係歸口省委統戰部」。1987年12月省編委(87)212號文同意編制名額由25名增至40名。1989年1月省編委(89)36號文確定機構暫設辦公室、教務處、基建處。1991年12月,省編委(91)175號文同意編制名額由40名增至60名。1994年9月,省編委(94)119號文同意編制名額由60名增至80名。 2008年經省委辦公廳批准,正式加掛江蘇中華文化學院的牌子,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學院為正廳級參照公務員管理事業單位,下設辦公室、教務處、科研處、文化聯絡處、人事處、財務處、總務處7個處室,機關黨總支、培訓中心、圖書館3個內設機構。學院共有人員編制84人,現有幹部職工74人。

視頻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 相關視頻

江蘇省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丁榮余訪談
江蘇省社會主義學院(江蘇中華文化學院)召開江蘇書畫家聯誼會理事換屆會議 暨《夢緣》新書首發式

參考文獻

  1. 全球25家最美圖書館,搜狐,2018-06-02
  2. 如何快速發表論文? ,搜狐,2020-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