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境內,是羅霄山脈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護區總面積為10588公頃。主要保護對象為:典型中亞熱帶山地常綠闊葉林森林生態系統;我國中部候鳥遷徙通道;珍稀瀕危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鄱陽湖流域重要水源涵養林。
目錄
歷史沿革
2017年7月4日,經國務院批准(國辦發〔2017〕64號),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江西省吉安市遂川縣境內,範圍在東經 113°57′47″-114°07′03″,北緯 26°09′18″-26°26′10″之間。總面積 10588 公頃。
保護區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1],氣候溫和,雨量充沛, 陽光充足,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無霜期長,境內氣候差異較大。年平均氣溫15.1℃~17℃,極端高溫41.1℃,極端低溫-6.0℃。年均降水量1 400~2 000 mm, 年均無霜期287天。
區內地質構造複雜,植被類型豐富,成土過程因地形母質和植被的差異而不同, 形成的土壤類型多樣,土壤垂直分布帶譜為:海拔350 m以下的山間盆地及小河谷平原多為中瀦灰沙泥、灰潮沙泥;350~500 m為山地紅壤, 500~800 m為黃紅壤, 800~1 100 m為山地黃壤, 1 200~1 500 m為黃棕壤, 1500~1 800 m為山地棕壤, 1 800 m以上為山地草甸土。
區域範圍
保護區總面積 10588 公頃,其中核心區 面積 4125.88 公頃,緩衝區面積 1882.63 公頃,實驗區面積 4579.49 公頃。
保護目標
保護區內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6種,國家II級61種;有維管束植物204科917屬2165種,脊椎動物[2]35目98科393種,占全省同類種屬的42.33%、45.51%。
千百年來,每年秋、春兩季,南遷北徙的千百萬候鳥,利用北面南風面,南面齊雲山,西南面八面山這三座超2000米高山間所形成的這條46公里長、39公里寬的「高山隧道」中穿行,飛越羅霄山脈這個極其艱難險峻的隘口,故有了「千年鳥道」之稱。全國鳥類環志中心自2002年起在保護區所轄的營盤圩鳥類環志站開展鳥類環志,至今已20年,填補了多項鳥類環志和遷徙規律研究空白。
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與鄰近的江西井岡山、齊雲山,湖南桃源洞、八面山四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聯為一體,形成羅霄山脈完整的自然保護區域,對長期保存、整體維護羅霄山脈生物資源和生態系統的自然性、完整性及其自然演替, 為保護江南腹地珍稀物種和原始類群,提升保護區網絡的規模保護效益,發揮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020榮獲,江西南風面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江西省批覆成立,為江西省林業局直屬正處級單位,下設戴家埔保護站、大汾保護站、營盤圩保護站(候鳥環志站)、陸生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站等管護機構,保護區發展建設從此步入了全新的階段。
參考文獻
- ↑ 乾貨 | 十二種氣候類型及特點 ,搜狐,2020-02-26
- ↑ 脊椎動物的始祖長啥樣?,搜狐,2022-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