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邊鄉(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
江邊鄉 |
中文名 :江邊鄉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 |
江邊鄉,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地處彌勒市南部,東南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隔江相望,南與開遠市毗鄰,西與朋普鎮、竹園鎮、新哨鎮接壤,東北與東山鎮山水相連,距彌勒市城區64千米, 區域總面積391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江邊鄉戶籍人口為14728人。 1959年12月21日,由竹園公社析置江邊公社;1988年6月,由江邊區改為江邊鄉。 截至2020年6月,江邊鄉轄7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江邊村。 截至2019年末,江邊鄉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9個。 [1]
目錄
位置境域
江邊鄉地處彌勒市南部,東南與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丘北縣隔江相望,南與開遠市毗鄰,西與朋普、竹園、新哨3個鎮接壤,東北與東山鎮山水相連,距彌勒市城區64千米,區域總面積391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江邊鄉境內地勢中高,東西稍低,河谷切割強烈,形成峽谷、窄嶺、陡坡,高山多為「V」形地貌;地形分為山區、半山區;山脈縱橫,是圭山山系的延伸,圭山自北向南入江邊境內形成主梁綠柴沖大山樑,該山樑橫跨境內中部,並向南延伸至南盤江畔膩落江境內;最高點位於老虎箐,海拔1600米;最低點位於挨村溝口,海拔920米。
氣候
江邊鄉屬典型的亞熱帶立體氣候,其特點是乾濕季節分明,冬春雨量較少,風力較大;由於海拔差異較大,各海拔間氣候各有不同,一般1300米以下地帶春夏乾旱,冬鮮霜雨;1400米以上地帶,氣候涼爽,夏無酷暑,冬有輕寒;南盤江河谷地帶,夏秋季節氣候炎熱,冬季晴天江霧籠罩,陰天江風寒冷;多年平均氣溫22℃;年平均降水量925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300小時,日照率40%;年蒸發量2949.9毫米;最大風速17米/秒(七級);無霜期年平均330天。
水文
江邊鄉境內河道屬珠江流域幹流西江幹流河段;南盤江環東南向西流,經小倮份、平地、江邊3個行政村。
自然災害
江邊鄉主要自然災害有旱災、洪澇、雹災、霜災等;乾旱災害年均發生一次,主要發生在1—5月。
自然資源
江邊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錳、鐵、鋅、硝石、石膏等。2011年,江邊鄉有耕地30286畝;林地151779畝。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江邊鄉總人口有1389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210人,城鎮化率15.9%;另有流動人口111人。總人口中,男性7204人,占51.83%;女性6694人,占48.17%;14歲以下2763人,占19.9%;15—64歲8345人,占60%;65歲以上2790人,占20.1%;以彝族為主,達6972人,占50.2%;壯族3305人,占23.8%;傣族960人,占6.9%;苗族535人,占3.8%;其它民族2126人,占15.3%。2011年,江邊鄉人口出生率4.7‰,人口死亡率4.6‰,人口自然增長率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6人。 截至2017年末,江邊鄉常住人口為13388人。 截至2018年末,江邊鄉戶籍人口為14734人。 截至2019年末,江邊鄉戶籍人口為14728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江邊鄉財政總收入691.8萬元,比2010年增長83.84%,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580萬元,比2010年增長140.41%;人均財政收入497.8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555元。
農業
2011年,江邊鄉農業總產值達9608.48萬元,比2010年增長16.3%,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2%。江邊鄉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小麥為主。2011年,江邊鄉生產糧食7552噸,其中水稻2732噸,玉米3516噸,小麥72.9噸。江邊鄉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甘蔗等。2011年,江邊鄉烤煙種植面積5500畝,產量836噸;甘蔗種植面積1.2萬畝,產量75024噸。江邊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山羊、黃牛、家禽為主。2011年,江邊鄉生豬飼養量39600頭,年末存欄12098頭;羊飼養量16189隻,年末存欄8836隻;牛飼養量8653頭,年末存欄7353頭;家禽飼養量12.5萬羽,上市家禽10.2萬羽。2011年,江邊鄉生產肉類2910噸,其中豬肉2200噸。牛肉180噸,羊肉100噸,禽蛋150噸;畜牧業總產值3617.5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