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霖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20年3月15日) |
湯霖 | |
---|---|
出生 | 1850年5月3日 |
國籍 | 湖北省黃梅縣孔壠鎮湯大墩村人 |
別名 | 頤園老人 |
知名作品 |
《燕塵拾遺》 《北洋軍志》 |
湯霖
(1850-1912),字雨三,晚號頤園老人。湖北省黃梅縣孔壠鎮湯大墩村人。光緒十六年庚寅(1890)恩科進士。1892年赴任甘肅平蕃、渭源知縣。1898年去職,在渭源、蘭州、北京等地設館授徒。素喜漢易、《桃花扇》,善國學,有文傳世。
生平
湯霖生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50),以優廩生於光緒三年(1877)考中丁丑科舉人,光緒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科進士,於當年任甘肅省涼州府平番縣(今永登縣)知縣。清光緒十九年(1893)至光緒二十三年(1897)任蘭州府渭源縣知縣。 光緒二十四年(1898),湯知縣在渭源任職滿後,來到蘭州住在西湖會館設教館課讀士子。《渭源縣誌》對湯霖知縣作了如下評價:"因以士執師生禮,而官民之風變焉。迨後文明日進,先生使然。"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朝廢除科舉制度和書院,推行學堂教育。光緒三十二年(1906),蘭州成立了甘肅省優級師範學堂,湯霖任庶務長。 宣統三年(1911)六月,湯霖的兒子湯用彬、湯用彤及弟子吳本鈞等20多人,聚集北京萬牲園為湯霖過61歲壽辰,吳本鈞繪製了《頤園老人生日燕遊圖》,霖在圖上題了跋:"學不足以成名,宦不足以立業",告誡後輩"事不避難,義不逃責","勿戚戚於功名,勿孜孜於逸樂"[1]
後代
湯霖以他淵博的學識和高尚的人格,影響了他的後輩兒孫,為國家培養出了大師級人物。兒子湯用彬、湯用彤,孫子湯一介,孫媳樂黛雲都是著名學者,其中以湯用彤、湯一介、樂黛雲成就最高。長子湯用彬,譯學館畢業,民國初為眾議院議員,國史館協修,著有《燕塵拾遺》、《北洋軍志》等。 ]
參考文獻
- ↑ 歷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