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汪慎生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汪慎生
出生 1896年
安徽歙縣
逝世 1972年(75-76歲)
國籍 中國
職業 畫家。
知名於 工筆花鳥畫造詣精深、格調高雅。
知名作品 《番茄豐收》
《四季長春圖》
《花鳥圖》
《百花齊放圖》
《普天同慶圖》
《群芳介壽圖》

汪慎生(1896年-1972年),名溶,字慎生,號滿川村人。安徽歙縣人。幼在浙江蘭溪當學徒,後在上海畫炭畫謀生。約30年代初到京,先後任私立京華美術專科學校和輔仁大學美術系教授。解放後任民族美術研究所副研究員、北京畫院畫師、院務委員等職。學生有張其翼孫其峰等。

藝術成就

汪慎生以寫意花鳥畫名世,但他的工筆花鳥畫也造詣精深、格調高雅,他40年代創和的《工筆花鳥冊頁》四幀和50年代參加全國第一屆美術展覽時創作的《黃鸝翠柳》,都是不可多得的精心之作。先生的冊水畫也卓然成家,他於1962年所作的《黃山雁蕩紀游山水冊頁》是其憶寫少年時隨同母親旅行時所見到的黃山、雁蕩的景物,以蒼渾樸厚之筆意,描繪出山川的靈秀表現出高度的凝煉、生動和意味雋永的藝術魅力。 汪慎生的繪畫藝術之所以博得世人的推崇和贊譽,是因為他的繪畫有著獨特的風格和藝術感染力。他的用墨十分精到,濃淡、干濕、枯潤、虛實互用,墨色層次分明,極富變化。先生的賦彩也很有特點,他追求色彩的艷麗明潔,又能做到艷而不佻、雅而不俗[1]

花卉翎毛畫,張大千也佩服

張大千開始畫工筆花鳥畫當在三十多歲。張大千曾在《仿陳老蓮梅花圖》中題道: 「初從寫意入門,不解為工致刻畫之筆,頗為老輩所訶。今年避暑故都,於非庵、王夢白、汪慎生三君朝夕過從,予始稍稍研求之,已有聞道已晚之嘆[2]「 與張大千交厚,大千數度至北平皆住在汪宅。繪畫上師法華新羅,以小寫意花鳥畫於北京畫壇享有盛譽,民國時期同陳半丁王雪濤等齊名。

1936年,張大千、徐悲鴻在一次交談中,徐悲鴻稱張大千是"畫壇五百年來第一人"。張大千不敢受此尊號,後來還在《四十年回顧展自序》中記敘了一段他和徐悲鴻有關此事的談話,並品評畫壇風雲人物,其中說到「寫景入微,不為景圍,吾仰錢瘦鐵;花鳥蟲魚,吾仰于非闇、謝稚柳;人物仕女,吾仰徐燕孫;點染飛動,鳥鳴猿躍,吾仰王夢白、汪慎生;」足可佐證汪慎生在畫壇的藝術地位[3]

作品

汪慎生擅花鳥、山水,尤以花鳥著名,能工筆亦能寫意,而以小寫意最富影響。有平朴含蓄之致。在解放初所畫《番茄豐收》表現出高超的寫實能力,被認為是以傳統畫法表現新意新情的範例出版有《汪慎生畫集》。《毛澤東故居藏書畫家贈品集》收有他的《四季長春圖》、《花鳥圖》和他與齊白石等人合作的《百花齊放圖》、《普天同慶圖》、《群芳介壽圖》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