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沁園春·孤館燈青(蘇軾)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沁園春·孤館燈青》

作品名稱:《沁園春·孤館燈青》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詞

作者:蘇軾

《沁園春·孤館燈青》是北宋文學家蘇軾創作的一首詞。這首詞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壯志難酬的苦悶。上片點小序,寫早行,感嘆世路無窮,日日如此奔波,勞生有限。「漸月華」四句,寫早上景物。「世路」六句抒身世之感。下片回憶嘉祐初汴京往事,寫報國抱負未能得到充分施展的感慨。「當時」六句寫與弟轍兩次試場得意欲致君堯舜情懷。「用舍」陡轉,「行藏」、「袖手」自我解嘲,辛辣而不服氣。「身長健」三句以飲酒健康互祝,有憤憤不平之氣在。

原文

譯文

孤零零旅舍燈光青冷,厭聽這荒野雞鳴,收拾起旅枕殘夢。曉月漸漸淡去了白絹似的皎潔,微亮的晨霜一片晶瑩;山上雲白如展開的錦緞,朝露點點與晨光輝映。人世間的行程沒個盡頭,有限的是這勞頓的人生。似這般無足稱道的平庸,難得有歡愉的心境。我這裡獨自低吟罷,征鞍上,悄無聲,許多往事涌心中。

當年我們風華正茂,同時客居在汴京,如同陸機、陸雲兄弟,初到京城還年輕。幸有妙筆在手文思敏捷,詩書萬卷在胸,自以為輔佐聖上使其成為堯舜,該是星月同輝,事業必成。其實重用與否在於時勢,入世出世須由自己權衡。不妨閒處袖手看風雲,少不得那分明哲與淡定。好在你我身體康健,只須終年悠閒遊樂,姑且杯中尋醉慰平生。[2]

作品賞析

這首詞是蘇軾於熙寧七年(1074)七月在由杭州移守密州的早行途中寄給其弟蘇轍的作品。詞中由景入情,由今入昔,直抒胸臆,表達了作者人生遭遇的不幸和壯志難酬的苦悶。

上闋一開篇,作者便以「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以及「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朝露漙漙」數句,繪聲繪色地畫出了一幅旅途早行圖。早行中,眼前月光、山色、晨霜、朝露,別具一番景象,但行人為了早日與弟弟聯床夜話,暢敘別情,他對於眼前一切,已無心觀賞。此時,作者「憑征鞍無語」,進入沉思,感嘆「世路無窮,勞生有限 」。為此,便引出了一大通議論來。作者追憶:他們兄弟倆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 。」長安,代指宋都汴京 。二陸,指西晉詩人陸機、陸雲兄弟。

吳亡後,二陸入洛陽,以文章為當時士大夫所推重,時年只二十餘歲,詞里用來比自己和弟弟蘇轍。當年,他們兄弟倆俱有遠大抱負,決心象伊尹那樣 ,「使是君為堯舜之君 」(《孟子》中語 );象杜甫那樣,「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以實現其「結人心、厚風俗、存紀綱 」(《上神宗皇帝書》)的政治理想。

而且,他們兄弟倆「 筆頭千字,胸中萬卷 」,對於「致君堯舜」這一偉大功業,充滿着信心和希望。撫今追昔,作者深感他們兄弟倆在現實社會中都碰了壁。為了相互寬慰,作者將《論語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孔子家語》「優哉游哉,可以卒歲」,以及牛僧孺「休論世上升沉事,且斗尊前見在身」詩句,化入詞中,並加以改造、發揮,以自開解。結尾數句,作者表示自己在懷才不遇的境況下,要避開政治鬥爭的漩渦,以從容不迫的態度,姑且保全身體,飲酒作樂,悠閒度日。整首詞,除了開頭幾句形象描述之外,其餘大多是議論、成為一篇直抒胸臆的言志抒情之作。

這首詞的議論、抒懷部分 ,遣詞命意無拘無束,經史子集信拈來,汪洋恣肆,顯示出作者橫放傑出的才華。詞中多處用典 :「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四句,化用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中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致君堯舜上 ,再使風俗淳」的詩句 。「身長健,但優遊卒歲,且斗尊前」三句 ,「優遊卒歲」語出《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中魯國大夫叔向被囚後「優哉游哉,聊以卒歲」的話;「且斗尊前」,化用杜甫《漫興》中「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的詩句。作者將上述典故靈活運用,推陳出新,生動地傳達出自已的志向與情懷。

這首詞脈絡清晰,層次井然,迴環往復,波瀾起伏,上片的早行圖與下片的議論渾然一體,貫穿一氣,構成一個統一、和諧的整體:頭幾句寫景,以「孤」、「青」、「野」、「殘」等字眼傳神地渲染出早行途中孤寂、淒清的環境和心境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一句,由自然景色轉入現實人生。其後,詞作由景物描寫而轉入追憶往事。「用舍由時,行藏在我」,由往事回到現實。結拍數句表明作者已從壯志難酬的苦悶中擺脫出來 ,獲得了內心的平靜和慰安。全詞集寫景、抒情、議論為一體,融詩、文、經、史於一爐,體現了卓絕的才情。[3]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北宋文學家、知名畫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與其父洵、弟轍,合稱「三蘇」。他幼年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自己又刻苦學習,青年時期就具有廣博的歷史文化知識,顯露出多方面的藝術才能。枕頭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考進士時,主司歐陽修見其文章連稱「快哉!快哉!」1059年任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

英宗即位,任大理寺丞。神宗時,任太常博士、開封府推官,因與王安石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為杭州通判,改知密州、徐州湖州。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台有人摘引其非議新法的詩句,以「訕謗朝政」罪名入獄,即所謂「烏台詩案」。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五年後,改任汝州團練副使。哲宗即位司馬光等舊黨執政,他復為朝奉郎,任登州知州、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充任侍讀,又因與司馬光等政見不合,請求外任,出知杭州潁州揚州,後任兵部尚書兼侍讀、端明殿這士兼翰林侍讀學士、守禮部尚書。元祐八年(1093年)新黨再度執政,他以「譏刺先朝」罪名,貶為惠州安置、再貶為儋州(今海南省儋縣)別駕、昌化軍安置。徽宗即位,調廉州安置、舒州團練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復任朝奉郎,北歸途中,卒於常州,諡號文忠。[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