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沁園春·情若連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沁園春·情若連環

沁園春·情若連環

作者:蘇軾


原文

沁園春·情若連環 [宋] 蘇軾 情若連環,恨如流水,甚時是休。也不須驚怪,沈郎易瘦,也不須驚怪,潘鬢先愁。總是難禁,許多魔難,奈好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念前歡杳杳,後會悠悠。 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重重封卷,密寄書郵。料到伊行,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須知道,□這般病染,兩處心頭。[1]

譯文

感情就像成串的玉珠,悔恨如同流水,嚴重時是休。不必詫異,沈郎易瘦;也不必大驚小怪,白髮先愁。總是很難禁止,許多魔難,你喜歡事教人不自由。空追想,想想前歡杳杳,後來悠悠。 目不轉睛的凝望。後悔上層樓。只是引起惆悵,新愁壓住舊愁。向彩箋寫遍,相思字了,重封卷,密寄書信。考慮到他走,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眼淚收。要知道,這般的心病,兩人心頭。

注釋

連環:連結成串的玉環,比喻連續不斷。流水:流動的水,形容流逝的歲月。 驚怪:感到驚異奇怪。沈郎:指南朝梁沉約,亦借指腰肢瘦損之義。潘鬢( bìn):晉潘岳《秋興賦》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後因以「潘鬢」謂中年鬢髮初白。 好事:特指男女歡會或婚配。 追想:猶回想。杳杳(yǎo):指渺茫。悠悠:指思念貌;憂思貌。 凝眸:注視;目不轉睛地看。惹起:引起。新愁:新添的憂愁。 相思:彼此想念。後多指男女相悅而無法接近所引起的想念。 伊行:她那裡。

賞析

整首詞善於鋪敘,在有條理、有層次的鋪敘之後,突然插入一筆,由一方設想另一方,構成「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的妙境。

  上片首句「情若連環,恨如流水」,起調是一組並列對句,以連環、流水為比,說此「情」、此「恨」不斷無休。接着以一組扇面對句,說相思的具體情狀。依律,這組扇面對句,當以一領格字提起,此處連用兩個「也」字,用以鋪排敘說,一曰瘦,有如宛約一般,腰圍減損,再曰鬢髮斑白,有如潘岳一般,因見二毛而發愁。「總是」二句,卻以散句入詞,接下句,均為直說,點明上文所說「瘦」與「愁」的原因,是「好事教人不自由」。「好事」,當指男女間歡會等情事。因為時時刻刻惦記着這許多情事,無法自主,所以才有這無窮無盡的「情」與「恨」。最後,詞進一步點明,主人公所「追想」的「好事」就是「前歡」與「後會」,前歡已是杳無蹤跡,不可追尋,而後會又遙遙無期,難以預卜。「杳杳」、「悠悠」,與「連環」、「流水」相呼應,將所謂「情」與「恨」更加具體化。上片說的全是主人公一方面的相思情況。

  下片變換了角度與方位,既寫主人公一方,又寫對方,並將雙方合一起寫。「凝眸。悔上層樓。謾惹起新愁壓舊愁。」是過片。一方面承接上片所說相思情景,謂怕上層樓,即害怕追想往事,惹起「舊愁」;一方面啟下,轉說當前的相思情景,新愁與舊愁交織一起。詞作說當前的相思情景,先說主人公一方,說主人公如何寫情書,寫好情書如何密封,封好以後如何秘密投寄「重重」,謂其密封程度,「密」,既有秘密之意,又表明數量之多,一封接一封,相距甚密。同時,詞人說相思,還兼顧對方,料想對方接到情書,當如何時時開看,「一看一回和淚收」。「料」字明謂假設。至此詞戛然而止,言已盡而味有餘。

  這首詞以鋪敘手法說相思,反反覆覆地說,雖只是「相思」二字,卻並不單調乏味。能有這樣的藝術效果,除了真切體驗之外,還在於善鋪敘。作者善鋪敘,就是在有條理、有層次的鋪敘之後,突然插入一筆,由一方設想另一方,構成「照花前後鏡,花面交相映」的妙境。這種作法是從柳永詞中學得來的。[2]

作者簡介

蘇東坡,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舉進士,復舉制科。治平中,入判登聞鼓院。熙寧中,上書反對王安石新法,遷通判杭州,徙知徐、湖等州。因作詩諷新法,被捕入御史獄,貶黃州團練副使、安置黃州。元祐初,授翰林學士,四年(1089),出知杭州。召入為翰林學士承旨,旋出知潁州,徙揚州。以兵部尚書召還,改禮部兼端明殿、翰林侍讀兩學士。哲宗親政,出知定州。紹聖初,御史劾其譏諷先朝罪,貶寧遠軍節度副使,安置惠州,再貶昌化。徽宗即位後赦還,病死於常州。追諡文忠。與父蘇洵、弟蘇轍合稱「三蘇」,均入唐宋八大家之列。著有《東坡集》四十卷、《後集》二十卷、《內製》十卷、《外製》三卷及《和陶詩》四卷等。[3]

參考文獻

  1. 沁園春·情若連環,詩詞名句網
  2. 沁園春·情若連環,古詩文網
  3. 蘇軾,國學大師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