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沈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沈奇
出生 1951年生
陝西勉縣
國籍 中國
知名於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新文學學會會員,陝西作家協會理事,陝西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西安財經學院文藝系教授
知名作品淡季
沈奇詩學論集
生命之旅

沈奇[1]

個人簡介

沈奇,1951年生,陝西勉縣人,1966年初中畢業,之後下鄉務農、進廠做工、中學教書,1974 年開始現代詩創作和文學活動,1978年考入大學、畢業留校任職至今,1986年後分力於現代詩學及文藝評論,已出版詩與詩學著作6種,編選6種,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新文學學會會員,陝西作家協會理事,陝西文藝評論家協會理事,西安財經學院文藝系教授。有《淡季》詩集和《沈奇詩學論集》(三卷)詩與詩論合集《生命之旅》等行世。

代表論集:

《沈奇詩學論集》(共3冊)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頁碼:963 頁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00452055

·條形碼:9787500452058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32開

·中文:中文

《詩學論集》

獲獎經歷

2017年5月28日,榮獲第四屆中國當代詩歌獎(2015-2016)批評獎。

人物生涯

沈奇是當代中國詩評界相當活躍的一位詩評家。他的詩評有着鮮明的特色;他密切關注詩歌發展的現實,他時刻關心詩歌潮流的涌動,他能夠敏銳地把握詩歌發展的脈絡,並及時予以總結和歸納。很難說他的每一個歸納都是準確的,在他的批評中有時也存在着對詩歌發展景觀缺乏全面審視的缺憾。但是,他的敬業的精神,他對詩歌批評熱情的投入,以及期望通過自己的工作促進詩歌發展的強烈願望,無疑都是非常感人的。

作為中國舉足輕重的詩歌評論家,沈奇的意義在於,他的評論使當代詩歌評論的天平得到某種重要的平衡。相對當代文化的話語權力中心而言,我特別強調沈奇的外省身份,這種身份使他超然於話語權力遊戲之外,堅持着詩歌批評的良知、公正性以及有效的專業精神。沈奇評論的魅力在於他總是保持着敏銳的感覺和樸素的價值觀,具有獨創風格的鮮活語言和一語中的的精彩闡釋。沈奇的聲音非常原始,他堅決拒絕因為對詩歌毫無感覺又要吃這碗飯還要混到底,因此只剩下狡猾世故的修辭技術的學院式批評。他敢於直言不諱,在基本的美學判斷上,他決不模稜兩可,決不模糊他對詩歌質量的是非好惡,他心直口快,有感而發,並不因此缺乏深度,而是比那些故作高深的時文更有力量和閱讀的快感。因此我們發現,在當代詩歌批評由於長期以來的鸚鵡學舌、味同嚼蠟、已經完全不知所云,幾乎被遺忘、付諸闕如的時代,沈奇的詩歌評論一直是詩壇上一個不可忽視的亮點。

洛夫一直認為,在當代中國詩壇,沈奇的詩歌評論可謂當行出色,其立論之精準、推理之周延、措辭之典雅,均屬少見,尤其面對詩歌現實和詩歌文本時,從宏觀到微觀、從理論耙梳到個案評析,都能有效把握,精彩表述。所成文章,立論鮮明,態度誠懇,有擔當,有情懷,言必中理,且不乏文采,好讀有味。

代表詩作

《上游的孩子》

上游的孩子

還不會走路

就開始做夢了

夢那些山外邊的事

想出去看看

真的走出去了

又很快回來

說一聲沒意思

從此不再抬頭望山

眼睛很溫柔

上游的孩子是聰明的

不會走路就做夢了

做同樣的夢

然後老去

了不起的沈奇

這輩子,做夢也沒有想到,我能有幸參加在平度舉辦的詩會,而與會人員是來自全國各地的著名詩人、編輯、小說家;這輩子,做夢也沒有想到,我能真切地領略這些優秀者的風采。其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西安財經學院文學院教授、中國著名詩人、中國著名的詩歌評論家沈奇老師。

沈奇老師的發言非常精彩,他不是脫稿,而是根本就沒有稿。他面對所有人,侃侃而談,幽默風趣,深入淺出,很有親和力,盡顯大家風采。

現將沈奇老師發言的主要內容及我的感受記錄如下:


1.一個朋友,給沈奇老師拿水果吃,他沒洗手。沈奇說,你給我拿東西也不洗洗手嗎?那個朋友說,我每天不洗手,但我每天洗心。

沈奇老師引用的這句話真好,這與中國古人所言「吾日三省吾身」豈不有異曲同工之妙?生而為人,不論我們從事什麼職業,每天都該拿出一點時間來靜思,來洗心,讓我們的心靈保持純潔,不被功名、權勢等污垢蒙蔽。


2.沈奇老師說,我們得到了營養,卻失去了教養。一個富起來的民族,必須有教養。人是各種社會關係的總和。為了闡釋這個道理,他舉了一個鮮活的例子給大家聽。

一次,沈奇老師出國。排隊辦手續時,排在他後面的一家人帶着個小孩,小孩老哭。輪到沈奇時,他用英語告訴後面的一家人,讓他們先辦理手續。這時,窗口裡的辦事人員用英語表揚沈奇老師,說他是個優秀的日本人。沈奇氣憤地回敬說,No! I am not Japanese ! I am chinese!

他告訴我們,固然他在外貌上長得有點像日本人(呵呵,的確挺像的),但是,他認為,中國人在外國人眼裡缺乏教養,這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他以這個他親生經歷的事,來告訴我們,我們每一個人都要做一個要修養的人,這樣,我們的民族才會真正的強大起來。

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做一個有修養的人呢?我想,修養並非高不可攀,遙不可及,只要我們做一個善良、正直、正義、懂得尊重他人、敬畏生命、敬畏自然、富有責任感和使命感的人,就應該是一個有修養的人了。


3.沈奇老師說,有些人,不懂茶道,卻天天喝茶,大談茶道——荒謬;有些人,不懂詩道,卻天天寫詩,談詩——荒謬。

我覺得,沈奇老師所言,就是告訴我們,不論是對茶也好,對詩歌也好,推而廣之,對生活中的任何值得敬畏的對象(譬如,生命,自然,閱讀)都該心存敬畏。


4.漢字、漢詩、中國畫,這些神聖的東西,是漢民族的指紋。

書法家應該拿起筆來寫詩。

沈奇老師的話讓我想到一個問題,為何閱讀信件,我們更喜歡先前那種寫在信紙上的書信,而非通過電子郵件發來的信件呢?原因就在於,看對方寫在信紙上的文字,我們能看到流淌在文字里的對方的真切的情感,那一筆一划,莫不是情感的化身。而電子郵件里的文字有點接近於無感情的傳聲筒。

所以,我們刪除電腦或手機里存的信件或短信不會感到心疼與可惜,而對承載着感情的紙質書信甚或便條視為珍寶。


5.沈奇老師說,與時俱進,就是與時俱廢棄。

我覺得這話說得很好,看看中國的文學史,我們就會明白,那些應時之作,或許在當時得到統治者或者上層領導的好評,那些寫應時之作的人也因此雞犬升天,但是,時間的裁判會將它們徹底否定,歷史的車輪會將其毫不留情地碾碎。

所以,文學創作,尤其是詩歌創作,是心靈的創作。


6.沈奇老師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所謂的「書法」,就是「書寫」和「書法」的意思。一個人,再懂書法,不懂心,是寫不好字的。最終感動人的是書法家傳遞出的心聲。

身為一名中學教師,我喜歡看學生寫給我的飽含真情的書信,喜歡看學生用沾着感情的筆墨寫下的周記,而不喜歡看那怕是刊登在雜誌上的一些所謂的優秀作文。儘管那些所謂的優秀作文內容貫通古今,名人事例、名人名言不勝枚舉,但是,我卻覺得它們少了文章最本質的東西:寫作者的心聲。


7.在談詩歌創作時,沈奇老師打了個比方,「吃相同的麵包,要吃出和別人不一樣的味道」。

是啊,世界就是這個世界,自然就是這個自然,但在詩人的眼中,它是別樣的。


最後談談我對沈奇老師粗淺的印象:

1951年出生的他,而今已65歲,真看不出這是一位65歲的老人,雖然他的頭髮大半已發灰,但他,精神矍鑠,發言時,感情充沛,他的語氣,時而和緩親切,時而高亢悲憤。而聽他人發言時,他又是那樣專注,不時的點頭讚許,甚至他會大膽地插敘,談他的理解,甚至,他會帶頭鼓掌,用真摯的掌聲表達對發言者的認同與讚許。

雖然,他經歷過文革那個特殊的年代,初中畢業後下鄉務農,進工廠做工,到中學教書,但是,對詩歌的熱愛,阻擋不了他的詩歌創作之路。1974年,他開始現代詩創作和文學活動,1978年考入西安財經學院,畢業後留校任職至今。

雖然,他是赫赫有名的詩歌創作者和詩歌評論家,但是,他和藹可親,和他人說話時,總是微笑着,有時,你還能捕捉到他像兒童一般閃亮亮的眼神。

他是著名的詩人,同時還是優秀的書法家。他的字,怎麼說呢,行雲流水般,如他所言,我們能從他的書法中看到他流淌着的「情感」。

平度之行,此生之幸事。遇到沈奇老師,乃此生之大幸也。

2016年6月22日[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