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瀋陽市育源中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瀋陽市育源中學坐落在風景優美的萬泉河畔,毗鄰煤炭設計院、沈空司令部,地理位置優越,文化氣氛濃郁,交通便利。育源中學成立於1999年,原為一所民辦公助中學,2006年7月與瀋陽市第94中學合併,名為育源中學。育源中學現有學生將近2700人,48個教學班。

校園環境

校園的環境,決定着教師和學生的精神面貌。新學期伊始,學校在原有的「六室、一廳、一中心的」(即電子辦公室、多媒體備課室、視聽閱覽室、網絡信息教室、普通多媒體教室兩個、多功能教研廳、網絡中心)的基礎上,改造了落後的實驗室、實驗樓以及教室內都配備了3機(計算機、電視機、VCD機),鋪設了塑膠操場,更新了體育器械,給學生提供了安全、現代的活動空間;翻蓋了學生及教師車庫,粉飾了教學樓,增強了環境育人的功能;更新了教師辦公桌椅、修建了教師浴室、食堂、廁所、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憂;安裝了全校的閉路電視系統及彩色大屏幕,讓師生在現代化的教學氛圍中了解時事、掌握信息。煥然一新的校園環境營造了一份健康與活力,更給校園增添了和諧與溫馨。現代化的教學環境,也促使教師勵精圖治。近年來,該校教師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同時不斷地加強自身素質的修養,堅持走科研興教、科研興校的道路,並已經取得初步成效。

瀋陽市育源中學教學科研

「九五」期間,七項市級科研課題驗收合格,通過省、市級課題驗收的各有一項。「十五」期間,《學科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獲得省級課題驗收三等獎,國家級、省級、市級6項課題正在進行中。此外,該校教師還在其他方面取得了驕人的成績:東三省優秀論文[1]一等獎一次、東三省課件二等獎一次、獲得國家、省、市級秀論文獎勵61人次,獲得省市優秀課13人次國家級1次,或競賽指導教師獎國家級10次,省級11人次,獲法律先進工作者,群眾體育先進工作者,藝術教育先進工作者,市十佳新型勞動者6人次。育源中學現代化教育新模式已初步形成:傳統教育體系以計劃和選擇相結合的姿態面對社會,最大限度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教育需求;一批名師的品牌效應使育源中學具有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凝聚力,產生了良好的社會信任度;具有自我造血和自我革新功能的教育模式正在形成,改革已經進入了良性發展的階段;信息網絡化教育亦逐露鋒芒,理想的學校發展空間和學生成長環境正成為育源中學進步的縮影。育源中學的教育體制改革實現了由多元探索向逐步規範,由局部操作向整體優化的轉變,教育行政、教育教學、教育服務,正逐步向既和諧統一、又高效運轉的目標邁進。今後,學校在辦學中將繼續貫徹江總書記「三個代表」精神,增加學校工作透明度,得到社會各界的監督和支持,繼續發揚團隊精神,繼續現代化網絡信息教學探索。不久之育源即將展翅飛翔,不久之育源必將遨遊於世界名校之列[2]

瀋陽市育源中學所授榮譽

遼寧省瀋陽市育源中學成立於1994年,位於瀋陽市瀋河區先農壇路。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和諧發展」的辦學思想,以「培養學有專長、人格健全、求實創新、和諧發展的學生;造就基礎紮實、敬業愛生、開拓進取、和諧發展的教師;建設管理規範、特色鮮明、和諧發展的學校」為辦學目標,紮實工作,銳意進取。先後被國家、遼寧省授予「教育部『十五』規劃重點課題新課程理論與實踐基地」、「中國特色教育示範基地」、「中國創新教育示範基地」、「國家教育質量管理示範基地」、「中國教育技術協會信息技術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單位」、「和諧中國-首屆全國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百佳創新學校」、「國家優質教育資源建設重點示範校」、「省信息技術示範校」等多項榮譽稱號。

瀋陽市育源中學辦學理念

幾年來,學校因勢利導,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促進教育教學發展,不斷完善教育自身整體改革,積極打造一流教育特色。學校在硬件建設、軟件建設和「潛件(理念)」建設三個方面同時努力,不斷加快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步伐,逐步形成了以信息化帶動教育設施、教師素質、教育思想在內的教育現代化格局。瀋陽市育源中學業已建成辦公系統、校園網、多媒體教室、學生機房、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電子圖書館等現代教育技術設施,並通過網絡中心連成一個整體,所有教室均配有「三機一幕」。現代教育技術硬件設備的先行完善,使廣大教師應用各種現代媒體進行教育教學實踐和教育管理成為可能。教育思想、觀念的轉變是實踐教育信息化的先決條件。學校領導率先轉變觀念,從硬件投入到軟件建設、從人員培訓到管理應用都起到了帶頭模範作用,並建立健全了各種管理制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