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沒的魚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內容簡介
《沉沒之魚》是美籍華裔女作家譚恩美所著長篇小說,2005年10月由美國蘭登書屋出版。 《沉沒之魚》講述一位叫陳璧璧的舊金山社交名媛兼藝術品交易商,計劃帶領一群大人物級的朋友從中國麗江開始,穿越邊境進入緬甸,沿滇緬公路遊歷。但出發前,陳璧璧突然莫名其妙地死亡。陳璧璧的朋友們則仍按原計劃啟程,主人公陳璧璧以「幽靈」的身份隨行,一路上發生了許多離奇的事件。 《沉沒之魚》是一部旨在喚起美國人自省的政治題材小說。 《沉沒之魚》的主人公是漂浮的「幽靈」——六十三歲的美國華裔女性陳璧璧,她是舊金山富有的社交名人,經營着一家東方藝術品商店。從小說開頭第一頁起,主人公便已莫名其妙地死了,警方認為這是一起兇殺案,卻找不到真兇的線索。陳璧璧生前計劃帶領她的一群朋友,從中國的麗江開始,然後進入東南亞某古國遊覽,雖然領隊在出發前夕意外死亡,但她的朋友們仍然按照原計劃啟程。陳璧璧以幽靈的身份,跟隨着朋友們的腳步,一同到達麗江和東南亞,講述他們一路上發生的離奇事件。 12名美國舊金山遊客在東南亞腹地的蘭那王國旅行的過程中遭遇綁架,困在一個原始森林的「無名之地」。美國遊客失蹤,成為新聞宣傳的犧牲品,他們的命運被全世界牽掛。遊客被印度派出的飛機從原始森林裡救出。
作者簡介
譚恩美(Amy Tan),美籍華裔作家,1952年出生於美國加州奧克蘭,曾就讀醫學院, 後來放棄學醫,在聖荷西州立大學學習英語和語言學,分別於1973年和1974年獲得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1975年,譚恩美獲得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攻讀博士學位的全額獎學金,她在博士課程學習的第二年放棄了學業。 1989年,她因處女作《喜福會》而一舉成名。 《喜福會》在1989年《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連續9個月上榜,共銷出275000多本精裝本,使她突然成為美國華裔女作家的新星。 1989年,《喜福會》獲L.A.Times書籍獎及美國國家書籍獎。1990年,《喜福會》獲美國聯邦俱樂部書籍獎和美國加州書評會最佳小說獎。 1991年,《喜福會》獲美國最佳小說獎。 《喜福會》被翻譯成25種語言。 1994年由王穎(Wayne Wang)導演拍成電影《The Joy Luck Club》上映。 譚恩美作品的文學思想:在文化碰撞中,構建華裔美國人的身份並建立母女關係。 20世紀50、60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喚起了少數族裔對自身族裔特性的認識,譚恩美的作品《喜福會》更多地展現了中美異質文化的差異和衝突,不滿足於中華文化的束縛及簡單地迎合美國主流社會,力求
內容預覽
文:蔡駿本書為小說。書中人名、人物、地名和事件皆是作者的虛構,如與現實中的人物、公司、地名和事件相同,純屬巧合。一兩年前的一個凌晨,我做了個怪異的夢,夢見自己來到了一片熱帶國土,那裡有金色的佛塔,黃袍的僧侶,頹敗的古宮殿,還有身披鐵甲的戰象。我意外地成為了這個國家的君主,被臣民們尊稱為「RAJA」。夢中的我似乎全知全能,這個國家的一切歷史都呈現於我的眼前,我既能作為國王指揮千軍萬馬出征,又能潛入某個農夫心底體驗他的生活和愛情。在征服了南方無數國家和民族之後,這個國家卻又神秘消亡,最終隱沒於藤蔓纏繞的「無名之地」。這個夢一直糾纏着我,甚至讓我構思了一篇小說,有個古怪的標題《RAJARAJA》(RAJA是南亞和東南亞古代對君主的稱呼)。幾個月前,當我拿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