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與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內容簡介

《沙與沫》內容簡介:黎巴嫩文壇驕子紀伯倫作為哲理詩人和傑出畫家,和泰戈爾一樣是近代東方文學走向世界的先驅。同時,他又是阿拉伯近代小說和藝術散文的主要奠基人,二十世紀阿拉伯新文學道路的開拓者之一。在東方文學史上,紀伯倫的藝術風格獨樹一幟。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嚴肅與冷峻,又有詠嘆調式的浪漫與抒情。在平易中發掘雋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啟示深刻的哲理。

作者簡介

紀伯倫(1883-1931),黎巴嫩詩人,小說家,畫家。曾留學法國,後長期僑居美國。作品多歌頌自然景色和愛情,流露傷感情緒。詩集有《先知》《沙與沫》《淚與笑》等。他開拓了二十世紀阿拉伯現代小說與藝術散文的創新之路,以獨樹一幟的散文詩創造了「紀伯倫風格」。

目錄

沙與沫音樂短章先知(節選) 船的來臨 愛 婚姻 孩子 施與 勞作 罪與罰 自由 理性與熱情 友誼 美先知園(節選)母親頌孤獨我的心重負着累累果實我的心靈告誡我大地啊!完美我愛我的祖國當我的歡樂降生時當我的憂愁降生時盲詩人「完美的世界」大地我們都在祈禱另一種語言更遼闊的大海深切的渴望釘於十字架七個自我上帝你們有你們的思想,我有我的思想你們有你們的語言,我有我的語言你們有你們的黎巴嫩,我有我的黎巴嫩呼喚自由存在與永恆麻醉劑和解剖刀獨立與紅氈帽新時代皮殼與內核我喜歡「走極端」的人上帝在風暴中新聞業的職責人有四類生活多麼慷慨!我愛勞作者掘墓者與焚香者紀伯倫的話世界的良心喂,我的兄弟!語言的前途與民族的創造力在西方文明面前是混亂還是厭倦?不再吞咽施捨的麵包語言的生存法則創造者與模仿者我們的新居真正的悼念書寫人類之詩東方精神武器中的劍與予叛逆詩人麥阿里自由的勇士雪松青年真理是不會被殺死的從靈魂的烈酒中取飲藝術與自由斷想 良心 幸福 朋友 死亡 誠實 真理需要力量岸邊一捧沙掘墓人節日之夜神廟,一片可怕的寂靜思想的倩影情與思(紀伯倫格言警句集錦)

原文摘錄

「曾有七次我鄙視了自己的靈魂:   第一次是在她可以上升而卻謙讓的時候。   第二次是我看見她在瘸者面前跛行的時候。   第三次是讓她選擇難易,而她選了易的時候。   第四次是她做錯了事,卻安慰自己說別人也同樣做錯了事。   第五次是她容忍了軟弱,而把她的忍受稱為堅強。   第六次是當她輕蔑一個醜惡的容顏的時候,卻不知道那是她自   己的面具中之一。 第七次是當她唱一首頌歌的時候,自己相信這是一種美德。」 我像一面鏡子立於你的面前,此時你注視着我,看到了自己的形象。 於是你說:「我愛你。」 其實你愛的是我中的你。

書評

有些書正如有些人,你遇到的時候,總是覺得太遲。 一度我以為,如果早一點讀紀伯倫的《沙與沫》,讀到先知對「自由」、「寬恕」、「平等」、「尊重」、「人性」……這些美好字眼的闡述,也許人生會有不同。 想象過一萬種如果,以為恰年少時相遇才是最好。風起雲停,方知其實沒那麼多如果。如果就是,人生改寫的緣由千千萬,但絕非你想到的那個。只要遇到了,就對了。 這般時節,讀《沙與沫》,也算晴方好,不計雨亦遲。

「每一粒種子都是一個願望。」 ——窗外是春天。先知這一句也是春天,看在眼裡,都是一個好。微微吐綠的樹,怯怯生芽的草,忍不住歡喜起來。 種子,隨蝶舞,隨風揚,隨農人播撒,深深淺淺地落下,落在泥里,卻不甘就此被黑暗緊緊裹住。它相信願望的力量,它嚮往自由的生長。它努力地、默默地、不露聲色地,復甦,積聚,等待,奮起一躍,於是,破土而出。它與笑意盈盈的太陽打了照面,它又被柔軟濕潤的春風麻酥酥地掠過。從此,它有了體面的尊嚴,成為有名有姓的「生命」。 願望一手推生的奇蹟,此起彼伏地在春天上演。人們把這個季節,當做一切的開始。

「天堂就在那裡,在那扇門的後面,在隔壁的房間裡;可是我把鑰匙丟了。也可能我只是把它放錯了地方。」 ——天堂在哪裡?我以為,它不會在哪扇門的後面,更不會在隔壁的那個房間。天堂不會這麼輕易地,讓我們找到,沒有人,能隨隨便便踏進天堂之門。 先知的意思,身邊處處是禪機,捨得,放下,出世,脫塵,往天堂去。心智的頓悟,是開啟天堂之門的鑰匙。這把鑰匙,只能也只會在自己身上,丟了要去尋,錯了從頭找。 嚮往天堂,就是天堂。我們糾結的莫過於,不知道走到何處,才是路的盡頭。先知也沒有說。他只告訴我們,天堂,也許在信手可得的眼前,也許在驀然回首的瞬間,也許還在了無止境的天邊……也許,這一生,都在尋找天堂的路上。 但我相信,一定有人尋到了天堂。一定有。

「人的理想和成就之間有一段距離,只有靠熱情才能跨越。」 ——先知把熱情定義在了成就理想的高度。專注、毅力、執着,成功的基座都與它相關,甚至不可捉摸的運氣,似乎也更青睞熱情的人。 熱情,一種與生俱來的本領,藏在心的深處。喚醒它,它才能熊熊燃起,激起熾熱的鬥志。呵護它,它才不會被冷風冷雨熄滅,攢起前行的力量。捨得用它,它便會再生、源源不斷、永不枯竭。不捨得用它,它便會減退、消失彌散、再難聚攏。它還有奇特的氣場,溫暖自己,照亮他人。 我願我的熱情之火生生不息。不為理想,不為成就,只為保持生活的熱度。多一點熱情,多一層好奇,多一分念想,是謂快意人生。

「詩並不是表達見解,它是從帶血的傷口或微笑的唇間湧出的一首歌。」 ——沒有讀過紀伯倫的詩,卻把他的這句話,當作對詩最知己的意會。 對詩的所謂解讀,大多不知所云。題中的主旨、隱晦的暗喻、要義的分析……一一剖開來,零碎地肢解了。詩蛻成寡淡沒有性別的見解,失去了引以為傲的美感。 像先知說的,詩本是一首歌。我們碰到詩的時候,最好什麼也不想,一字一頓,和着它的韻律和節奏,體會帶血的傷口湧出的汩汩的痛楚,微笑的唇間湧出的隱隱的歡樂。我們從詩里,讀出「一燦一爛」的顫慄,已足夠。 詩,從來不缺讀者,缺的是這樣的知己。為知己者死,詩肯定想過。 「你欠那個服侍你的人的不僅僅是金錢。把你的心交給他,或者為他服務吧。」 ——感恩,兩個字都有一個「心」。將心比心,以心換心。父母對子女,愛人對愛人,朋友對朋友,不怕付出,最怕的是「負心」。 付出與回報,是世間最涇渭分明的計算,孰多孰少,心中自知。付出與回報,也是最複雜的計算,一個溫熱的荷包蛋、一床暖和的棉被、一杯溫開水……這些,怎會有現成的折算公式? 就這樣,一天天、一點點地欠下了。欠下的,只有回報才心安,才不會午夜夢回暗自驚心。對傻傻地問「拿什麼回報?」的人,先知早有答案,「把你的心交給他」。往日他如何待你,日後你如何待他。他會明白你的心,然後,待你更好。

「生活的確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當你們帶着愛工作時,你們就與自己,與他人、與上帝合為一體。」 ——關於生活關於理想關於知識關於工作關於愛,每一個命題龐大蕪雜且令人苦惱,古往今來,說道理的多了去了,但沒有先知說得這麼簡單透徹。 看明白了,照着做就是。為理想去生活,為知識找出口,在工作中發現意義,在「愛」里度過一生。 合上書,真不捨得鬆開這些智性的語句。有所雜感,只為加深記憶,只想不負春光。 《沙與沫》的作者紀伯倫,生於1883年,1931年去世。在世間的48年,我猜想,或許是先知扮成了他的模樣,借他的手,掬一捧沙入懷,撒一把沫遍地,就此,普渡眾生。一沙,一沫,一世界。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