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沙漠的眼 —— 月牙泉(楊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沙漠的眼 —— 月牙泉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沙漠的眼 —— 月牙泉》中國當代作家楊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沙漠的眼 —— 月牙泉

在心弦起起落落中,車子已到達月牙泉景區門口。與二十年前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偌大的停車場,氣派的售票處,仿古的民俗博物館,整齊的購物攤,處處都展現着現代化景區的特點。不知道月牙泉是否依然是二十年前的月牙泉?

遠遠的已看到了鳴沙山,但一進入景區大門,蔓延無邊的沙山,滿眼的黃沙,還是震撼了身體的每一個細胞。用遼闊或者用無邊無際來形容沙山總覺缺了點什麼,沙山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有山的挺拔堅硬,又有水的溫柔流動,有戈壁的遼遠,又有山谷的立體,用波瀾壯闊形容沙山也許更貼切一些吧。

在寫鳴沙山月牙泉的文字中,印象最深也最喜歡的是賈平凹的《敦煌鳴沙山記》和余秋雨的《沙原隱泉》,作家的角度不同感受也不同,但那富於張力又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情感哲理卻一直深深的感動吸引着我。  

賈平凹從沙山之形,之聲,之力,之神秘,之遠景,之近景,之俯景,之仰景,之動中靜、靜中動之景描繪了沙山的各種情態,同時也描寫了沙山上的各種人物獨具的特點。余秋雨則從一個學者的角度體會沙山和月牙泉的神秘與神聖,融人生哲理於其中。他寫道「茫茫沙漠,滔滔流水,於世無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灣,風沙中如此一靜,荒涼中如此一景,高坡後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讓人神醉情馳。以此推衍,人生、世界、歷史,莫不如此。給浮囂以寧靜,給躁急以清冽,給高蹈以平實,給粗獷以明麗。惟其這樣,人生才見靈動,世界才顯精緻,歷史才有風韻。」是呀,人生、世界、歷史都有其各自的宿命和格局。

有沙有水的地方,自然是蘆葦的天堂。時逢暮春,沙山下的蘆葦還是一地的流金,是沙山上空的明月灑下的一地月光。一直認為深秋過後枯黃的蘆葦才是與沙山最般配的。淡淡的金色與沙山的灰中帶金是那樣的和諧,你是我最優美的背景與依靠,我是你最動人的搖曳與風情。

還有駝隊,也是沙山上不可或缺的靈動。它們是古絲綢之路上的精靈,有了它們,長安通往西域的迢迢千里路才能暢通。

有遊人騎着駱駝在沙山暢遊。遠遠的,兩隊駱駝似剪影般在無垠的沙山里移動,在浩大的沙山面前,人和自然界的生物是何等的渺小,宇宙浩瀚無邊,生命卻短暫脆弱。在自然面前,在宇宙面前,唯有心生敬畏,虔誠的與天地和諧相融。

踩着柔軟的沙子,向右轉過一個彎,月牙泉就在眼裡了! 「它是天的鏡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的樂園」,再沒有比田震唱的月牙泉里更確切的描述了。一彎泉,一汪水,寂寞的夜裡,月亮星星住在裡面,熱鬧的白天,太陽和遊人與泉互映嬉戲。泉邊山底的月泉閣多少年來依然靜靜的守護着泉,凝望着水。泉邊沙山上的百年古柳,根深深的扎入沙中,樹心雖死了皮卻活着,每當春風浩蕩時,它該又是一番枝繁葉茂的勃勃生機,它是月牙泉的伴,它見證着月牙泉的滄桑變化,泉大了它喜悅,泉小了它憂傷,沒有泉就沒有了它。許多年來泉的容顏也許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泉的心泉的靈魂卻一直在經歷着煎熬和考驗。

繞泉一周,與泉親近,與泉凝視,與泉心靈相通,然後再與沙山親近。看不出也不知道哪裡是上山的路,順着自己的心意隨意的向上,腳下走過的就成了自己的路。一腳踩下去,頃刻間腳就深深的陷在沙里,細軟的沙子無孔不入的親吻着雙腳,讓你喜讓你憂,喜悅的是那無邊無際的溫柔春風拂柳,憂傷的是那份溫柔一點一點把你的力氣於無形之中吸走,等到達山頂時,已是精疲力盡,仰天躺倒在沙的懷抱里,再一次感受沙山的溫暖與奇妙。

此時,背貼着暖意融融浩浩蕩蕩的無數億沙粒,仰面是夕陽下的灰藍的天空,感覺天離自己那麼近又那麼遠,伸手可觸又遙不可及,像人生里的某些事某些情,永遠只能欣賞。

緩夠了,夕陽也沒入了沙山,該起身下山了。極目遠望,月牙泉再一次以最純美的姿態映在了雙眸里,那是一彎悽美的月,那是一隻碧藍的眼。泉在四面沙山的懷抱里,山映在泉的心海里,此生此世,幾生幾世,相依相伴,不離不棄。

身後是不可知的一座又一座沙山。上行的和下滑的沙流形成了沙山清晰伶俐的山脊,刀削一般。圓潤的沙坡上漣漪一樣一道一道的波紋給了沙山流動的視覺。踩下的腳印,一陣風過便了無痕跡,沙不再是原來的位置,山卻還是原來的山。不遠處一群年輕人正擺着千手觀音的造型拍照,這是年輕人在沙山的快樂。山頂上,一位外國老人正架着相機拍山景,這是藝術家的追求。半山腰,一對情侶擺了各種姿態自拍,或者男孩給女孩拍,女孩艷麗的紗巾飄蕩在沙海里無比美麗,這是戀人間的甜蜜。有人的沙山更有一份別樣的生動。

紅、黃、藍、白、黑的五色沙子在腳下滾滾流淌,一步緊一步不得不以小跑的姿勢下山,耳邊仿佛沙山在轟鳴,沙子在輕吟。腳下飛揚而起的沙粒似煙如霧,遠看,人仿佛行在雲端,走在霧裡,騰雲駕霧里的舞蹈飛翔

俗話說上山容易下山難,但在這裡在鳴沙山卻是上山費勁下山如飛一般輕鬆。人在往下行,沙也往下滑,用不了幾分鐘已從山頂飛流而至山下。

夕陽已完全隱匿於沙山後,淡灰色的天光下,回望,沙山依舊那麼高大浩瀚,人依然是那麼渺小。沙可以流動,水也是流動的,原本有相同特性的兩種事物,在這裡卻以泉和山兩種完全不同的形式神奇的相遇了,從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從此有了月牙泉和鳴沙山的千古傳奇

「看那,看那,月牙泉。想那,念那,月牙泉。」那磁性的歌聲又在耳畔縈繞,離去後,何時再還?

[1]

作者簡介

楊靜,男,江蘇三強律師事務所律師,蘇州大學法律碩士。

參考資料